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程育人、岗课赛证、数字赋能”新型教材建设与管理的路径研究

2024-05-04 02:10尚川川
职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岗课赛证教材建设

■摘 要:职业教育属于一种类型教育,其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课程是育人的载体,教材是课程呈现的主要形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催生了许多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职业院校担负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急需加强规范教材建设,从而保证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岗课赛证;技能人才

■课 题:本文系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选用制度研究”(课题编号:GD35)、山东省职业教育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校企共建、立体多元职业教育校企双元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084)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育人”的职业院校教材课程思政设计

(一)培根铸魂,担当“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印发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提高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学生心里播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立德树人,将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教材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对职业教育提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要求,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教材建设中,让学生在价值塑造、知识学习、技能实践中树立“技能报国、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

(三)课程育人,做好教材“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结合职业院校不同课程的特点、价值导向和育人理念,深入挖掘每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做好教材“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发挥课程“主战场”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将“岗课赛证”融入职业院校教材建设

(一)对接产业发展新需求,开展工作岗位调研,明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兴产业和数字化产业飞速发展,产生了一些新职业场景和新职业岗位,一些关键岗位、关键领域逐步被机器人替代,针对岗位变化,需要广泛调研行业企业对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召开分析论证会,进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系统梳理职业、岗位、专业、课程、项目、任务的关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确定教材编写内容,明确岗位变化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二)重构课程,序化课程内容,校企协同开发“双元”教材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校企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如装备制造大类教材,“岗”,对接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使教材内容充分反映企业岗位变化带来的新变革;“课”,按照技能方向及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设计,科学选择企业典型工作項目,以真实工作过程及其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体现对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赛”,引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赛项,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学赛结合;“证”,融入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实现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对接,开展电工证、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1+X”证书等的考核,书证融通,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内容衔接,能力递进,实现知识技能学习的连续性

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要统筹考虑中职、高职、本科技能人才培养的纵向贯通关系;考虑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技能实践的衔接关系;考虑学生年龄增长、心智成熟、社会认知的延展关系,突出“三性”,即课程内容的整合性,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认知为逻辑、以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一体化教材编写、学生理论学习、技能实训奠定基础;知识学习的递进性,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编写内容,实现不同层次相同课程知识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技能实践的逻辑性,根据不同阶段对接专业教学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的差异,开展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的技能实践,开展不同层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逐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数字赋能”职业院校教材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开发应与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

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材的开发配套资源要丰富、呈现形式要灵活、信息技术应用要适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形式新颖。教材建议配有教学工作页、教学课件PPT、二维动画等立体化资源,嵌入二维码,学生扫码可观看教学视频动画。开发对应的仿真教学软件,提高教学的逼真性,从而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需要,满足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为打造“学知识、练技能、促发展”的数字化高效课堂,实施“课堂革命”提供便利条件。

(二)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基本资源和扩展资源,基本资源一般包括课程视频介绍、课程简介、教学团队、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学生工作页、教师课堂教学视频(实训操作示范视频)、微课资源、仿真动画、学习指导、综合测评等;拓展资源包括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标准、企业规范、企业典型生产案例、职业信息库等,方便学生查阅知识,满足学生数字化学习及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管理需要。

(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以“整体设计、共建共享、服务专业”为数字课程改革方向,以“学分银行”为学业评价模式,创建“系统化、结构化、模块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引入企业的案例、场景、产品等资源,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每个专业可建设5~8门在线精品课程,开发配套的教学仿真软件,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教学管理平台、数字技能实训室,提升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

四、职业院校教材的选用、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

(一)学校组建教材选用委员会

組建由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教材选用委员会,研究学校教材建设规划,推进教材建设的研究和管理,制定教材选用制度和程序。规范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相关选修课程教材的选用,保证优质精品教材进学校、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启智润心,习得新知,提升技能,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建立教材选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为保证教材选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可开发教材选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职业教育教材选用信息库,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分类,在管理平台上登记好对应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以及职业院校开发的具有区域特色的选修课教材,备注说明教材的相关信息,运用管理平台统计教材选用的学校数量、学生用书数量,为优质教材的选用提供有效参考。

(三)建立教材选用的督导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职业院校要落实监管责任,严格执行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建立教材选用的督导机制,将职业院校课堂和实习实训使用的教学用书以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纳入督导范围,对教材质量进行抽查并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监督检查,将职业教育教材选用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等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

(四)建立教材选用的评价机制

建立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教材选用、评价的核心,可为提高教材质量、制定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管理服务、科学实施教学管理、赋能课堂教学提供基础保障。职业教育教材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形式、编写队伍、特色与创新以及出版社教材编校质量、印刷质量等,凸显教材理念的先进性、编写的“双元”性、内容的职业性、呈现的富媒体性、教学的适应性、形式的创新性,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马德芳,欧阳雪芹.“互联网+”时代新形态教材出版的守正创新探析 [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

[2]戚文革.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评价标准研究[J].中国培训,2021(9).

(作者:尚川川,滨州市技师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岗课赛证教材建设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