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音乐之城”,杭州应如何发力?

2024-04-27 03:44余茜
杭州 2024年3期
关键词:杭州音乐文化

文| 余茜

音乐是一种国际语言,杭州这座城市曾经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杭州正全面放大亚运综合效应,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亟需提升城市音乐文化能级。不仅需要浙江音乐学院这样的音乐教育院校,杭州爱乐乐团这样的音乐团体,杭州大剧院这样的音乐场馆,西湖国际音乐节这样的大型音乐活动,还需要李叔同这样的大师和《送别》这样能够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力的音乐作品,更需要一批致力于音乐产业的企业和企业家。哈尔滨被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授予“国际音乐之城”称号,北京和成都明确到2025 年基本建成“国际音乐之都”,杭州打造“音乐之城”应如何发力?

音乐文化对杭州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纵观当今的国际文化名城,维也纳、巴黎、布拉格、伦敦、米兰、纽约、费城等,都因交响乐、歌剧等音乐创新引领而闻名。这些城市在吸引人才、吸引投资、吸引游客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说,音乐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国内,北京是民族音乐之都,汇聚了众多顶级的音乐机构和人才,为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音乐、推进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中山音乐堂的音乐盛典层出不穷。每年秋季举办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连续举办25 年,对发掘培育艺术新人、鼓励推广新创作品、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国民艺术素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曾涌现了周璇、白光、姚丽、李香兰、白虹等著名歌手以及黎锦晖、黎锦光、许如辉等音乐家,是中国流行歌曲的发源地。近代西洋音乐在此生根和普及,中华传统音乐在此传承与再造,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国立音乐院、中国第一本流行音乐杂志《音像世界》、中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上海交响乐团都诞生于此,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爱乐之城”。

起源于盛唐的西安鼓乐,是在我国发现、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交响乐”,通过庙会、节庆等活动传承至今。在大雁塔下,西安交响乐团和众多蜚声国际的艺术家合作,连续多年进行户外演出。乐团先后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演“云上国宝”系列音乐会,通过线上直播让更多人领略悠长古韵。许多本土音乐创作自觉吸收传统音乐精华,并与现代交响乐嫁接融合,产生跨越时空的视听效果,赋予古城西安现代而不失历史底蕴的艺术气息。

在杭州,八百多年前,“南宋雅乐”形成一种引领全国风潮的音乐流派,浙派古琴成为南宋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和音乐意象。近代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主创始人之一“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引进西洋音乐的同时,创作出《送别》这样雅俗共赏、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拉开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帷幕,也让杭州这座城市站在了音乐文化的浪端。

杭州亚运会筹办期间,相关部门共发布86 首音乐作品,其中《同爱同在》《亚洲心跳》《东方色彩》《爱达未来》《亚洲之光》《To Win》《美丽亚细亚 好大一个家》7 首为重磅推出的音乐作品。这批融合了杭州城市特色、独特韵味的音乐视频作品在线推广后,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关注,对传播杭州形象风貌、文化底蕴、精神气质、社会风尚,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杭州如果能集中打造一批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代表性城市音乐作品,提升城市大众音乐素养,营造公共环境音乐氛围新格调,加强基层文化组织音乐建设,加快推动音乐产业化发展,有望形成杭州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杭州与世界对话,从而站上更高的世界舞台。

杭州音乐文化建设突破点

公共空间重要点位音乐氛围营造不足。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认为,杭州是中国城市最风雅的样板,西湖是“风雅”登峰造极的表达。但目前西湖周边景区,没有形成与之匹配的音乐氛围,一些人员自带设备露天KTV 以及交通噪声污染等,是杭州推进“音乐之城”建设的难点。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音乐有待突破。城市音乐历史的承续和音乐创新的改变,阐释着一座城市生长的魅力。一首或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城市音乐,有助于塑造独特鲜明的城市形象,强化城市辨识度,提高城市国际化声誉。如赵雷的《成都》、汪峰的《北京北京》等歌曲,都形成了很好的城市传播和文化影响。杭州的整体城市形象在听觉上有所缺失,缺少铭刻城市印象的音乐作品,是杭州城市品牌塑造和城市软实力打造的缺憾。

基层音乐文化组织建设滞后。提升城市居民音乐素养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音乐素养包括居民能听辨各种节奏及标准乐音,能欣赏、理解或表现音乐内涵等能力。而居民音乐素养不仅仅来自孩童时期的音乐培训,更在于城市基层文化组织、音乐类公共空间对普通市民百姓长期持续的音乐熏陶与教育。基层音乐文化组织的数量和质量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并不匹配。

音乐类市场产品数量偏少。杭州市区内专业音乐厅数量较少,与城市面积、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难以满足文化需求。音乐演出场次少,并未成为一线音乐人演出的首选地。《乐队的夏天》等知名音乐节目巡演在杭州的宣传力度远低于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城市。在年轻人中拥有高粉丝量的上海彩虹合唱团,从未在杭州进行过专场演出,杭州一度被年轻人称为“音乐沙漠”。

缺少音乐产业专项政策。杭州作为互联网之都、动漫之都,数字之城、文创中心,拥有较好的内容制作、剧本创作和影视数字制作基础,而涉及音乐相关产品的制作开发,企业就要转向其他城市,上下游生态链环节缺失。杭州文创类内容生产企业如量子泛娱、网易云音乐等,多与北京、上海相关公司和音乐人合作制作音乐产品、歌曲项目。

杭州打造“音乐之城”的对策建议

营造公共环境音乐氛围新格调。倡导市民在景点景区、交通工具、公共空间手机声音不外放、降低说话音量、安静出行入手。鼓励建设音乐广场、音乐街区或“城市音乐角”,引导各类高雅音乐在此定期演出,通过举办大中小型音乐会,汇聚城市音乐新势力,打造音乐爱好者集聚地,进而成为杭州文旅城市名片。

借助微空间打造城市“音乐驿站”。深入城市末梢的城市“音乐驿站”,可以真正打通音乐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让音乐成为城市群众文化的最强音。近年来,杭州全市陆续打造了一批不同主题的社区文化交流中心,如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牵头打造的“杭州书房”,目前已建成129 家,是“书香杭州”的文化载体;杭州市城市管理局(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打造的“城管驿站”,主城区每1.5公里就有一个,是社区党建基层文化交流中心;浙江电信打造的社区“爱心驿站”,杭州有200 多家,供市民体验数字设施等。可在这些微空间做好音乐活动嫁接,增加免费音乐鉴赏课程、免费音乐培训,建立合唱组织等,丰富空间内容,更好地承担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音乐教育功能。

强化群众音乐文化组织建设。推动市级和各区县(市)工人文化宫、文化馆等场馆,引领音乐文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按照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和交通配套的标准,统筹考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数量。吸引音乐人才,加大音乐类教师的人员配备,鼓励发展公益合唱培训、器乐培训等,让各年龄群体共建健康优美的城市音乐氛围。逐步推动音乐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低价开放,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接触高雅音乐。

音乐会、音乐节等音乐文化产品带动消费。许多杭州市民为了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演出经常要赶往上海、南京甚至广州等城市。尤其是杭州一些年轻人作为某些音乐剧、戏剧爱好者,甚至开启反复“打卡”的观演模式,对有品质的音乐产品有极大需求。杭州应大力举办音乐节、引进音乐会,打造城市音乐经济生态。在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值”的同时,增加消费,满足需求,拉动经济。

推动音乐跨界发展。以音乐为支点,可以撬动产业经济升级;以音乐凝聚力量,可以补齐城市产业缺口,带来综合经济新效益。音乐产业跨界融合成为城市经济新的突破口。杭州应利用数字化发展优势,整合现有音乐资源,通过横向跨界方式,发展城市音乐产业。“音乐+科技”“音乐+动漫”“音乐+会展”等跨界融合,不仅可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更能拓展多元复合产业的融合协作,增强综合竞争力,让城市经济更具现代活力。

推动城市音乐产业化。将市民入场听音乐会作为一项基础建设来推进,让普通市民有更多机会走进音乐厅、音乐会,聆听高雅作品,受到音乐熏陶,潜移默化提升音乐素养。提高各类音乐作品使用的版权意识,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刺激音乐产业全链条发展。让音乐人才有用武之地,让音乐作品有展示空间,让市民有新作品、好作品可欣赏,推动杭州整体音乐产业良性发展,音乐血液健康循环。

猜你喜欢
杭州音乐文化
杭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