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
- 文史集粹
主义教育基地——潘家戴惨案遗址】滦南县潘家戴庄,位于燕山脚下,渤海之滨。1942年12 月5 日,日本侵略者借口“清剿”抗日队伍,入侵潘家戴庄。进村后,日寇以棒打、刀砍、火烧、活埋等极端残忍手段,一次屠杀全村和平居民1280 人,连80岁以上老人和不满两岁婴儿也不放过。大屠杀中,全村有31 户被杀绝,63 户只剩下孤儿寡母。日寇还放火烧毁民房1030 间,毁掉了全村人用祖祖辈辈的辛劳血汗建立起的村庄,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戴大惨案。为纪念被日本侵略者屠杀的潘
乡音 2022年5期2022-12-17
- 天 怒
国彦冯宣是新搬到潘家村的外来户。为了尽快融入新环境,在村子里立得住脚,冯宣处处温和谦恭,与人为善,谁家有个什么事,他总是乐于相助,毫不惜力。这一天,邻居潘五家改建门楼,冯宣知道了,赶过去帮忙,却不承想失足从房顶上滚落下来,头朝下摔在硬地上,当场丧命。潘家把人抬回来,冯宣媳妇润娘当场昏厥过去。也难怪,冯宣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没了他,这个家简直就像天塌了一般,撇下他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可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把人抬回来之后,潘家再没有露过一次面,更别说吊唁抚慰了。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19期2022-10-30
- 天怒
国彦冯宣是新搬到潘家村的外来户。为了尽快融入新环境,在村子里立得住脚,冯宣处处温和谦恭,与人为善,谁家有个什么事,他总是乐于相助,毫不惜力。这一天,邻居潘五家改建门楼,冯宣知道了,赶过去帮忙,却不承想失足从房顶上滚落下来,头朝下摔在硬地上,当场丧命。潘家把人抬回来,冯宣媳妇润娘当场昏厥过去。也难怪,冯宣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没了他,这个家简直就像天塌了一般,撇下他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可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把人抬回来之后,潘家再没有露过一次面,更别说吊唁抚慰了。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22年10期2022-06-10
- 一场精彩的篮球赛
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四(3)班 浦晋苏夜幕降临,今晚即将上演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在路灯的照耀下,伙伴们终于到齐了。我们分好组,便开始做准备。我和徐天齐一组,而我们的对手是比摩托车跑得还快的周钧澄和浦文豪,这让我心里有点儿不安。比赛开始啦!由对方的殷煜琦来发球,“一、二、三,发!”队友徐天齐眼疾手快,率先抢到球,只见他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我也立刻加大马力奋力向前冲,想拦住对方。可是对手就像两头威武的雄狮,一点儿也不让步,我拦不住他俩。等队友跑出去之后
阅读(中年级) 2021年12期2021-12-28
- 《离觞》,隐隐红楼梦中影,痛饮从来别有肠
,正是各种离别:潘家家人对大陆和亲人的离别,郑景润与情人李丽云的离别,宋太太秦怡莲与丈夫的离别,宋以文和情人宋安华的离别,李丽云和爱人刘仲瑞的离别,李丽云和好友潘绮珍的离别……《红楼梦》以梦为名,小说中多次写到梦,《离觞》以离为名,小说里也多次写到离别。《红楼梦》最终落脚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悲剧,《离觞》最终的落脚也是一个时代的离别。二、大与小的转换《红楼梦》多写女子形象,被称为精彩的女性画廊。《离觞》着重刻画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尤其是纷乱时代里的女性群
散文百家 2021年11期2021-11-12
- 但目送,芳尘去
苏州四大家族之一潘家的产业。他们原是来自安徽歙县,人称新安大阜潘家。这个家族早在明朝已经开始从事盐业、酱业,成为新安巨商。落籍素有“风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誉的苏州之后,潘家在经商之外,更多地开始转向文化层面的追求。潘家先后出过一位状元、两位探花、九位进士、几十位举人。状元潘世恩作为国家重臣曾经历过四代皇帝,他的孙子、探花潘祖荫也是经历三代朝廷的元老。在收藏方面潘家的成就也很高,苏州博物馆曾专题展示“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潘家在战火纷乱中保护大克鼎
西部散文选刊 2021年9期2021-10-29
- 横塘曾有家潘万成酱园
州四大家族之一的潘家。他们来自安徽歙县,人称新安大阜潘家,又分作“富潘”“贵潘”,潘万成酱园是“贵潘”的产业。这个家族早在明朝已经开始从事盐业,成为新安巨商。先是杭州,再到苏州。他们到苏州最早的落脚点应该就是横塘。潘家当初选址横塘,想必就是看中了横塘作为运河重镇的地利人和。横塘是京杭大运河开挖最早的一段,作为运河枢纽的横塘:“三洪十里跨横塘,古渡斜阳下石梁。”悠悠运河,南来北往的漕运十分繁忙,商贾骚人会聚于此,给景色优美的横塘带来了繁华和诗意,到清代更是夜
现代苏州 2021年19期2021-10-14
- 渭南男子被拐34年后回家
8日,陜西渭南老潘家3岁的儿子山山丢了,全家陷入巨大悲痛。这么多年,老潘家一直没有停止找寻。1989年3月,河南省长葛县(如今为长葛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破获了一起跨省团伙拐卖儿童案,解救了5名男童,山山是其中之一。由于信息缺失,一直联系不上山山的家人。最后决定山山暂时由参与办案的警察孙泮海的儿子和儿媳代为抚养。这一养就是32年。今年4月17日,山山终于见到了亲生父母。(据央广新闻4.21讯)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6期2021-05-23
- 天怒
国彦冯宣是新搬到潘家村的外来户。为了尽快融入新環境,在村子里立得住脚,冯宣处处温和谦恭,与人为善,谁家有个什么事,他总是乐于相助,毫不惜力。这一天,邻居潘五家改建门楼,冯宣知道了,赶过去帮忙,却不成想失足从房顶上滚落下来,头朝下摔在硬地上,当场丧命。潘家把人抬回来,冯宣媳妇润娘当场昏厥过去。也难怪,冯宣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没了他,这个家简直就像天塌了一般,撇下他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可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把人抬回来之后,潘家再没有露过一次面,更别说吊唁抚慰了。
上海故事 2020年1期2020-11-25
- 心魂不灭国魂存
——论苏剧《国鼎魂》的故事情节结构与人物心理结构的关系
苏剧《国鼎魂》中潘家裕临死前对妻子潘达于的叮嘱,而潘达于则用一生来兑现自己对丈夫的承诺。《国鼎魂》以深刻的主题意蕴、精湛的艺术水准、浓郁的地域特色一举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该剧讲述了苏州巨富潘家三代人用生命守护大盂鼎、大克鼎两件国宝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一种崇高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高昂的民族赞歌。《国鼎魂》的成功之处自然很多,但我最欣赏的是该剧独特的叙事结构,它巧妙地将故事情节结构与人物心理结构融为一体,从而将人物置于一个宏大的叙事环境之中,在
剧影月报 2020年3期2020-11-14
- 徐渭:考举人8 考不中,因发疯9 次自杀的大才子(上)
就是坐吃山空。而潘家是当地的富户,聘礼给的太少了,有些拿不出手。就在渭感到犯难时,潘老爷又托人捎过话来,聘礼就不用了,不过,有个条件,那就是,你得入赘我们潘家……古时候,男子结婚,去女方家做上门女婿,是很丢本家脸面的事,除非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这么干。但渭从小到大,就没有得到过本家的多少温暖,是以徐家的颜面,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甚至入赘潘家,还使他有了一些报复的快感,于是,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不少上门婿到了女方家受欺负的故事。但渭在入赘潘
北广人物 2020年39期2020-10-20
- 听雨铜街梦如昨
是典型案例。《贵潘家族传奇》 沈慧瑛著古吴轩出版社 2020 年 7 月版“贵潘”出自徽州,那是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徽商发源地,享有“无徽不成镇”的美誉。徽州大阜潘氏一支,明末清初来苏州经营盐公堂与酱园业,历经四代人的艰辛努力,到乾隆年间“奕”字辈三兄弟有二人中进士,正式入籍苏州,从此开启一个家族的兴盛传奇。至清末,苏州这支大阜潘氏出进士九名(其中状元一人、探花二人),举人三十六名。沈慧瑛《贵潘家族传奇》(以下简称《贵潘》)一书,即以潘氏家谱为基础,以史料档案
书城 2020年9期2020-09-10
- 他靠米线来致富
信的经营理念,使潘家食品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对于一心想要改变贫困现状的潘云来说,正是赶上创业的好时候。1993年,年仅14岁的潘云揣着500元钱,踏上了逐梦的征程。潘云来到前郭县一家厨师培训班学习厨艺,希望靠自己的双手和技术改变人生。他是培训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也是最刻苦的一个。一年后,他从培训班顺利毕业,来到一家大酒店从事后厨工作。1996年,潘云收到大姐的邀请,希望他回农村帮忙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6期2020-06-15
- 走访江宁佘村潘宅古建筑群
首先带我们走进入潘家祠堂,祠堂前后两进合面厢,中间院子,西墙一门与厨房相连,古时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就在这里进行,就餐就在院子里,这个四合院可以摆下十桌酒席。在潘维慈的介绍下,我们才知道了这个潘氏祠堂的历史,这座古建筑是源于明清期间,在历史的历次维修中,一直保存完好。随着潘维慈的步伐,我们来到了潘宅,潘宅古墙边上竖着一块古建筑群碑文,这是南京市文物部门立的。潘宅气势恢宏,大约一百多间,前后连接,左右相通,互相交错,紧密咬合,如多个“回”字型组成,走进去就像进
西部散文选刊 2019年10期2019-11-25
- 妙联添趣 花轿迎亲
——花轿之对
嫁女,男方是外地潘家。良辰吉日,潘家吹着八音,抬着大红花轿前来迎亲,轿帘右侧写着一比对头:潘家公子,有水有田兼有米;何家鸣炮,按风俗迎接。午时,宾客们酒足饭饱,一切礼物嫁妆打点停当,新娘也穿戴好早早上了大红花轿。可是,送嫁的队伍却迟迟不见动身。这时,太阳快下山了,坐了半天花轿的新娘等得不耐烦了,便问轿边的伴嫁娘,时间不早了,因何尚未起行?伴嫁娘便把何家尚欠男方一比“花轿联”尾,一批文人墨客咬文嚼字未能对上之事说了一遍。新娘一听,便说:“这有何难?待本姑娘对
对联 2019年8期2019-11-13
- 攀古奕世 潘韵流芳
——苏州博物馆关于潘氏收藏展览的精品集萃
之心,古已有之,潘家收藏青铜器名扬海内外,仅1937年拍有照片的就多达380件。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大盂鼎与大克鼎了,当时它们与毛公鼎并称西周青铜器三宝,而潘祖荫一人就藏有两鼎,并刻下了“天下三宝有其两”的印章一枚以兹纪念。今天我们透过滂喜斋的圆窗,大克鼎(复制品)近在咫尺,循着克鼎的方向望去,两侧影布上影印的大克鼎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你听到了吗?它在悄悄地向我们诉说着自己当年被长埋于地下、深藏于密室的点点滴滴……此次展示的潘氏旧藏青铜器八件,多器形小巧,
艺术品 2019年6期2019-07-25
- “潘家军”回乡义诊:三代人传承接力一甲子
子施增英发起的“潘家军”义诊队伍,每年此时回乡义诊,至今已延续61年。三代潘家医者传承接力,始于一個爱的约定,更是一个家族对大爱的守望。因爱出发,新婚夫妇走上义诊路1958年正月初二一大早,闽南山区僻静的湖内村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潘家在省城当医生的儿子潘明继带着刚成亲、同为医生的城里媳妇施增英,回乡探亲来了。潘家老宅窄窄的下厅、堂前、天井,还有那间临时布置出来的新房,都被赶来祝贺和看热闹的乡亲挤得水泄不通。不一会儿,屋外传来一阵骚动,几个村民用门板抬着一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11期2018-11-07
- “潘家军”回乡义诊:三代人传承接力一甲子
子施增英发起的“潘家军”义诊队伍,每年此时回乡义诊,至今已延续61年。三代潘家医者传承接力,始于一个爱的约定,更是一个家族对大爱的守望。因爱出发,新婚夫妇走上义诊路1958年正月初二一大早,闽南山区僻静的湖内村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潘家在省城当医生的儿子潘明继带着刚成亲、同为医生的城里媳妇施增英,回乡探亲来了。潘家老宅窄窄的下厅、堂前、天井,还有那间临时布置出来的新房,都被赶来祝贺和看热闹的乡亲挤得水泄不通。不一会儿,屋外传来一阵骚动,几个村民用门板抬着一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31期2018-11-06
- 她为新中国捐了一个博物馆
国宝,离不开苏州潘家藏鼎、护鼎、捐鼎的动人故事,更离不开潘家的女护宝人潘达于。盂克二鼎齊聚潘家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年仅24岁的潘世恩进京赶考,一举夺魁中了状元,以后在京师官运亨通达50余载。潘世恩共有五个儿子,嫡系孙辈中有一支为潘祖荫、潘祖年两兄弟。大盂鼎于清朝道光初年在陕西岐山礼村出土,最初被岐山富绅宋金鉴购得,后来辗转到清朝大臣左宗棠的手里。咸丰九年(1859年),左宗棠被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左宗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13期2018-10-27
- 藏鼎与献鼎
徐长才苏州潘家拥有两只鼎:大盂鼎与大克鼎。1923年,18岁的潘达于嫁入潘家,成为潘祖年的孙媳。丈夫、祖父相继去世后,她挑起了掌管门户、守护家藏的重担。潘祖年临死前对她说:“这两只鼎是国宝,你一定要守护好,千万不可示人。”抗战期间,日军进犯苏州,苏州人纷纷逃离家园。逃出城的潘达于想到家中两只鼎还没有稳妥地藏好,又匆忙返回家中。此时日军飞机炸毁了苏州电厂,在黑暗中,她借助从屋顶射进来的月光,在屋里挖了个大坑,用木箱装好两鼎,放进坑里埋好,然后把坑填实,上面修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11期2018-10-26
- 书恨
,把家规修订成非潘家人不得入内,致使外面大肆流传天独阁内秘藏有大量善本、孤本,以及奇书异卷,引得无数文人骚客梦寐以求能踏进天独阁一饱眼福。潘守书喜欢逛书肆。一天,潘守书走进一家名为通学斋的新开书肆,见案头架上的书籍泛泛无奇,粗作浏览便想离开。旁边一直在整理书籍的卖书女子忽然抬头看向潘守书,似笑非笑地说:“天独阁的掌门人,怎会看得上这小小书肆?”卖书女子抬起头的那一瞬,潘守书顿觉整个昏暗的书肆都亮堂起来了,那卖书的女子脸形柔和眉目如画,眼神却清冷如秋晨。也许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8期2018-08-16
- 书恨
,把家规修订成非潘家人不得入内,致使外面大肆流传天独阁内秘藏有大量善本、孤本,以及奇书异卷,引得无数文人骚客梦寐以求能踏进天独阁一饱眼福。潘守书喜欢逛书肆。一天,潘守书走进一家名为通学斋的新开书肆,见架上的书籍泛泛无奇,粗作浏览便想离开。旁边一直在整理书籍的卖书女子,忽然抬头看向潘守书,似笑非笑地说:“天独阁的掌门人,怎会看得上这小小书肆?”卖书女子抬起头的那一瞬,潘守书顿觉整个昏暗的书肆都亮堂起来了,那卖书的女子脸形柔和眉目如画,眼神却清冷如秋晨。也许这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08-11
- 潘达于与大盂鼎、大克鼎
8岁的丁达于嫁到潘家,成为清代大收藏家潘祖荫的孙媳,婚后3个月丈夫去世,她成了潘家财产的唯一继承人,为顶立门户,故改姓潘。潘家是苏州四大望族之一。乾隆58年(1797年),年仅24岁的潘家子弟潘世恩进京赶考,一举夺魁中了状元,从此在京师官运亨通50余载。咸丰2年(1852年),潘世恩的嫡孙潘祖荫高中探花,后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潘祖荫不但在官场上位极人臣,同时又是金石、书画、古籍善本的大藏家,特别是对金石如痴如醉,据说每闻有彝器出土,则“倾囊购之,至罄衣
阅读(书香天地) 2018年4期2018-05-14
- 上古绝对不能通婚的10大姓氏
,这以后,杨家和潘家就成为了“世仇”,山西的杨姓后人也就将“潘杨不通婚”的家训写进族谱。据说,在元明时期,杨家后人只要遇到潘家后人,不仅不说话,还会武力相向。第三位:“岳”和“秦”不能通婚什么原因大家都明白。南宋初年,秦桧等奸臣陷害,名将岳飞,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的子孙逃难四方才幸免于难。从那以后,岳姓家族就立下规矩:岳家和秦家今后世代不通婚,这以后,岳秦两家真的不相往来了,到了明朝,有人还写了一部言情小说,故事的内容就是岳家小姐和秦家公子相
中老年健康 2018年4期2018-04-26
- 上古绝对不能通婚的10大姓氏
,这以后,杨家和潘家就成为了“世仇”,山西的杨姓后人也就将“潘杨不通婚”的家训写进族谱。据说,在元明时期,杨家后人只要遇到潘家后人,不仅不说话,还会武力相向。第三位:“岳”和“秦”不能通婚什么原因大家都明白。南宋初年,秦桧等奸臣陷害,名将岳飞,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的子孙逃难四方才幸免于难。从那以后,岳姓家族就立下规矩:岳家和秦家今后世代不通婚,这以后,岳秦两家真的不相往来了,到了明朝,有人还写了一部言情小说,故事的内容就是岳家小姐和秦家公子相
中老年健康 2018年2期2018-04-10
- 大克鼎
知大克鼎被收藏在潘家后,专门派人试探,愿用六百两黄金外加洋房作为交换条件。潘达于想起祖先的叮嘱,这些珍贵文物来之不易,要传给子孙后代,便一口回绝。抗战时期,潘家陷入战乱,潘达于将大克鼎深埋祖屋“三间头”内,因此潘家虽屡遭日本军搜刮,财产损失不可计数,但万幸的是,埋藏的大克鼎始终没有被发现,保存完整。建国后,历尽磨难的大克鼎与多件国之重宝重聚一起,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博物馆成立50周年晚会上,主持人询问年近百岁的潘达于女士:“如今的大克鼎身价上亿,您还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1期2018-01-18
- 她为新中国捐了一个博物馆
国宝,离不开苏州潘家藏鼎、护鼎、捐鼎的动人故事,更离不开潘家的女护宝人潘达于。盂克二鼎齐聚潘家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年仅24岁的潘世恩进京赶考,一举夺魁中了状元,以后在京师官运亨通达50余载。潘世恩共有五个儿子,嫡系孙辈中有一支为潘祖荫、潘祖年两兄弟。大盂鼎于清朝道光初年在陕西岐山礼村出土,最初被岐山富绅宋金鉴购得,后来辗转到清朝大臣左宗棠的手里。咸丰九年(1859年),左宗棠被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左宗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2018-01-17
- 潘明继:仁心仁术传家风
诊。在那个年代,潘家的医生成了病人最大的信赖。很多外乡人听说之后,也会赶几十里路来求诊。为了不让病人白跑,潘明继把义诊的时间定在了每年的大年初二,并将义诊定为雷打不动的家规。一开始,只有夫妻俩人义诊,随着潘家家族不断培养出新的医务工作者,义诊的队伍也在扩大。虽然后继有人,但潘明继从医57年,坚持义诊54年从未间断。他生前总是嘱咐孩子,一定要把义诊坚持下去。2012年8月,潘明继去世后,义诊不仅没有停止,队伍反而不断壮大,整个家族近30名医务工作者参与其中。
中华家教 2017年8期2017-12-16
- 一个村长救活一座潘家庄园
——记山西阳城县南安阳村村长潘军锋保护古村落的事迹
一个村长救活一座潘家庄园 ——记山西阳城县南安阳村村长潘军锋保护古村落的事迹本刊记者 陈生庚对于山西省阳城县南安阳村村长潘军锋来说,恐怕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在他的一生中竟会与古村落结下不解之缘,成了南安阳村的古建筑潘家庄园名副其实的“庄园主”。从此,这个濒临被毁的古建筑群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活力。山西省阳城县南安阳村村长潘军锋“潘家庄园不保住,我这个村长就是失职!”潘军锋结缘潘家庄园源于他当上村长。2012年年底,南安阳村村委会进行改选,潘军锋当选上了村长。当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8期2017-10-16
- 潘家十三院— 泽商文化的缩影
背景资料潘家十三院— 泽商文化的缩影潘家庄园坐落在距阳城县城五公里南安阳村中,该村在2006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潘家庄园是一处具有浓郁商家文化特色的清代古民宅建筑群,现存的潘家古院有上院、下院、棋盘院、书房院、宫底院、马房院、潘家宗祠、十三院等,大小共有各种院落53座,其中潘家十三院保存最完好,是晋城地区乃至北方泽商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商宅会馆建筑。潘家十三院分别是狮口院、账房院、西厅院、厨房院、铺院、老院、中院、茅院、碾道院、后院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8期2017-10-16
- 才子爱才女,拖累家乡人
他。潘父收他做了潘家私塾先生。这时查女已为潘祖同的妻子,同住潘家府邸。潘祖同则入了翰林。此时的杨鼎来,只在教书之余,认真读书,以待机会。咸丰九年(1859年)顺天府(今北京地区)开考,杨鼎来中了副榜(正榜外另取几名也享受贡生待遇者)。杨鼎来在才能初显之时,也旧情复萌与查女有了肉体关系。同治三年(1864年)举行乡试,杨鼎来中了举人。在杨鼎来才华日益显现时,查女的老公潘祖同则开始走下坡路。他先是因故被革职发配边疆,他的哥哥也由侍郎降编修,其父年岁已高,退休回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期2017-09-04
- 责任担当 舍我其谁
,一座清代古建筑潘家庄园眼看就要被蚕食毁坏掉了,再不保护起来,他觉得自己这个村长就是严重失职。以至在村民们都不理解、都不同意保护的情况下,他毅然个人垫资,自筹资金把潘家庄园保护起来了;他当选上村长,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于是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利用潘家庄园的资源发展起了旅游事业;他认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职责,便把潘家庄园的家训、家规、家风挖掘整理出来,广为传播,并正在筹建家训博物馆。总之,在保护开发潘家庄园上只要遇到难事、棘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8期2017-01-18
- 躲过日军劫掠的鼎中之王
年说起。这一年,潘家第十九世裔、奕字辈中的潘奕隽,在乡试中上榜。而此前其祖父曾连续十三科不第,因此潘奕隽的上榜被潘家视为光宗耀祖之举。七年之后,潘奕隽高中进士,成为潘家金榜题名的开山鼻祖,此后的百余年间,潘氏家族共有三十五人金榜题名,其中包括一名状元、两名探花,而在官场中从政的二品以上的显贵政客有四人之多,在各地的中下级官吏更是数量众多。潘家因此成了当时苏州地区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清咸丰二年,潘家祖字辈中的潘祖荫,高中探花,累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潘祖荫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6年11期2016-12-21
- 潘氏古籍孤本中的吴地故事
乐桥),在介绍潘家史料中也提及此书。清代江南私人书画鉴藏风气盛行,各类私家著录从清初至清末不下四十种,这些著录均秉承《贞观公私画录》的著述传统,使得作为绘画史籍之一的著录,体例更趋完备,内容更为精致。精于艺术鉴赏且富于收藏的苏州潘氏家族亦有多种书画著录存世,这其中潘奕隽的《三松堂书画记》、潘世璜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堪称代表之作。是清代介绍存世书画鉴赏方面的名著。宣统三年(辛亥闰六月)潘世璜后裔潘敦先、潘眭先二兄弟根据潘世璜著录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重
现代苏州 2016年28期2016-12-21
- 大克鼎与潘氏家族的百年渊源
、敢于直谏。为此潘家还真得罪了不少人。直隶总督端方,曾向潘逼诱出让,就终未能如愿。谁知,在收藏大克鼎的当年,潘氏即撒手人寰。但后来学者姜呜通过《潘祖萌年谱》和《西周大克鼎金文拓片挂轴》的民国学者题跋,得出,潘祖荫卒于1890年12月,如果大克鼎出土于1890年,从出土、转手、再转手再到北京潘祖荫所得再到他撒手人寰,一年时间应为不可能,故姜鸣认为,大可鼎的出土应早于1890年。潘家护鼎潘卒年在北京死后,由于膝下无子,遗产就交由其弟潘祖年全权处理,祖年比兄长潘
收藏·拍卖 2016年4期2016-05-14
- 躲过日军劫掠的鼎中之王
年说起。这一年,潘家第二十九世裔、奕字辈中的潘奕隽,在乡试中上榜,而此前其祖父曾连续十三科不第,潘奕隽的上榜被潘家视为是一洗羞愧的光宗耀祖之举。七年之后,潘奕隽高中进士,成为潘家金榜题名的开山鼻祖,此后的百余年间,潘氏家族共有三十五人金榜题名,其中包括一名状元、两名探花,而在官场中从政的二品以上的显贵政客有四人之多,在国内各地的中下级官吏更是数量众多。潘家因此成了当时苏州地区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清咸丰二年,潘家祖字辈中的潘祖荫,高中探花,累官至工部尚书、军
山海经 2016年15期2016-03-01
- 约 定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幼儿园 赵晓裕约 定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幼儿园赵晓裕这几天,班里的男孩子开始模仿起“铠甲勇士”来,一群男孩子嘴巴里吆喝着“嚯……哈……嗨”不断变化着手势,很是“英雄”。不一会儿,告状的声音传来了,“老师,他打我的头!”“老师,他一直追我!”于是我就把这一帮人拉到一起,跟他们讲道理。我问:“铠甲勇士是英雄吗?英雄应该做什么?打小朋友好不好?”在他们反思后,这帮孩子都承认错误并向同伴道歉。于是我跟他们一个个的拉钩,并提出要求:“不要再犯错误,如果
早期教育 2016年1期2016-02-15
- 孝塑本心 雅行天下
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的师生怀着一颗知恩图报之心,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近年来,潘家小学的德育和少先队工作围绕“孝塑本心雅行天下”的宗旨,打造“孝雅教育”为特色的亮点工程,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一、探孝道教育之源要使队员真实地感悟孝道的真谛,必须让孩子们投身到“孝道文化”的探源之中。学校建立了孝道教育基地。潘家作为王裒故里,流传着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闻雷泣墓》。学校挖掘开发本土资源——嬉戏谷、中华孝道园,让队员领略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为他们提供
少先队活动 2015年1期2015-05-30
- 民国第一侠盗
史海山等人平分。潘家发现失窃后,立即报了案,并和有关的店铺打了招呼。有一天,史海山把一件毛背心拿去洗染时,洗染房掌柜立即密报潘国英,经查确系潘家丢失物品。侦缉队将史海山和其他一些接受赃物的人抓了去,在前门外鹞儿胡同的警厅里严加审讯。李景华知道后,当天晚上就潜出监狱,来到鹞儿胡同,爬到警厅房顶上偷听。无奈时间一长,他烟瘾发作,划火吸毒时,偏偏被一警察发现,后在警方的重重包围之下,束手就擒。1935年1月,北平地方法院开审此案。李景华虽脸色惨白,但神情镇定,对
百家讲坛 2014年6期2015-04-08
- 潘健:掌门最美“潘家小镇”
潘健:掌门最美“潘家小镇”文/通讯员 程官献 林苗苗 吴晓玲春暖花开的旅游季节即将到来,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正着手修复在去年“菲特”台风中受损的水上乐园。“新的一年,‘潘家小镇’将以更新更美的面貌出现在游客面前。”村支书潘健信心满满。1980年出生的潘健,是台州市潘·戈菲尔士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三门县大学生创业互助社理事会副理事长。曾获全省创业就业先进个人、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2011年,潘健任岩下潘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12月成功连任。潘
浙江共产党员 2014年3期2014-08-22
- 红白事下泯恩仇
的,惟独我家和老潘家毫无表示,也靠不上前,心里老大不是滋味。晚上,我正坐在在屋里闹心,却听见从隔壁老潘家传来一阵压抑的哭泣声。而且,不是一两个人,似乎一家子人都在抽泣。他家出什么事啦?我拉开门来到走廊,想去打探一下究竟。这时,从老潘家出来一个人,是我隔壁的吕师傅。“吕师傅,老潘家怎么了?”我小声问他。吕师傅重重叹了一口气:“唉,你说凑巧不,老潘他爹老了。”我老半天才合计过来,老了就是死了。一时怔住,不知说什么好。潘师傅的老爹80多岁了,自从搬到这座楼也没看
当代工人 2014年12期2014-08-20
- 图说书法(十七)
所藏。抗战时期,潘家将其埋藏于地下。其后潘家先后拒绝了国民党和日军的索取,并遭日本强盗前后七次闯入家中搜刮,财产什物损失殆尽。1951年潘家后人将包括国之重器大克鼎、大盂鼎在内的400余件文物全部捐献给了人民政府。饱经战乱,国宝无恙,其情感人。大克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大克鼎高93.1厘米,口径75. 6厘米,重201.5公斤大克鼎铭文(局部)大克鼎腹内壁有铭文28行,290字,记述了克凭依先祖功绩,受周厉王恩宠,得到了周王策命及颁赏的大量土地,以及克对周王
视野 2014年2期2014-01-09
- 老桂家的鱼
肚子,岸边种菜的潘家婶婶,就断定怀的是一个女仔。比较亲生的两个儿子,十七八年前,水上漂浮的一个澡盆里拣起的阿珍,才更是亲人!昨日她老公发仔返回深圳之前,硬是叮嘱他买回一架梯子才放行。一百八十块钱,却是大船小船,爬上爬下十二年,一身力气不抵两张老人头么?女儿家家呀。他跟潘家婶婶道,生女仔仔好!与厨房里出来的老伴错身而过,老伴乜眼一笑道,昨夜里降温,一把老骨头没冷到吧?这便是老桂家的温馨问候了。老桂回了她一眼淡漠。邻船上的严家,来自湖南祁东,老严家的,称中风不
上海文学 2013年8期2013-04-29
- 迎亲先“斗联”
嫁女,男方是外地潘家。良辰吉日,潘家吹着八音,抬着大红花轿前来迎亲,轿帘右侧写着一比对:潘家公子,有水有田兼有米;何家鸣炮,按风俗迎接。午时,宾客们酒足饭饱,一切礼物嫁妆打点停当,新娘也穿戴好早早上了大红花轿。可是,送嫁的队伍却迟迟不见动身。这时,太阳快下山了,坐了半天花轿的新娘等得不耐烦了,便问轿边的伴嫁娘,时间不早了,因何尚未起行?伴嫁娘便把何家尚欠男方一比“花轿联”尾,一批文人墨客咬文嚼字未能对上之事说了一遍。新娘一听,便说:“这有何难?待本姑娘对来
对联 2011年5期2011-11-20
- 乡村不言谢
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瘦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村医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面前,嘣嘣磕了3个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1年10期2011-05-30
- 大亨壶的“前世今生”
壶艺大师邵大亨为潘家先祖定制的。紫砂高手李昌鸿也告诉许四海,他亲眼看过《宜兴县志》记载着这把具有经典性质的掇只壶,当时就有“一壶千金”之说。潘家是宜兴的大户,建国后不久,潘家一位子弟到东北读大学,1957年被划为右派。此人去东北时带了十几把家传的紫砂壶,作为应变储备,其中就有这把大亨壶。划入另册后处境困难,只得将随身带去的旧壶换作衣食,以度时艰。80年代落实政策后,备受折磨而变得精神恍惚的这个潘家后人返回故乡时,还记得将这把劫后余生的大亨壶卷在破烂的被褥中
新民周刊 2011年20期2011-05-30
- 东魁杨梅俏湘东
园,杨梅成熟时,潘家父子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杨梅又大又甜,每公斤售价高达10元。“家乡的杨梅果粒小,还酸得掉牙。”潘家父子当时兴奋地构想:如果抢先引种这种罕见的杨梅,肯定比打工强得多!他们从林老板那里了解到:这种杨梅叫东魁杨梅,单果重30克~60克,汁多味甜,是杨梅中的上品,并且适合湖南栽培。1996年1月,潘家父子便辞了工,以每株15元的价格,向林老板购买了214株东魁杨梅。回家后,按照100株杨梅配栽4株授粉雄树的比例,精心栽植在屋后的山坡上。舍得万金求
湖南农业 2010年1期2010-04-08
- 种植特色杨梅好致富
果大味甜的特色,潘家杨梅已远近闻名,成为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宠儿”。千里引回“摇钱树”1995年,潘水清和小儿子潘长柄在浙江省临海市一家林姓老板创办的花炮厂打工,当时,这位林老板还在附近经营着一片杨梅园,杨梅成熟时,潘家父子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杨梅又大又甜,每公斤售价高达10元。“家乡的杨梅果粒小,还酸得掉牙”,潘家父子当时兴奋地认为:如果抢先引种这种罕见的杨梅,肯定比打工强得多。他们从林老板那里了解到,这种杨梅叫东魁杨梅,单果重30~60克,汁多味甜,是杨梅
农村百事通 2009年24期2009-03-19
- 收藏:文化的传承
氏盘媲美,是苏州潘家几代相传的文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苏州时,曾在潘家掘地三尺寻找。潘家冒着生命危险,设法保护,而没有落入敌手。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移居上海的潘家后人潘达于女士即与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联系,献出古鼎,“化私为公”。收藏是收藏家的个人行为,但是国家民族的珍贵文化,正是由于一代一代收藏家的保存,而得以历经社会变迁,不致因水火兵虫之劫化为云烟,世世相传,流传至今。郑重称“他们都是文化资产的保护神”,自己是带着感恩的心情来写的。郑重先生在《〈收
寻根 2009年1期2009-03-11
- 古城余韵
盛起来了。我立在潘家大院的门前,仰视着已有些微朽的大门,朱红的漆早已剥落,门上用来防盗的铜钉也已生上了一层锈迹。院子里的天井早已杂草丛生。“福”缸里的积雪还没有化。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纸,我想象着潘家小姐当年的模样。是否也是那般明眸皓齿,温柔贤淑?是否也做着刺绣,读着诗书?出了潘家大院,我仿佛看到一名七八十岁的老人,缓缓地敲着手中的梆子:“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就这样缓缓地远去了。这是冬天,屋檐上融化的积雪滴滴嗒嗒地淌下来,打湿了本已潮湿的石板路。现今这种时节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23期2008-12-29
- 那一座大院
,随意安了一个“潘家大院”名称。没想现在真的看到了这座令人惊叹的潘家大院。是巧合,还是我的灵魂深处早就藏了对某种传统审美的依恋?这潘家大院的历史,据说能一直牵到北宋大臣潘美,即演义中的潘仁美。潘美其实是忠臣,只因一场大战中的指挥失当,导致英雄杨业之死,遂遭皇上贬谪,累及子孙。而其第三子潘惟道之子潘贞周公,则在遭贬后携家人从山东迁来这里。演义《杨家将》将潘仁美描成白脸后,潘家后人心里就压上了石头。大院里的潘氏祠堂,那戏台上演傩戏,打花棍,唱敬酒歌,就是不让《
湖南文学 2007年5期2007-05-26
- 情
而是他们的邻居。潘家兄妹的这个邻居,名叫陈学元,50岁那会儿,死了老伴,独生儿子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可怜一去杳无踪影。陈学元无亲无眷,无儿无女,孤单一人过日子。解放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在新浦酿化厂做勤杂工,使他生活有了保障。1965年,他已是70岁的人了,组织上让他在家养老,按月发给他生活费。孤老人逢人就夸新社会好,共产党好。常言道:病来似跑马,病去如抽丝。孤老人的病,虽说脱了危险,可是因为年迈体弱,一时半会儿很难复原。潘家兄妹从医院把陈爷爷送回茅屋以后,三人
中国青年 1982年1期198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