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2024-05-10 17:22冉克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冉克玉

摘  要:语文课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历史重任。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立足核心素养背景,探究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现状,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创优方法,聚焦小学统编教材,有效落实语文学习训练。文章探究合适的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被摆在了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逐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通过调查了解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第一,学生反馈部分课程内容毫无新意,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内容固化、单一,导致学生对语文课毫无兴趣可言,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第二,传统课堂训练片面地拔高了其课堂巩固的功能,造成了教师和学生“泡”在训练堆里的窘境,成为诟病课业负担重的靶心。其实造成这一局面并非课堂训练本身,而是当下教师对课堂训练缺少理性思考,没有把课堂训练的功能予以发挥。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策略,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不断地优化课堂训练设计,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章法,真正做到前有引领、中有辅助、后有总结,从而让学生学之有道,在宝贵的课堂时间中,做更多的“有用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和动力,只有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知识。但是,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努力,不断实践改进。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自我约束力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群体必须优化教学策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忌先入为主,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生成性教学。在教学中,其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制作有趣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教师还可以不断打造校本教学内容,以更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设计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入古诗词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优秀诗人的奇思妙想和优美语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优秀的古代诗词,逐步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学生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素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首先,教师必须制作有趣的课件,以古诗词为背景,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中去思考、去探索。其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可以选择以视频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主题纪录片或优秀节目,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开学第一课》等正能量的节目,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等活動下开展诗词学习,让学生化身为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人,这样的形式既能够让学生认真学习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文化知识的积累,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要设计教学互助、讨论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地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

除了上述分析,教师还必须注意,古诗词非常重视押韵,因此作者在作诗时通常会反复推敲韵脚,使诗词韵律更加具有节奏美,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声诵读,体会古诗词韵律美。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词时,古诗的韵律是作者苏轼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因此学生在读这首诗时,能强烈地被这首诗的韵律感所冲击,整首诗的韵主要在“奇、子、宜”这三个字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进行感受。由此可见,苏轼的选词用字不仅朴实,而且学生在朗读时,能感受到诗歌情感饱满、自然生动,进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内容。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兴趣、积极开展各类古诗词教学活动,并且提倡学生大声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成为古诗词文化的传承者,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准确把握课堂节奏

松弛有度的课堂秩序是教学实践活动展开的基础。教师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形成收放自如的语文课堂秩序,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由地思考与表达,提升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此,教师要把握“收”与“放”的时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如果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放”的状态,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亢奋中,那么就会导致学生连最起码的静心学知识都做不到,学习收效也可想而知。

结合教学实际,教师遇到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做到“放”:课堂气氛陷入沉闷时要“放”,课堂出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时要“放”,教授难点重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时要“放”。与此相应,遇到下面三种情况要“收”: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收”,讲到一些只作了解的内容时要“收”,学生争论无果时甚至课堂陷入混乱时要“收”。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收放自如,比如,在新课开始时,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初步感受,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总体理解情况。在此期间,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各种各样的观点会在这时交流、碰撞。这是一个“放”的环节,需要教师对其加以控制,也就是“收”。但因为不同学生的发言属于不同的层次、不同方面,如果学生发言的时间太长,不着边际,教师又不加以有效控制,课堂就会变成一盘散沙,甚至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出现此类情况,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收”。

一种是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前就告诉他们,可以围绕哪几个方面表述。如,教师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在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之后,可让学生说说他们读了本文之后的感悟,并明确指出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说:秋天的颜色,秋天的特征,对秋天的感受。这三个角度作为“放”中的“收”,对引导学生的发言、组织课堂教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种是在学生的发言之后,教师对他们的发言进行梳理,并及时地筛选出那些层次较高的、有价值的,或能体现课文中心,或突显教学重点、难点的发言,以此为过渡,大胆地把教学任务引到下一个环节,集中精力展开对某个问题的讨论。

(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 利用希沃白板,活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希沃白板”的智能技术,加强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思维模式,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体系,努力提升课文教学专业素养。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文,而应该带领学生发散思维,跳出固化的思想局限性,使学生深刻感受课文的魅力所在。

在课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播放影片的功能,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真正融入课文的学习中。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中,落实“阅读”这一语文要素的最好方式就是利用希沃白板,播放美景的视频,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再带领学生联想作者所看到的美景,从而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生动有趣。

2. 巧用微课,激发课文的精彩

微课作为新型的授课手段,正在不断地进入课堂教学中。随着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模式——微课。微课教学充分地将新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另一方面还要增强阅读能力、感悟文章主旨和艺术特点、提高写作水平。如此庞大的知识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高效率地进行有重点的学习,进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总之,微课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更加新颖有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之外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大幅提升学习的质量和精彩度。在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围绕语文内容确定讲解的重点,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时,要在“略”中寻“详”,做到详略得当,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发语文学习的“精彩”。

(五)通过“读写结合”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 基于“阅读和习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解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积累一些名言警句或精彩的片段。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阅读和习作”这两个语文要素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内容略讲,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积累习作素材。在完成一定程度的积累之后,学生在写自己的文章时能够更自然地使用,这就是读写互补的魅力。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下自己的阅读笔记,或者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到课文的空白处,并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这个过程也是学生阅读知识积累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交流会”,即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为了使学生的分享交流更有凝聚点,教师可以抛出关键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思考。如在《不懂就要问》这一课中,教师可提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到孙中山是好学的?”以问题的设立,引导学生思考,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了解课文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的自主解读能力。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小学阶段是学生萌发学习兴趣的第一时期。教师要注重从这个阶段入手,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尤其面对基础薄弱、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积极组织他们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随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个课文的教学情境,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孙中山的好学精神创设“学而有道”的教学情境,抓住“阅读”这一要素进行详讲,而关于字词等内容略讲,重在让学生自行发表自己关于学习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要想使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落实,教师则要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为目标,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贴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最终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茂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1):61-63.

[2]苏卯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36):99-101.

[3]席愛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家长,2023(06):162-164.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