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黑龙江省分行:大数据+金融 改善支农环境

2024-05-02 12:51建行黑龙江省分行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直通车支农信贷

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建行黑龙江省分行”)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的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要求,联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农业担保公司,积极开展黑龙江省“信贷直通车”活动,迅速响应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大力支持其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小农户共同致富。

创新“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 支持经营主体等发展壮大

2018 年,建行黑龙江省分行积极承接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课题,聚合政、企、银、校多方力量,发挥金融科技能力,创新了“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建设十余个企业级平台,综合应用“农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创新二十余款信贷产品,实现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的“五化”金融服务标准。

建行黑龙江省分行秉持数字化经营理念,借助“信贷直通车”活动,将大数据贷款送下乡、金融知识送下乡,推动 “信贷直通车”服务持续拓面上量。全行上下积极配合,通过印刷分行特色专属海报、设置有奖问答活动、创新专属产品等,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质效。联合省农担公司,对种植贷款提供批量担保服务,扩大金融支农覆盖面,助力主体发展。截至2023 年末,建行黑龙江省分行累计投放线上涉农贷款1100 多亿元,惠及68万农户、8300 家新农主体,累计为农民节约利息支出达到24 亿元,带动同业利率整体下降3%~4%。产品覆盖全省13 个地市、101 个县(市/区)、128 个农林场。通过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去年建行黑龙江省分行累计向1701家“信贷直通车”用户,提供7.55 亿元贷款,贷款余额4.66亿元。

»建行客户经理正在指导合作社办理生猪养殖贷款

联建“数字畜牧”产业服务平台 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建行黑龙江省分行持续拓展涉农金融服务领域,创新“兽医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依托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数字化平台”数据和信息,业界首创纯信用、免抵押线上信贷产品,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破解精准识别牲畜存栏数量的业界难题,相关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养殖户通过扫描“信贷直通车”二维码,填报养殖规模和资金需求,建行客户经理及时响应,提供上门服务,通过记录基本信息、拍照盘点生猪数量、获取出栏记录,实现对养殖场(户)的精准授信。

2022 年7 月产品上线至今,已为1300 余户生猪、肉牛养殖场(户)累计授信超10 亿元,其中新农主体累计授信8.2 亿元,有效支持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助力龙江畜牧产业发展。

支持“头雁”项目带头人 助力人才队伍建设

建行黑龙江省分行按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服务的通知》要求,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指导下,积极做好“头雁”项目金融服务工作。

依托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头雁”专版活动,联合农担公司对接带头人金融需求,加大金融对于“头雁”直接带动模式,做好信贷金融服务,在贷款额度、利率等方面,给予合理优惠,实现快速响应、精准支持,助力培育一支“与现代乡村产业需求相适应、与乡村建设发展相协调,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目前,建行黑龙江省分行已在农业种植、生猪养殖、肉牛养殖等场景推出“地押云贷”“农信云贷”“龙牧贷”等线上贷款产品,支持新农主体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研发“托管云贷”产品,支持村集体和新农主体等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建设“县域综合服务平台”,汇聚政务服务、便民事务、金融服务于一体,助力县域政府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下一步将扩大平台产品覆盖面,支持更多经营主体发展。

合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建行黑龙江省分行创新的线上支农模式已在省内9家银行机构推广,在域内形成了以建行为标准的“龙江范本”,其中“数字农业”“数字畜牧”平台获国务院、部委等政府职能部门通报表扬,多次在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农业频道等媒体报道。

建行黑龙江省分行将继续履行国有大行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深化新金融实践,拓展金融服务范围和能力边界,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六大模式”,健全内、外部生态体系,打造内外部融合一体化发展的乡村生态。

一是深化“种植户+土地托管”模式,紧随国家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面的宏观政策,发挥建设银行数字化经营和金融科技优势,积极拓展“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支持各类生产模式,发展壮大经营主体。二是拓维“养殖户+行业监管”模式,加大生猪、肉牛养殖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拓展养殖品类,持续性支持养殖场(户)生产经营,拓展“畜牧大数据+人工智能”支农模式,丰富授信数据源,创新专项信贷产品,逐步向养殖后端的屠宰、销售环节覆盖。三是打造“特色种养+数据建档”模式,通过对木耳、花生、烤烟、养牛、水产、香瓜等特色产业深入调研,研发“特色农业贷”,采用系统直连和数据建档方式适配各类“小众”经营场景,更加灵活地实现特色产业贷款产品快速创新,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策、一县一业、一市一带”,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推广“龙头企业+产业链”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中的“链主”优势,大力推广“龙链易贷”、网络供应链等信贷产品,为龙头企业上下游主体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规模。五是定制“市场园区+供应链”模式,围绕农批农贸市场场景中的管理方、商户、农户等主体,提供线上结算、缴费和信贷等服务,形成覆盖农业生产端、流通端、加工端、销售端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与供应链融合。六是丰富“裕农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民生活”模式,组建“懂农村、懂农民、懂服务”的服务队伍,依托线下服务点和线上App 持续做好金融产品、金融教育、权益保护等相关宣传和业务办理,借助直通车渠道,实施对接经营主体金融需求,持续为村民、农户提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助力提升数字化乡村治理能力。

»某家庭农场通过“信贷直通车”申报需求,成功办理102.4万元“托管云贷”贷款

猜你喜欢
直通车支农信贷
直通车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