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研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4-04-27 00:28孟文迪杨丽
天津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粮食数字化数字

◎文/孟文迪 杨丽

“民为国本,食为政首”。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推动粮食产业向“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和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实施藏粮于技。 因此,数字化赋能成为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治理的新动能。 尽管数字技术在粮食安全治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数据安全性较低、 技术普及率不高等问题和挑战。 因此,必须扎实推进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国民的数字素养,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以便于在未来的粮食安全治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进数字技术融入粮食安全治理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 也是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系统的必然选择。

一、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的现实背景

当前,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数字技术在粮食安全治理中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粮食市场走势,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数字技术实现粮食的全程追溯,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的食品权益。

(一)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存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一直将真正解决好中国人的饭碗问题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 牢牢坚持粮食安全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思想理念,并提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面对当下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 党中央带领各族人民圆满完成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优化持续推进、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得到维护、提升粮食储备能力等目标任务,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机遇和注入强劲动力。

但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挑战。 从国内来看,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重道远,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依然存在, 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实现粮食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未根本解决, 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进口依赖度还比较高,种业发展中的技术“卡脖子”现象仍然存在,工业化食物生产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农业技术更新换代有待进一步加快,部分地区农业种粮积极性不高;从国际上来看,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形势变得愈发波谲云诡, 极端气候等相关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全球粮食供应, 地区性武装冲突或暴力事件尤其是俄乌军事冲突引发世界粮食价格剧烈变动, 全球粮食供给和流通受阻, 经济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威胁国际粮食整体安全。

(二)粮食安全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全球经济正加速向以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为重要载体的数字经济转变, 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发生广泛的连接,数字经济新业态带来发展新机遇,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强化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因此,新形势下,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一是粮食种植的机械化、农资配送的智慧化、粮食供应链的一体化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 能够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和销售成本,从而提高粮食种植的收益,增强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二是粮食的加工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由种植、加工、销售的粮食产业一体化、 多元化发展路径, 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需求。

三是种源科技创新发展,有利于逐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我国育种关键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粮食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需求,“良种、良法、良治”已是国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 由此可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延伸和完善粮食产业链, 充分发挥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协同效应,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粮食加工、粮食供应链科技水平,是粮食安全治理必由之路。

二、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的价值意涵

藏粮于技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在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粮食储存与运输的安全性、 优化粮食市场监管与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构筑粮食安全屏障提供了新的保障。

(一)扎实推进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是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精准农业技术、 智能化农业设备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治理的发展。 首先,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劳作者更加精确地管理土地资源。 数字技术对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精确测量和分析,使得劳作者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策略。 在劳作时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 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制定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方案。 这些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粮食的产量,保护土壤健康,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其次,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无人驾驶的农业机械在任何天气和时间条件下进行作业,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而智能化的种植和收割设备根据实时数据调整作业参数,确保每一步操作的精确性,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可能影响粮食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预测和应对。 在粮食生产环节,一方面对历史气候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提前做好种植和收割的准备;另一方面对病虫害数据的分析,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粮食的损失。 综上,为确保数字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粮食安全治理,还需在政策制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布局。 扎实推进数字技术融入粮食安全治理,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扎实推进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以提升粮食储存与运输的安全性

粮食安全治理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 解决好粮食安全治理问题都是对生存和发展的切实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尤为关键。 扎实推进数字技术融入粮食安全治理,以提升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 首先, 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的应用实时监测粮食储存环境的温湿度、氧气浓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粮食损失和质量下降的风险。 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在粮食储存管理中的应用, 为现代粮食安全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实时监测和控制粮食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各项指标。 这些指标对粮食的储存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在粮食储存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减少由于粮食储存环境不良而导致的粮食损失和质量下降的风险, 保证了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提升了粮食储存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 数字技术融入粮食安全治理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粮食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前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确保粮食的安全性。 最后,数字技术应用于粮食追溯系统的建设,实现对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和溯源, 提高粮食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综上,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粮食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扎实推进数字技术融入粮食安全治理,有效提高粮食生产和供应的安全性,为粮食安全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三)扎实推进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以优化粮食市场监管与管理

在数字交往视域下, 数字技术在粮食安全治理中的应用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数字技术在优化粮食市场管理和监管方面的应用,为粮食安全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 帮助实时监控粮食市场的动态,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一是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粮食价格、供需情况、市场趋势等各种市场信息, 这些信息帮助政府和企业作出调整粮食生产策略、 制定粮食价格政策等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大数据及时预测粮食价格波动、供应短缺等市场风险,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市场的稳定。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为更好地监管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构建精准的市场监管模型,实时监控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保证市场的公平。 人工智能更准确地预测粮食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粮食储备,避免粮食短缺或过剩的问题。 综上,数字技术应用于粮食安全治理,不仅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储运的安全,还优化了粮食市场的管理和监管,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三、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

数字技术在筑牢粮食安全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目前我国在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方面仍面临一些现实难题,包括农村地区数字鸿沟、数据时代安全与隐私保护困难、粮食数字供应链不透明等现实困境。

(一)农村地区数字鸿沟问题

由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数字赋能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的推广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人们可能接触到现代数字技术的机会很少,缺乏数字素养。 这使得他们无法利用数字工具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改进储存方法,或者通过数字渠道分发粮食。 因此,教育和培训计划至关重要,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资源。 其次,互联网连接的缺乏和不稳定性以及有限的电信基础设施,限制了数字技术的普及和使用。 这使得农村居民难以获得数字信息, 难以访问在线培训资源以及难以参与数字市场。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扩展互联网覆盖和提高网络质量, 以确保数字技术能够普及到更广泛的地区。 最后,数字赋能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不同地区和群体可能有独特的需求和挑战,解决方案应该具有灵活性,以适应各种背景和需求。 应与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紧密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确保数字赋能方案是可持续和有适应性的。 定制培训和支持计划以满足不同社区的需求, 并制定政策来支持数字技术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的融合。

(二)数据时代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需要大量的农田数据、气象数据、市场数据,这些数据便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粮食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情况,从而提高粮食安全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数字化粮食供应链中,大量敏感数据被收集和共享,包括农民的生产数据和个人信息。 必须确保这些数据受到妥善保护,以避免滥用和侵犯隐私的风险。 要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法律和政策, 以平衡数据共享和隐私权之间的关系。 制定法规以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应明确规定数据使用的目的, 数据保留期限以及如何处理个人敏感信息。 同时,建立监管机构来确保合规性和监督数据使用。 数字系统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需要采取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备份等有效的安全措施。 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减少潜在的威胁对粮食安全治理的影响。 总之,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需要在数据的收集、 使用和共享方面取得平衡,确保同时提高粮食安全效率、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必要时采取法规、技术和教育一体化的措施,以有效地管理数据并确保其安全性。

(三)粮食数字供应链不透明问题

数字赋能提高粮食供应链的透明度,以便于追踪和管理粮食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 然而,现代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一些数字不透明性和不平等问题。 首先,数字不透明性问题可能源于大型粮食生产和供应企业的垄断。 大企业拥有资源和资金来采用智能传感器、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等最新的数字技术,以追踪和管理他们的粮食供应链。 然而,小农和小规模农业企业可能无法负担这些高昂的技术成本, 从而导致市场上的数字鸿沟。解决大型企业与小规模农业企业问题的一种途径是鼓励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培训,以帮助小农采用数字赋能技术,从而实现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 其次,数据分析和算法的不透明性可能会对决策过程造成影响。 尽管这些数据分析和算法可以提供有关市场需求、气象条件和农作物生长的宝贵信息,但农民和小农往往不了解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也无法理解算法如何得出特定的决策建议。 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不平等,粮食供应链中的某些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而其他人则可能会被排除在外。 解决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问题的一种方式是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数字技术,并保证他们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以确保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数字赋能对粮食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带来了显著的增益效果,但必须认真处理数字不透明性和不平等问题,以确保所有农业参与者都能从这些技术中受益,同时维护隐私和数据安全。 这将有益于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粮食供应链,从而提高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

四、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治理的路径选择

伴随着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领域的扩散, 如何依托数字技术新动能助推粮食安全治理的现实路径还不够明晰。 在梳理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依托数字技术助推粮食安全治理的实现路径。

(一)依托数字技术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农业领域, 现代科技的应用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传感器、物联网、卫星图像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日益成为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有效手段。首先,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农田的各种情况。 土壤传感器检测土壤的湿度、温度、酸碱度等参数,帮助农民了解土壤的状况,从而进行合理的种植和施肥。 水分传感器监测农田的水分状况,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的灌溉。 其次,物联网技术将这些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智能的农田管理系统。 系统实时收集和分析农田的数据,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当系统检测到土壤湿度过低时,自动启动灌溉系统为农田灌水。 最后,卫星图像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农田管理。 卫星图像提供大范围的农田情况,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图像,识别出病虫害、缺水、缺肥等问题,帮助农民及时进行处理。 然而,现代技术的使用需要使用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可以提供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使用方法。同时,应适当提供设备和资金支持补贴,以补贴农民购买和安装现代科技设备。

(二)依托数字技术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

数字技术正在快速地改变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数据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然而,许多农民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提供培训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智能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农民也不例外。 智能手机帮助农民获取天气预报、市场价格、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 因此,为农民提供智能手机的使用培训,教他们如何搜索和获取信息,如何使用农业应用程序等。其次,互联网是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 通过互联网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课程, 教农民如何使用数字技术来改进农业生产和管理。 开展课程包括土地管理、种植、灌溉、病虫害管理等内容。 此外,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农业合作社可以合作,共同为农民提供数字技能培训。 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非政府组织提供技术和教育资源,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参加培训。 通过三者合作以确保农民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 总之,通过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农民掌握并应用数字技术,以改进农业生产和管理。 这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依托数字技术优化粮食供应链管理

数字化供应链的构建, 对传统的农产品市场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动力,从全部商品的覆盖、线上线下的互动、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等方面都在加快推进。 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实现更高效、更透明的粮食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技术用于粮食生产和储存的监控。 通过在农田和仓库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粮食的生长和储存条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有助于提高粮食的质量和减少损失。 区块链技术用于粮食供应链的追溯。 每一笔交易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无法被篡改或删除。 意味着便于追踪粮食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确保粮食的安全和质量。 政府和粮食安全机构在推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制定政策和标准, 鼓励并引导企业和农民使用数字技术。 同时,加强监管和审计,确保数字技术的正确和安全使用。总之,数字赋能实现更有效、更透明的粮食供应链管理,不仅减少食品浪费、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也确保粮食能够更快、更安全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

五、结语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事,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确保粮食安全就必须着力推进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推动粮食安全治理,必须实现数字化转型, 以科技创新作为重要依托, 落实科技兴粮、藏粮于技。 当前,数字技术正以强大的势能助推解决粮食安全治理问题,为农业领域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创新驱动、信息驱动、跨学科合作相互交织, 共同构建了数字技术在粮食安全治理问题中的实现机制。 推进数字技术融入粮食安全治理,在研发层面,强化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 提升数字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应用水平。 在社会层面,深化政策支持和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促进数字技术在粮食安全治理中的广泛应用。 在人才培养层面,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普及,提高从业人员的数字技术素养, 推动数字技术在粮食安全治理中的落地实施。 未来, 应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粮食安全治理的深度融合,实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粮食数字化数字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我的粮食梦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