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破解小学生写作中“无话可写”的难题

2024-05-10 17:22王晓霞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学写作写作素材

王晓霞

摘  要:无论在哪个阶段,写作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小学阶段的写作更是为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奠定了基础。因此解决小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的难题也成了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例如学生的阅读积累不足,观察力与想象力较差,缺乏写作兴趣等,并提出了积累素材、加强练习等解决的方案,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加快乐地写作,以供相关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写作;写作素材;写作情境

小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写”通常表现为不知道要写什么,或者写作时没有核心的主题与内容,写作如同流水账,文章缺乏条理与逻辑,更严重地表现为语言的语无伦次,整个文章空洞,只是凑字数等。那么针对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写作时的“无话可写”转变为“有话可说”呢?本研究以具体教学事例,谈谈在帮助解决小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问题时的一些有益做法。

一、小学生写作中“无话可写”的原因

(一)阅读积累不够,缺少独立思维

第一,在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视、电脑、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接触新鲜事物的途径。这些科技产品往往给人们直接的感官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小学生正处于对各类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好奇心的驱使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都让他们更多接触了电子产品,也更加愿意从网络中探索新的世界,阅读书籍自然而然显得更加枯燥,简单的文字也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对小学生而言,漫画、搞笑故事之类的书籍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而经典名著往往是“枯燥”的,甚至有些经典名著所表达的观点与内涵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畴,所以学生往往不愿意阅读这一类的书籍。但经典名著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以及对知识的认知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阅读环节的缺乏,使学生难以获得深厚的阅读积累。

第三,缺乏阅读兴趣。虽然教师和家长一直在提倡学生要多读书,但缺乏对学生阅读的有效引导。有些家长虽然会给孩子买大量书籍,但却不知道孩子喜欢哪一类书籍,这就导致孩子逐渐失去了读书的兴趣,难以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很难从书籍中获得有效思考。

(二)对生活观察不够,缺乏想象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的一草一木、高山河流,发生的或大或小的事件等,都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与自然对话,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被动地接受,很多时候都是在听教师讲,自然而然就形成一些刻板的記忆。但真实的观察和体验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自然也就导致想象力的缺乏,不懂得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并对它们进行拓展和描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进而造成“无话可写”的困境。

例如,如果要让学生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作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各种建筑,甚至就是一朵小花,一片叶子等,这样的实践,能让每个学生的笔下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丽”校园。

(三)写作兴趣不够,缺乏主动性

小学生写作时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过分依赖作文书,很多学生的作文就是对作文辅导书中内容的再加工,甚至直接套用作文书中的故事模板,个人很少主动地去进行创作。再加上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基本上都熟悉手机、电脑的使用方法,写作时也会直接上网去摘抄案例。真正从生活出发,认真记录事件的学生越来越少。写作本身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这对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经验薄弱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困难的,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畏惧的心理,缺乏写作的积极性。

二、小学生写作中“有话可说”的解决措施

(一)积累素材,勤加练习

1. 引导学生从教材和课外书籍中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积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如果拥有了大量的素材就会做到思如泉涌,写起作文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不愁没有话题可写。摘抄教材或其他书籍、报刊中的优美句子、词汇和精彩的故事片段、名人名言等,对小学生初期写作而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大量收集词语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视野也会更加开阔。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见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或者精彩的片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而且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阅读的任务,让每个人都准备一个小本子,摘抄好词好句并写出自己读书的感受。当然,除了阅读之外,学生也可以在本子上记录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可以组织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小结,收集学生的摘抄本,然后进行评选,对阅读量大而且认真积累的学生进行表扬,让该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家是学生生活最基本的地方,学生对家都有很深的感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自己家庭的生活细节,如家人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家里有哪些人,这些人有哪些经历、生活习惯,家人间关系如何,衣食住行等,家里有什么秘密,家里人的心愿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家里的各种情况,进而为他们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其次,学校同样也是学生感触最深的地方,学校生活五味俱全,学生在学校会接触不同性格的人物,有教师,有同学等。学生在学校中也会发生形形色色的事情,如与同学合作开展活动或者与同学交往,产生友谊等,这些事情有成功、有失败。但这些事情中的快乐、悲伤、感动等,往往都是最好的素材,学生通过记录和积累,再加以升华,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最后,社会生活也是学生发现新鲜事物的重要环境。例如网络、电视等媒体,为学生打开了精彩的世界,许多的栏目讲述的新闻、故事等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大自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观察对象,如花、鸟、虫、鱼等。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为他们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专题写作课,可以让学生以“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我最尊敬的人”“最美的校园”“我的家庭小故事”等为话题进行写作。在正式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依次上台分享一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或者相关的人、相关的景色、所见所闻等,可以是学校中发生的,也可以是家里或者自己无意间看到的、听到的,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实际上这就是先让学生把脑海中的记忆进行一个概括总结,然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而能有效地促进写作的思路。

(二)创新教学,激发想象

1. 抓住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想象

写作是一种呈现生活的方式,想象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力,可以使文章既贴近现实生活,又使文章充满奇思妙想,更加生动活泼,也可以有效解决写作时遇到的“无话可写”现象。如果学生有效地将想象力融入其中,就可以拥有无限的想象力,扩展更多的素材。这开辟了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更流畅地写作文。

教材是进行写作教学的第一素材,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文章时的语言组织和表达的方法。小学教材是按照不同的板块来安排的,如人物传记、名胜古迹、历史传说、社会生活、文言传记等几乎是在同一单元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按照教材的思路进行相关的写作教学。

例如,《火烧云》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在小学教材中是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作者由红彤彤的云联想到天空着了火,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自由想象,火烧云还可以比喻成什么,或者还可以怎么样来描述火烧云。如果文中有插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这种直观的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刺激学生感官等。

2. 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大胆表达想法

小学生写作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相比那些逻辑性严密的文章,只需要进行简单地叙述,说明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即可,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主题的升华。所以要完整地表述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的观察能力,仔细观察是激发写作灵感的重要源泉。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大多数来自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真正的生活经历其实比较有限,但也足够他们现阶段的写作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并且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无论表达得对错与否,只要敢于尝试就已经值得表扬和鼓励。

例如,以《春天來了》课文为例,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脑海中春天的模样,春天的花草是什么样的?春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春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春天的人们是怎么样的,然后再让学生说出心目中最期待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在听完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以后,再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别样的春天。此外,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后或者放学以后,去观察此时的季节所呈现出来的景色,让学生记录下来,在课上谈谈四季的不同。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结合生活素材,创设写作情境

情境教学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把生活中的素材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然后加以修饰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及时创设相关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作文课之前,随机从地上捡起一个纸团,问学生:“你们认为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怎么样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乱扔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应该被制止;有的学生说乱扔垃圾会破坏环境,而且会给环卫工人增添麻烦。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乘机问学生:“你们觉得父母在打扫卫生时辛苦吗?如果在家里乱扔垃圾应该吗?”学生都说不应该,然后又接着问:“如果你是一个路人,在看见路上有垃圾时,你会怎么做?”学生都大声地说他们会捡起来,然后扔进垃圾桶。最后教师又问学生:“如果你看见有人在你面前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做?你会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和同桌进行交流。”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有感而发。

2. 利用童话故事,创设写作情境

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儿童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利用讲故事、编故事的方式来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写作故事的情境。因为是以童话为基础来创设情境,学生会投入更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既然是童话,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强烈好奇心,选取一些有趣的故事,给出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去补充接下来的故事。尤其是利用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童话故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出现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狼和小羊,然后当学习到狼扑向小羊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续写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如“狼吃掉小羊了吗?小羊逃跑了吗?”没有具体的结果,每个学生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想象编出接下来的故事。这种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放开手脚,自由地创作,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状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小学生写作“无话可写”的问题,有效的阅读,积极的积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勇于表达,想象力的培养,教师的积极引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从被动地写作慢慢转变为主动地创作。

参考文献:

[1]王敏.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点滴体会[J].吉林教育,2012(12):81-82.

[2]程维阳.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02):141.

[3]邵艳丽.小学生作文想象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2(08):17-18.

[4]刘丽华.刍议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2):151.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小学写作写作素材
习作指导要有“预谋”
生活化教学,拉近小学生与写作之间的距离
浅谈小学写作能力的提高
浅谈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积累素材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学生写作现状和应对策略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