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
-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补给来源影响研究
712100)土壤水作为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降水、植被和地下水的重要介质,对植物生长和地下水补给具有重要作用[1-3]。黄土高原是全球黄土分布最广和最厚的区域,深厚非饱和带储存了巨大的“土壤水库”,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水源[1,4]。然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土壤水产生了重要影响[5-6],例如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减小了土壤储水量,尤其是深根植被的引入会导致深层土壤水严重亏缺,逐渐形成稳定的土壤干层,加剧了区域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年3期2023-05-27
- 黑龙江省降水、径流、土壤水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年降水、径流、土壤水和季节降水、径流、土壤水长时间序列进行变化趋势的分析。基本原理如下:(1)计算顺序水文序列的秩序列,见式(5)~式(6):(5)(6)(2)假定时间序列服从随机独立,定义统计量见式(7):(7)式中:UF1=0;E(sk)和Var(sk)为sk的均值和方差。在x1,x2,…,xn相互独立并具有同一连续分布时,可通过下式(8)~式(9)计算得出:(8)(9)UFk为标准正态分布,它是按时间序列顺序x1,x2,…,xn计算出来的统计量序列。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3年1期2023-03-08
- 张光斗 把一生献给祖国的江河
同志的文章《“土壤水库”储水量的研究》,结语中“土壤水是地球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陆地上植被和作物所利用的水分主要是从土壤中直接吸取的。土壤水虽然不像地表水、地下水那样集中分布,也不能由人工直接提取、运输和作各种用途的运用,但是人们能够通过间接的办法利用它。任何形式的水必须转化为土壤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使土壤水变成了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土壤水的存蓄、补给、消耗、更新和平衡对农业、牧业、林业、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平衡
节水灌溉 2022年6期2022-07-01
- 淮北平原土壤水与地下水埋深及降水关系研究
原夏玉米生长期土壤水与地下水埋深及降水的关系,基于五道沟实验站26 a的长系列资料,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对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期的大气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其中0~0.2 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最低,0.3~0.5 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高。根据大气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值可知:土壤水δ18O和δD平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土壤水分蒸发会导致土壤重同位素富集
人民长江 2022年5期2022-06-17
- 融合GNSS ZTD 和气象要素的内蒙古土壤水含量模型
41)0 引言土壤水含量是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衡量土壤干旱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气候、生态、水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土壤水含量的监测,以及分析土壤水含量的变化趋势能够预测未来的变化状况,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以及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畜业旱情的监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土壤水含量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物理监测方法、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的土壤水含量反演、基于空间遥感技术的土壤水含量反演和基于数理统计模型计算的土壤水
全球定位系统 2022年1期2022-04-14
- 皖北杨楼流域玉米农田土壤水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
)1 研究背景土壤水是与水文、生态和植被生长过程等有关的重要参数[1]。它作为碳循环和水文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变量,影响着入渗、蒸发及作物生长[2-3]。但由于土壤水具有高度的时空变异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象条件、植被类型和地下水埋深等,但其主要控制因素因时因地而异,一直以来是水量平衡和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难点[4-5]。邱扬等[6]认为土壤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空间变异性从15 cm开始增加,0~5 cm深度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降雨和土地利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2年1期2022-04-12
- 基于氢氧同位素不同盐肥条件下棉田水分分布研究
0~30 cm土壤水利用比例[3]。汤英等研究指出,不同水分处理下枸杞主根系(20~60 cm)土壤含水率与相应δD呈负相关,且降水量较大时枸杞增加对40~60 cm土壤水利用[4]。岳伶俐等研究认为,油茶果实第二生长高峰较第一生长高峰对于30~100 cm土壤水吸收有大幅增加[5]。但关于不同盐分与不同肥料处理下棉花水分分布规律鲜有研究。研究棉花在不同盐分和肥料处理下各生育期水分利用来源对不同盐分土地进行合理施肥制度制定,实现农业节水具有重要价值。传统研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2022-02-07
- 八宝河流域土壤水时间稳定性及其下垫面控制因素分析
9)0 引 言土壤水作为陆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影响地表和大气间时空相互作用的关键变量[2,3]。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及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土壤水变化不仅影响土壤本身的热力性质,决定净辐射的感热与潜热能量支出方式,还会影响降水的入渗和径流等水文过程[3],与洪水或干旱预报和天气预报密切相关,土壤水的时空变异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4-6]。因此,探讨土壤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在时间上的持续状态以及主导该特征的相关因素,对高效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变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2年1期2022-01-24
- 库布齐沙漠油蒿灌丛水分利用来源对降雨事件的响应
降水是沙地地区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来源,在影响植被群落生态恢复过程的诸多因子中,水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9-11]。近年来,随着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功能的稳定同位素技术不断发展,碳、氢、氧等稳定同位素正逐步成为生态、环境、水文等众多研究领域强有力的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生态学研究以来,稳定同位素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稳定同位素技术是指在某元素中不发生或极不易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也称天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21年6期2021-11-16
- 解析单元方法在土壤水渗透水量计算验证分析中的应用
122000)土壤水渗透量的准确计算对于区域水文地质参数分析以及墒情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前,土壤水渗透量的分析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方式为野外观测试验的方式[2- 8],对土壤水渗透量进行观测试验,从而测定其土壤水渗透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和区域实际土壤水渗透量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缺点是不能实现不同土质下的区域土壤水渗透量的纵向数值求解。第二方式采用数学模型,对区域不同土质下的土壤水渗透量进行数值计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实现区域不同土质下土壤渗透水量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9期2021-10-22
- 毛乌素沙地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土壤水补给特征及影响因素
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是控制植被结构和生态系统演化的主要限制因子[1-2],而土壤水分供需平衡是维持土壤-植被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3]。降水和地下水作为土壤水的潜在补给来源,其时空变化对土壤水分的供给和剖面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的补给与转化特征对于优化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2H和δ18O)受大气降水及水分在土壤中的蒸发、入渗等多种因素影响[5]。此外,一些存在浅层地
农业工程学报 2021年12期2021-09-15
- 浅谈同位素在土壤水分析中的应用
1000)1.土壤水同位素理论同位素在水文循环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其中氢和氧的同位素分子应用最普遍并且最具有代表性。氢、氧同位素参与了整个水循环,在水循环中会因各种外界影响而发生分馏,从而富集或贫化,研究不同水中的同位素的组成可以了解水的转化过程。土壤水在水循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土壤水的研究对于分析整个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气带中的土壤水在水文大循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气降水通过非饱和带下渗形成壤中流,大气降水是土壤水的直接补给源,且土壤水在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8期2021-08-10
- 鞍山地区低温期土壤水遥感反演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3)0 前 言土壤水遥感反演在当前已经逐步成为区域水循环和农业干旱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多个研究成果表明,土壤水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纵向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受到土壤温度影响较大。近些年来,土壤水遥感反演大都主要针对温度较高时期土壤水的遥感反演计算。李伯祥基于Sentinel多源遥感数据对河南省景县农田土壤水分进行协同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较高时期,多源遥感数据下的土壤水分反演精度较高,而温度较低时期,反演的精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赵淑鲜基基于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2期2021-04-12
- 热惯通量模型在阜新地区土壤水模拟中的应用
3)0 前 言土壤水含量是区域农业干旱、水文模拟的重要依据和计算指标[1]。传统方法大都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进行测定或者通过水文模型进行估算得到,这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水大都不能代表整个区域的土壤水含量的分布情况,存在局限性[2]。当前,土壤水遥感反演技术逐步在许多区域得到应用,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3-9],但是受到土壤水遥感反演精度的影响,反演的土壤水含量和实际的土壤水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误差,使得该项技术很难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近些年来,有学者针对土壤水遥感反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1期2021-03-11
- 双参数冻融模型在北方旱区干旱期土壤水预测中的应用
112000)土壤水的预测,对于区域抗旱决策和农业用水规划十分重要[1]。北方由于气候特征,在夏、秋季易出现较为明显的旱情,通过对土壤水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为制定旱情应对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2]。当前,对于土壤水的预测,主要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方式主要采用水文模型的方法[3- 6],以土壤水作为中间变量,对其进行模拟计算,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土壤水长系列的观测数据,可通过水文模型参数移植,进行土壤水的预测分析。可重点解决无土壤水观测数据的预测分析,但这种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1期2021-01-21
-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宋城业[摘要]土壤水是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水源,也是开展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之一。分析土壤水的动力学参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土壤水的水分调控和高效率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影响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S152[文献标识码]A土壤水是水资源的一个不可或缺组成部分,高效率利用土壤水受到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有关数据显示,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其一,土壤孔隙度;其二,土壤质地。相关文献报道,还有学者在分析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相关影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6期2020-11-10
-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技术和有效利用土壤水,以期为农业节水提供参考。关键词 农业;节水灌溉;土壤水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17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我国是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5期2020-08-16
- 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的高寒草甸坡地壤中流产流研究
要受大气降水和土壤水的共同影响. 降水是坡地径流产流过程的先决条件,壤中流的产流量不仅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还受降水强度的影响[4-5]. 贾海燕等[6]采用人工降水模拟的方法研究降水强度与壤中流的径流量的关系,发现降水强度越大则壤中流的径流系数越小. 此外,降水前土壤水是联系降水与壤中流的纽带. 何靖等[7]在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与壤中流产生的关系时发现: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会影响壤中流的产生. 目前关于壤中流产流过程的研究虽然较为广泛,但对降水、土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8-07
- 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来源与运移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0500)研究土壤水分运移对实现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有效利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稳定同位素作为理想示踪剂较早被应用于土壤水分运移的研究[1],并在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大气水等水分相互转化关系的研究中发挥着作用,蒸发引起的分馏效应使同位素值产生偏差和降水的差异性补给则是研究基础[2].国外较早根据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来研究不同剖面同位素组成、土壤水分入渗、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等[3-5],并建立相关模型.喀斯特地区土壤水运移主要有优先流、活塞流两种方式.夏季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7-15
- 干旱区咸水灌溉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动态特征
水蒸发不仅导致土壤水分损失,农作物灌溉效率降低,还可导致土壤盐渍化[5-7]。干旱区潜水蒸发的定量研究对于降低无效蒸发、提高作物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水灌溉[8]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潜水蒸发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岩性结构、地下水水位埋深、作物类型等密切相关[9-11],导致潜水蒸发量难以确定。根据地下水的蒸发因素,前人总结出了非饱和带中土壤水分蒸发速率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经验公式,可以通过土壤剖面的同位素组成来计算土壤水分蒸发量[12-13]。由于土壤水分在蒸发过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年3期2020-06-29
- 黄土区小流域植被类型对沟坡地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
水过程以及评价土壤水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草)措施以及淤地坝建设的实施,导致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流域水循环过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2]。如徐飞等[3]发现下垫面会通过改变蒸发和入渗方式影响山区水文循环。夏军等[4]则研究了下垫面特征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环境同位素作为有效的天然示踪剂,能够有效地识别和反映流域不同水体特征,识别土壤的入渗、蒸发、蒸腾等一些其他技术获取较为困难水文过程信息,因而在研究土壤水分运移过程方面具
生态学报 2020年8期2020-06-11
- 砂姜黑土区有无作物生长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与地下水(潜水)交换频繁,土壤水向潜水转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降雨和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潜水向土壤水转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潜水蒸发[1]。潜水蒸发可以对作物需水进行调节,减少灌溉次数。地下水位过高,容易造成积盐,当积盐达到一定程度时,最终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研究对淮北平原农作物的耗水机理的研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及地下水位调控等均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学科和环境对土壤水与地下
节水灌溉 2020年2期2020-05-25
- 新疆准噶尔盆地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的水分来源
加,枣树对浅层土壤水利用比例减少,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增加。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不仅与潜在水源有关还与植物种类与树龄有关[17],因此,本研究利用MixSIAR模型和植物平均吸水深度模型探究不同林龄梭梭和白梭梭的水分利用方式,以揭示梭梭和白梭梭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为荒漠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新疆准东木垒县乔仁乡辖区境内(44°12′42″N, 90°03′12.70″E,海拔:686.8 m),该地深处大陆
生态学报 2020年6期2020-04-20
- 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氢氧同位素研究
注的焦点之一。土壤水作为水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国际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土壤水是农业和自然植被所需水的主要来源,维持着全球初级生产力形成、能量平衡和物质传输,研究土壤水 和 特征对于土壤水补给机理、水分的再分配机制、养分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调节土壤水和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维持一个地区水体稳定同位素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都充分说明开展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必要性。关键词: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干热河谷土壤水作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6期2019-10-21
- 基于小波变换的GNSS ZTD与土壤水含量相关性初探
传统农业大国,土壤水含量对于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水含量是农业干旱最主要的检测指标,客观、准确、及时地了解土壤水含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蒸腾蒸发是土壤水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2-3],土壤相对湿度受大气等因素影响[4]且与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相关[5],土壤水含量正异常造成蒸发加大,能够影响空气湿度[6],同样基于常规气象观测对于反演土壤水含量具有很强可实践性[7],而大气水汽含量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天顶对流层延迟(GNSS ZTD)
全球定位系统 2019年4期2019-08-30
- 元阳梯田水源区印度木荷水分来源分析
源主要有降水、土壤水、河水及地下水等,降水又是土壤水、地下水等的源头。在降水过程中稳定同位素会产生季节性的差异,并且在水分运移和相态转化过程中会发生同位素的分馏,使得不同的潜在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2]。有研究发现,在根系吸收水分到叶片蒸腾的过程中,叶片中的水分会产生同位素的富集[3]。除一小部分盐生植物之外,大多数植物在根系吸收水分的过程中氢氧同位素都不会发生分馏[4]。使用传统物理方法很难准确的确定植物水分来源[5],而通过氢氧同位素可以判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4期2019-05-14
- 基于MODIS与GLDAS数据的湟水河流域土壤水反演
0790 引言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的纽带,在水资源的形成、转换和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土壤水的变化可以为农业生产、作物估产提供决策依据[1,2]。土壤水通常采用土壤湿度或土壤含水量来表达,主要说明土壤的含水量和持水能力。传统的地表土壤水人工检测时,劳动密集程度高、费时费力,并且空间连续性相对较差,不容易给出土壤水含水量的空间界限[3]。卫星遥感数据覆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信息量丰富,价格便宜,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土壤水时空动
世界地质 2019年1期2019-04-09
- 宁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特征
同年限撂荒地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急需加强研究。笔者以宁南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域,采用Yoder湿筛法[17]测定不同年限弃耕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使用土壤团聚体MWD、GMD和分形维数D等指标来分析和评价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结构特征与稳定性,以期为宁南黄土丘陵区的植被恢复和土壤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彭阳县东北13 km处的白阳镇中庄村,该村总面积16.5 km2,耕地面积1 076 hm2,地貌类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21期2018-12-06
- 基于改进的热惯通量模型在土壤水反演技术的研究
110003)土壤水是水循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直接的传输纽带,在农业、气象、水资源领域都是较为重要的指标。对区域土壤水进行全面监测,将有助于区域气象干旱监测和水资源配置的合理规划。当前,对于土壤水的监测方式主要还是采用人工观测方式,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存在以点代面的局限。近些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结合遥感数据进行区域土壤水反演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和前沿。国内许多学者也结合不同来源的卫星遥感数据,采用数据同化和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3期2018-06-19
- 基于解析单元方法的土壤水渗透量数值模拟试验分析
110000)土壤水渗透量分析和计算对于探索作物需水规律至关重要。当前,国内有许多学者展开土壤水渗透量的观测试验分析[1- 4],该方法可较好的对土壤水渗透量进行准确观测,这种方式不能实现土壤渗透水量时空分布的计算。近些年来,有学者应用数值求解方法对土壤水渗透量的计算[5- 6],计算精度不高,计算误差一般在20%~30%之间。目前,解析单元方法由于可下渗水体进行分段计算,在河流水力学中得到应用[7- 10],计算精度较高,但在土壤水渗透量数值求解中还未得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2期2018-03-29
- 真空蒸馏提取与原位采集对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比值的影响
取与原位采集对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比值的影响孙晓旭1,徐 进1,苏治国2(1.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为了研究不同采样方法对采集的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设计了室内降水入渗模拟试验,收集土柱底部出流水、土壤溶液采样器原位采集10 cm、40 cm、70 cm、100 cm处的土壤水,在相同层位采集土壤样品并采用真空蒸馏法提取土壤水。通过样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2-06
- 降水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氘特征的影响*
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氘特征的影响*高德强 徐 庆 张蓓蓓 陈 婕 刘世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091)【目的】 分析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的水分来源、不同强度降水在土壤剖面中的时空运移过程及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研究降水格局变化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及区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氘同位素技术,比较不同降水条件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δD与潜在水源(大气降水、浅层
林业科学 2017年4期2017-06-05
- 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方法及其尺度特征
韩婧怡摘要:土壤水的多尺度观测与模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现代先进技术,填补了传统测量方法与遥感方法之间的尺度缺口,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应用探地雷达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精度较高,测量速度快,无需破坏土壤结构,作为一种田间尺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小尺度土壤水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不同频率的选定能够测量深度为0.05~50 m的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的主要方法、原理、精度及优缺点等进行详尽介绍,并讨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7年2期2017-06-05
- 桂林喀斯特地区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变异
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分布变化,为解决该地区农田水土流失及农作物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种植有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不同农作物的耕作地为试验地,分析3种试验地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表层0-6 cm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变异,并利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空间分布变异。[结果]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试验地的土壤质地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梨树地最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均以梨树地最高。3种试验地湿润阶段的土壤水含量
南方农业学报 2017年9期2017-05-30
- 陇东旱塬麦田土壤水吸力分析
)陇东旱塬麦田土壤水吸力分析姚志龙,曹蓓蓓(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对陇东旱塬黑垆土冬小麦田5个土壤层次的土壤水吸力和含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反相关关系,即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水吸力就越小;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吸力表现为0~12cm土层>12~17cm土层>17~42cm土层>42~57cm土层>57~103cm土层;在相同含水量范围内,上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下层土壤变化趋势更陡。黑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02
- 元阳梯田水源区旱冬瓜水分来源
保持常年稳定。土壤水是可供树种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源,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比元阳梯田水源区旱冬瓜树种茎干水δD和其林地不同深度土壤水δD的同位素组成情况,结合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定性分析判断旱冬瓜对土壤水的利用,结果表明旱冬瓜旱季利用的土壤水主要分布在40 cm土层附近,而雨季利用的土壤水范围较广,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利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软件定量分析旱冬瓜对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结果表明:旱冬瓜水分来源分布较广,各土层土壤水和地
广西植物 2016年6期2016-07-25
-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雨入渗试验研究
源缺乏,降雨是土壤水的唯一补给来源。为研究降雨补给地下水过程,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米脂试验站,对野外10 m土柱土壤水分进行了定位观测,分析自然降雨下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和补给量。结果表明:自动监测显示单次降雨量为5.2 mm(小雨)时,11 h后入渗达到最大深度0.3 m,此深度以下几乎没有变化;单次降雨量为15.8 mm(中雨)时,4 d内影响深度可达0.6 m;单次降雨量为33.6 mm(大雨)时,8 d内1.2 m处土壤含水量增长明显,1.4 m以下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年2期2016-04-25
- 半干旱区煤炭开采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煤矿开采引起的土壤水时序变化有利于矿区植被的重建。以大柳塔矿井52303工作面为例,采用剖面水分速测仪对开采前后压缩区10~100 cm深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未受采煤影响时,土壤含水量较平稳,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受采煤影响初期,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存在滞后性,滞后时间为地下开采到达测点正下方后4~5 d;之后,在测点达到最大沉降量过程中发现,下沉对土体的扰动作用导致土壤含水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现象,且地下开采对土壤水扰动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年2期2016-04-20
- 土壤水分盐分运移研究进展综述*
11167)土壤水分盐分运移研究进展综述*时祥顺,滕晓飞,孙麒,张聪,孙晓磊(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土壤水分、盐分运移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与环境,水文等方面紧密联系,研究土壤水分盐分运移对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土壤水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综述了氢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和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对于土壤水分盐分运移的研究,今后可以着重于农业方面和有助于生态
广州化工 2016年5期2016-03-13
- 加气灌溉模式下稻田土壤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灌溉模式下稻田土壤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气灌溉均能够提高不同灌溉稻田土壤的水溶解氧(DO),灌水后根区较高的土壤水溶解氧含量一般能够持续5 d左右,72 h内控灌+高加气量处理的土壤水溶解氧均值与其他处理差异明显;稻田土壤水溶解氧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加气灌溉对0~20 cm土层土壤水溶解氧含量影响显著,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因此可知,制定合理的水稻加气控制灌溉制度,可为水稻生长提供有利的根区供氧条件,对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2期2015-03-12
- 鄱阳湖湿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72鄱阳湖湿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张 翔1,2,*,邓志民1,2,潘国艳1,2,吴绍飞1,2, 肖 洋1,2,朱才荣1,21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 武汉 430072 2 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 武汉 430072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赣江的河水,测
生态学报 2015年22期2015-02-05
- 闽江福州下游段水体N含量季节变化及对湿地土壤N含量的影响
水和潮间带湿地土壤水的NH4+—N,NO-3—N和NO-2—N进行监测,以揭示春、秋季闽江水体N含量的变化,以及在潮汐作用下它们对湿地土壤N素含量的影响。1 研究区概况闽江河口地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暖湿,水量丰富,沿途分布城镇较多。试验地选择在距福州约25km的下游感潮河段闽江口南部梅花水道,是闽江河水流经福州市区注入海洋的主要通道,其沿岸的潮间带鳝鱼滩湿地(26°00′36″—26°03′42″N,119°34′12″—119°40′40″E
水土保持通报 2014年4期2014-12-13
- 加速溶剂萃取同位素质谱分析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
朱庆增等摘要土壤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氢氧同位素组成在生态学、环境学、水文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不同的提取水方法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提取同位素质谱(IRMS)分析土壤水中氢氧同位素的方法。ASE提取土壤水的条件是:萃取溶剂二氯甲烷,萃取温度100 ℃,萃取压力10.3 MPa, 静态萃取时间10 min,重复提取3次,循环次数分别为4, 4和3次,合并提取土壤水并经活性炭固相萃取柱(SPE)净化后,利用同位素比质谱分析
分析化学 2014年9期2014-09-26
- 云南红河流域冲积沙壤土结构香蕉园土壤水肥力状况研究
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水肥力状况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 该研究区香蕉园中土壤水pH 5.4~7.4,平均值6.08,电导率47~230 μS/cm,平均值101.6 μS/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pH、电导率逐渐减小,整体上表现为20 cm>40 cm>80 cm;(2) 土壤水中的主要营养元素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在不同时间梯度、不同纵向深度具有不同的含量及变化特征,三者的平均值分别为3.49、0.015 、8.7 mg/L,说明该区域内土壤水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2期2014-08-11
- 北京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策略1)
来自降水的浅层土壤水和河水,也利用地下水;Smith 等[7]对树木生长早期水分利用策略进行研究,树木生长早期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当土壤干旱缺水时,主要利用地下水,且随着表层土壤干燥程度的上升,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增加。上述研究表明,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因种类、生长季节及水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国内利用稳定同位素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方面起步较晚,21 世纪初,石辉、章光新、孙双峰、张光辉、褚建民等[8-12]分别对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来源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具体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3-05
- 岩溶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浓度特征,使得土壤水的DIC浓度和δ13CDIC值也具有很大差异[5];受气温和降雨影响,地下水的DIC和δ13CDIC具有季节、昼夜甚至小时的动态变化特征[6];人类活动产生的硫酸型酸雨能够改变流域岩溶作用的强度和方式,进而使得地下水DIC和δ13CDIC发生改变[7]。因此,可以利用δ13CDIC来探讨流域岩溶作用的强度和方式。另外,由于流域岩溶作用普遍具有碳汇效应[8],故可根据岩溶水的δ13CDIC指示岩溶碳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前人对岩溶地表水与地
生态学报 2013年10期2013-09-15
- 固原东部黄土丘陵区降水及退耕林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水及其退耕林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次降雨量、月降雨量均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土壤水资源由于地形、降雨、植被覆盖等的差异性,特别是植被差异性利用,则存在时空异质性。土壤水分在雨季后1~2月在0~150 cm形成高值期,150 cm以下的土壤恢复缓慢。森林植被差异利用形成了土壤水分剖面不同:沙棘林>柠条林>山桃+山杏林>乔木林。根据对水资源系统分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植被空间合理布局;降雨、土壤水的利用等。关键词退耕还林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