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升
- 青藏高原东缘中新生代隆升及构造扩展方式转换
于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及演化是多年来地质学领域热点问题之一(许志琴等,2016;Jiang et al., 2021;Xiong et al., 2021),有学者通过地质年代学揭示了青藏高原源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的 “脉冲式构造缩短”(Wang et al., 2012;Li et al., 2020)位于其东缘的巴颜喀拉地块由于与上扬子地块相邻并发生构造碰撞也就更加具有研究意义,已有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缘虽然为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物(王海燕等,20
高校地质学报 2023年6期2023-12-26
- 东昆仑东段那日马拉黑南地区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新证据
学制约,定量计算隆升速率、隆升量,并取得新认识。1 地质背景研究区地处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图1a),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带,成矿区带属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成矿带。区域上以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南东向、北东向断裂为主[15]。中生代早期,区域因造山带断陷引发火山喷发,形成北西向区域主构造线和火山盆地。新生代时期北西、北北西向断陷继承了中生代早期的构造线,这些构造在新生代多次复活,形成新的狭长断陷盆地[16]。区内岩浆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2年12期2022-12-16
- 古高度定量重建技术揭秘青藏高原“长高史”
学机制。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全球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不仅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还对新生代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搞清楚高原的“长高史”,科学家发展了一系列古高度定量重建技术。“目前,广泛使用的古高度定量重建技术有氢/ 氧同位素、动植物化石、团簇同位素等。”丁林说,这些古高度定量重建技术为大陆变形和高原生长提供了关键信息,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高原差异隆升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结合已有的定量古高度重建结果和深部动力学证据,研究团队弄清了青藏高原距今
科学大观园 2022年16期2022-08-17
- 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中—新生代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家们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历史的热点区域。前人从Ar-Ar测年、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前陆盆地沉积演化以及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与山脉隆升的耦合关系等角度对阿尔金山脉的隆升剥露及走滑断裂活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13]。这些研究揭示了阿尔金山脉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与青藏高原中—新生代变形之间的关系[3,8,11],确定了阿尔金地区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220~140 Ma)[1-3,8,14-15]、早白垩世[8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20
- 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现今变形模式数值模拟研究
言松潘—甘孜地块隆升机制主要有侧向挤出(Molnar and Tapponnier, 1975; Tapponnier et al., 2001; Hubbard and Shaw, 2009; Wang et al., 2011; Zhang, 2013)和中下地壳流(Royden et al., 1997; Clark and Royden, 2000; Clark et al., 2005a; Burchfiel et al., 2008)两种模式.
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7期2022-07-05
- 雅鲁藏布江下游沿河段滑坡崩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研究区是青藏高原隆升和剥蚀速率最高的地区,研究显示3Ma 以来,南迦巴瓦峰地区的地貌隆升速率达3~7mm/a[3-4]。图1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图3 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空间分辨率为8m 和2m 的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及Google Earth 遥感影像数据为遥感解译信息源,通过资料收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验证,获取了研究区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信息;再借助研究区DEM数据、区域地质构造分布图,利用GIS 空间分析工具,提取了研究区的地貌信息、断层密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17期2022-05-30
- 南沙海域盆地群早中新世“挤压隆升幕”及其构造意义*
面间的下构造层为隆升裂解,处于T50-T30界面间的中构造层为裂解与挤压反转(姚永坚等,2002)。更多学者关注到南沙广泛存在T60不整合,一般认为南沙海区存在解体不整合面(T60)和张裂不整合面(Tg),其中T60是南沙海域盆地断陷半地堑结束的重要界面(孙珍等,2011a,2011b)。因为我国在南沙没有钻井,地震测线覆盖率很低,南沙构造反转方面研究很少,构造反转的构造意义也缺乏探寻。对南沙海域主要盆地沉降史或埋藏史的研究成果(钟建强等,1994;高红芳
地质科学 2022年1期2022-02-25
- 三江特提斯南段构造活动时限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新证据
4 地质热历史与隆升速率4.1 地质热历史基于Ketcham等[17]的退火模型,确定模拟初始条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为110 ℃、退火温度带为60~120 ℃,通过磷灰石单颗粒径迹长度、年龄、退火带温度等参数进行热历史模拟,反映区域地质热事件。应用HeFTy软件进行模拟,结合磷灰石单颗粒年龄和区域构造热事件可知,区域上较近一次热事件是45 Ma发生的印度-欧亚陆陆硬碰撞,该事件对研究区影响较大,因此模拟年龄从45 Ma开始,温度为从高于退火带底部温度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1年12期2021-12-15
- 东构造结那木拉断裂带上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的年代学证据
缘,也是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区域之一(张佳佳等,2018;郑文俊等,2019;白永健等,2019)。对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内部板片俯冲过程的研究,是理解整个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内的板片俯冲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平行的、近东西走向、向北倾逆冲断裂带的逆冲运动来实现的 (Ding et al., 2001; Zeitler et al., 2014;Bracciali et al., 2016)。那木拉断裂带就是这一系列逆冲断裂带之一,
地质力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9-15
- 基于直立长方体模型的山体隆升与重力变化关系数值模拟
中,伴随着地表的隆升,重力值亦逐渐减小,导致其减小的原因为介质体密度减小与测点的高度增加。伴随着山体最高点抬升了5 cm,在最高点处重力变化为-14 μGal,对应的重力梯度约为-2.6 E。重力垂直梯度与静态场重力梯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原因为在重力梯度场中加入了时间效应。关键词:耦合运动;地表形变;重力变化;重力垂直梯度中图分类号:P315.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21)02-0162-080 引言20世纪70年
地震研究 2021年2期2021-08-05
- 晚渐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山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潜在影响
——基于现代地质观测证据
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生长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隆升过程与亚洲内陆干旱化之间的联系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从那曲到格尔木沿109国道现代地理要素和景观变化的证据以及大量器测数据和模拟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具体区域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形成演化的重要影响,结果指出东昆仑山对印度季风继续深入内陆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水汽屏障。同时本文结合东昆仑山晚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隆升事件与亚洲内陆干旱
地质论评 2021年3期2021-05-31
- 华南东部陆缘新生代隆升历史及其动力学机制
在相当幅度的山脉隆升(李庶波和王岳军,2016;Suoetal.,2019)。但就其隆升时间存在争议,如:(1)Wangetal.(2015)通过对浙江陈蔡地区石英闪长岩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的热历史模拟,指出陈蔡地区于66±4 Ma至41±3Ma期间经历了一次隆升冷却事件。(2)Yanetal.(2009)和闫义等(2016)对华南沿海主要花岗岩岩体进行了裂变径迹及(U-Th)/He年代学测试分析,发现沿海地区年龄较大,分别为60.9±3.6Ma(AF
岩石学报 2020年6期2020-08-12
- 川中地区南充构造成因机制探讨
石炭系受川中地区隆升作用影响,在本区地层缺失(图2)。沉积盖层中,震旦系至中三叠统属于海相地层,上三叠统至侏罗系为陆相地层。图1 南充构造平面位置Fig.1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Nanchong Structure图2 研究区地层简表Fig.2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the study area通过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证实了嘉五段及雷口坡组膏盐层为研究区的主要滑脱层,膏盐岩滑脱层作为塑性岩层存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20期2020-08-03
- 塔里木盆地新构造运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被快速隆升的昆仑山与天山所夹持,新构造运动强烈。盆内砂岩型铀矿成矿于新构造运动初始时期,后期主要为保矿阶段。新构造运动对塔里木盆地砂岩型铀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天山隆升,蚀源区形成;二是地层掀斜形成有利构造斜坡带,促进水岩反应还原铀成矿;三是构造活化导致油气耗散,为成矿保矿提供还原环境。砂岩型铀矿;塔里木盆地;新构造运动;成矿;保矿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已探明的大型产铀沉积盆地之一,目前已在喀什凹陷发现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和日达里克铀矿床等大中
辽宁化工 2020年2期2020-03-27
- 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1,13],青藏隆升-华南地块挤出成因说[14],下地壳高速层底侵成因说[15],以及混合成因说[12]等4种观点。前人虽然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珠江口盆地晚期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成藏作用关系的研究[2,6-8,10-11,13,16],但是往往只集中在局部区域,或只对某一种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描述,对新构造期盆地不同单元构造变形特征缺乏系统认识,并且对新构造体制下成藏耦合关系和控藏机理也有待深入分析。本文主要通过系统识别和描述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的特征,明确珠江口
中国海上油气 2019年5期2019-10-24
- 羌塘盆地白垩纪以来快速隆升剥蚀的热年代学证据
引言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青藏高原腹地在始新世印度板块—欧亚大陆板块碰撞之前的白垩纪开始构造隆升,如Murphy M A等[1]认为,在99.0 Ma之前,受拉萨地块—羌塘地块的碰撞影响,青藏高原中部隆升到3.0~4.0 km的海拔高度;Kapp P等[2]认为,白垩纪时期,由于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的碰撞导致羌塘地区开始隆升,形成羌塘高原(Qiangtang Plateau);Zhang K J等[3]认为,90.0~78.0 Ma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8年6期2019-01-14
- 大兴安岭中南段垂直形变分析
地区基本稳定,以隆升为主,大趋势上表现出继承性运动。虽然整体呈现出隆升的特征,但是隆升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最大隆升速率为3.87 mm/a;最小隆升速率为0.24 mm/a。该区域的隆升速率从西南地区至东北地区逐渐递增,呈线性变化。在洮儿河断裂与雅鲁河断裂之间的区域,垂直运动速率相对较大,均值在3 mm/a左右。由图1、2可以看出,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的隆升速率在嫩江断裂附近均明显大于其他区域,且最大隆升速率也在该区域。嫩江断裂走向为北东向,断裂西侧(下盘
地理空间信息 2018年12期2018-12-26
- 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的影响
——从季风角度研究
0041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周明煜等,2000;Gettelman et al,2004;Ma et al,2006)。目前,有关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干旱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如郭正堂等(1999)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隆升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与发展,并阻挡暖湿气流进而导致干旱化;宋之琛等(2008)通过孢粉资料指出中新世时青藏高原隆升对东亚季风的屏蔽及促成冬季风强劲进而导致植被荒漠化;汤懋苍和刘晓东(1995)、刘晓东(
地球环境学报 2018年5期2018-11-05
- 阿尔金断裂中段新生代隆升过程研究进展
逆冲推覆以及山体隆升等重大地质活动.阿尔金断裂新生代的活动也正是由于这一俯冲碰撞产生的巨大应力所致,其不仅控制了高原北部的地貌形态和构造格局,而且连接了高原北缘绝大部分的造山带及断裂系统.因此,阿尔金断裂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阿尔金山隆升过程和机制分析对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生长过程和隆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对其规模[2-3]、活动时间和方式[4-8]、走滑位移量[9-10]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9-04
- 青海河西地区新构造运动研究
,随同青藏高原的隆升,一并进入陆内演化阶段,表现为大幅抬升,新近纪总体处于隆升剥蚀状态,部分古老断裂再度活动引发地震,形成断陷盆地和切割山体走向河流谷地,沉积了半固结或松散碎屑物质,沿各大沟谷出口处形成洪冲积扇,昆仑河两侧发育河流阶地。2.1 断裂活动性研究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贯穿河西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活动主要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不同时期形成的地质体由于断裂带的多期次活动而被错断,致使水系、冲沟、河流阶地等构造地貌普遍出现分级、分其次的特征。2.1.1
四川有色金属 2018年2期2018-07-04
- 青衣江流域地貌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
动所引起的剥蚀、隆升具有一定的反馈作用[2-3].青衣江的形成与龙门山南段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关系,记录了龙门山的隆升和扩展过程.断裂活动可导致河流纵剖面的变化,记录基岩的隆升和河流下切的过程[4].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可以反映构造隆升作用与河流下蚀作用之间的关系[5-7].另外,利用阶地下蚀速率的计算可以定量地研究地表的隆升速率[8],唐熊等[9]和袁俊杰[10]在名山万古场地区进行过研究.有学者注意到龙门山地区水系和构造活动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岷江水系,有关青衣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6-04
- 喜马拉雅山如何抬升起来?
化是重建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关键。那么,喜马拉雅山究竟是如何从沧海到雪山,又如何影响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环境气候的呢?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重建了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历史,并揭示其是青藏高原气候冷干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不同于古新世就具有高海拔特征的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从晚古新世时(距今约5600万年前)的1000米左右缓慢生长至早中新世时(距今约2100万至1900万年前)的2300米高度。此后500万~700万年间快速隆升,达到现今高度。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抬升
百科知识 2017年8期2017-04-19
- 倾听来自远古的声音
假说。青藏高原的隆升到底是何时、怎样发生的?它的隆升又是如何影响气候环境的?科学家们至今仍未给出系统的、准确的科学证据,甚至存在不同的学派观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研究员的工作,就是考察、采集分析样品,寻找科学证据,以精确的年代控制和定量连续记录,证明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确切关系。30多年,2部合作专著,近400篇科学论文,一系列系统性、原创性的成果发现,不仅为方小敏和团队赢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支持和国家自然科学奖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年2期2017-03-24
- 青藏高原隆升、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
57)青藏高原隆升、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毕东杰1,2,张道军3,翟世奎1,2*,刘新宇3,修淳1,2,张爱滨1,2,曹佳琪1,2(1.中国海洋大学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湛江分公司研究院,广东 湛江 524057)本文基于琼东南盆地15口钻井和西沙石岛岛礁“西科一井”的钻井资料,结合过井地震剖面,系统分
海洋学报 2017年1期2017-01-18
- 青海都兰县哈日扎多金属矿区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地区经历不同构造隆升剥蚀作用,120-93Ma和66-60Ma分别代表冈底斯地体、喜马拉雅地体先后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时期向北俯冲并与北侧地块碰撞-汇聚的体现,78Ma是区域上低级变质作用的反映。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结果显示,不同样品地质热历史相似,分为三个阶段:160-90Ma、90-20Ma、20Ma至今,三个阶段分别隆升0.28km、1.40km、1.00km,总的隆升量为2.68km,第三阶段代表青藏高原及周缘新生代重大隆升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
核技术 2016年12期2016-12-20
- 希夏邦马地区高喜马拉雅脆性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裂来揭示该地区的隆升机制与活动时间 [1]、[2]、[3]、[4]、[5]、[6]、[7]。认为喜马拉雅地区新生代划分出55-36,25-20,17-12和3Ma以来几次强构造抬升冷却剥露期,且其隆升具有一定的定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与气候响应有关。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韧性变形域,年代上在中中新世以前(约>8Ma),地质晚近时期的脆性域构造变形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脆性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体现的动力背景对全面认识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地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
地球 2016年5期2016-10-10
- 中天山科克苏河地区隆升剥蚀历史
——来自(U-Th)/He年龄的制约
天山科克苏河地区隆升剥蚀历史 ——来自(U-Th)/He年龄的制约喻顺1,陈文1*,张斌1,孙敬博1,李超2,袁霞1,沈泽1,杨莉1,马勋3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热年代学实验室,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3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河南 濮阳457001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
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8期2016-09-29
- 天山山脉中新生代差异隆升及其机制探讨
山脉中新生代差异隆升及其机制探讨孙 岳1, 2, 3, 陈正乐1, 2, 王 永2, 韩凤彬2, 吴 玉2, 孟令通2, 张 昊3(1.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2.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为了揭示长约2500 km的天山山脉中新生代隆升特征, 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已发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和本次野外采样测得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6年2期2016-08-17
- 南迦巴瓦峰第四纪隆升期次划分的热年代学证据
南迦巴瓦峰第四纪隆升期次划分的热年代学证据康文君, 徐锡伟*, 于贵华, 谭锡斌, 李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摘要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南迦巴瓦峰核心区附近一个高程剖面上的8个片麻岩样品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介于0.71~2.07 Ma之间,平均封闭径迹长度在14.51~15.87 μm之间,标准偏差都小于0.84 μm;其冷却年龄和径迹长度所作“香蕉图”显示出三期快速的抬升期,分别发生在距今0.71 Ma、1.23 Ma、
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5期2016-06-30
- 天山北缘安集海河组湖相灰岩氧碳同位素变化的古环境意义
了天山新生代快速隆升之前北缘的湖相沉积,其顶部至上覆沙湾组沉积相变反映了天山隆升对周缘地区环境的影响。对安集海河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安集海河组湖相灰岩夹层进行系统采样,通过沉积相分析、氧碳同位素测定,还原安集海河组时期湖泊环境特征及末期的演变。结果表明:安集海河组整体属于典型的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沉积,顶部为滨湖沉积;该组δ18O值与δ13C值整体较高,δ18O值在中部偏高,下部和上部相似而较中部稍低,顶部显著偏负,δ13C值在中部明显偏负,下部变化较大但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6年3期2016-06-30
- 裂变径迹在矿床变化与保存中的应用
、裂变径迹在区域隆升剥蚀中定量化研究现状以及矿床隆升剥蚀定量化研究现状。并对磷灰石裂变径迹在矿床隆升剥蚀定量化研究应用提出相应的设想。低温年代学裂变径迹成矿系统隆升剥蚀速率0 引言矿床地球化学一方面包含和继承了经典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引进了地学领域以外的数理化等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手段。矿床地球化学不仅要研究矿床本身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问题,而且还要研究矿床形成的成矿过程和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演化。实际上,矿床地球化学就是成矿作
地球 2016年2期2016-04-14
- Infl uence of Tibetan Plateau uplift on dust cycl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of Asia in winter
.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对亚洲干旱半干旱区冬季粉尘循环的影响李新周1,2 (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 100101)粉尘是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大气能量平衡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讲,黄土高原(LP)粉尘主要来源于北方沙漠区,但有关中国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粉尘来源的争论仍在继续。为此,本文对比分析了亚洲主要粉尘源区如中亚(CA)和中蒙(CM)粉尘循环对青藏高
地球环境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6
- 祁连山新生代古海拔变化的碳氧同位素记录
是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向内陆扩展的关键区域, 利用新生代湖相沉积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估算祁连山古海拔对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有重要意义。在中祁连陆块不同地点出露的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和中晚更新统分别取样并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 估算相应地质时期的古年均温和古海拔高度。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区古近纪的海拔约为2711 m, 中新世早期的海拔为2848 m左右,中新世中晚期祁连山海拔达到约3586 m, 中晚更新世祁连山的古海拔约为3790~3890 m。古近纪祁连山的
地球学报 2015年3期2015-12-16
-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区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第1期冷却事件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吕梁山山体发生的剧烈冷却抬升,该事件使得样品进入部分退火带,随后长期处于部分退火带;第2期则表现为渐新世以来吕梁山地区出现伸展造山运动,与山西地堑系形成盆山耦合,山体快速隆升剥蚀。此外,中新世末(约9 Ma)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吕梁山地区构造的影响不明显。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隆升剥露;裂变径迹;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盆山耦合;山西中图分类号:P314.2;P578.92+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5年4期2015-07-31
- 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北山预选区新构造运动分区与中、强地震分布特征
其分为祁连山强烈隆升区、河西走廊差异沉降区、安西差异沉降区和北山弱隆升区。预选区内中、强地震集中分布于祁连山强烈隆升区和河西走廊差异沉降区,其中,5.0级以上地震的发生均与区内主要大型断裂带的活动有关。中、强地震的分布与新构造运动的活跃程度相关。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NE向扩展、挤压和缩短是形成以上新构造运动格局及地震分布的动力来源。北山预选区;新构造运动分区;中、强地震分布按放射性水平分类,核废物可分为高放废物、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其中高放废物具有放射性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5年3期2015-06-24
- 构造运动对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影响
进一步从区域构造隆升、断块差异升降、地震活动、河流发育、岸坡发育等方面分析了构造运动对覆盖层形成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深厚覆盖层,构造运动,差异性升降,断陷盆地河床深厚覆盖层是指堆积于河床之中,厚度大于30 m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1]。勘察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缘斜坡地带发育的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等河流河床中深厚覆盖层最为发育,厚度一般为数十米至百余米,局部地段可达数百米[2]。河床深厚覆盖层经常引起渗漏、不均匀沉降、坝基抗滑稳定及砂土液化等工程地
山西建筑 2015年22期2015-06-05
- 蒙古高原隆升对亚洲气候形成的影响
第三极”之称,其隆升过程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能显著加强大气的准定常行星波、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以及亚洲内陆地区的干旱。然而,已有研究大多针对青藏高原主体的影响,对其周边各个小地形(如蒙古高原)的贡献缺乏足够关注。蒙古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以北,平均海拔为1500-2000米,多数研究认为蒙古高原的隆升与印度一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副产品,其隆升时间比青藏高原主体晚,主要集中在近1000万年以来。研究团
科学 2015年5期2015-05-30
- 青藏高原东北部现今地壳形变
式是探究青藏高原隆升的关键,青藏高原东北部作为高原隆升和扩展的前缘,是由不同构造背景且被活动断裂分割的地块组成。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地块在应变从高原内部向外迁移、分配中的各自行为,及地壳垂直变形对侧向扩展的响应。对GPS水平速度场和应变率场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应变向东的耗散主要沿东昆仑和海原断裂。而其应变耗散模式却不相同,前者显示出应变在其东端西秦岭和龙门山地块的弥散。相反,后者应变向东在鄂尔多斯地块附近则骤然降低,暗示出应变耗散模式可能受控于不同地块地质构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5-13
- 基于GPS观测的青藏高原现今三维地壳运动研究
所导致的青藏地区隆升变形,在地球表面塑造了最为显著的地形地貌体——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以巨大的构造变形造就了平均海拔达4 500m、区域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的“世界屋脊”,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亚洲乃至全球范围的气候环境、生态格局和自然灾害。由于青藏高原从地壳变形、地形地貌和构造演化等诸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陆-陆板块碰撞所引起的边界造山作用和内陆形变特征,因而一向被誉为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和最佳窗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7期2015-03-30
- 柴西北地区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的阿尔金山早新生代隆升事件
阿尔金山早新生代隆升事件王亚东1, 2, 3,郑建京1, 2,孙国强1, 2,郑有伟1, 2,刘兴旺1, 2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2.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3.School of Geographical and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Glasgow, Glasgow G12 8QQ,UK阿尔金山新生代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3-07
- 上新世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事件的模拟检验
新世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事件的模拟检验石正国1,2,刘晓东1,2,沙莹莹1,3(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 100101;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关于上新世阶段青藏高原北部是否存在显著隆升事件这一问题目前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尝试利用沙尘气候模拟方法对上新世高原隆升的可能性做一评估。北太平洋风尘记录显示亚洲内陆干旱化在三到四百万年存在非常
地球环境学报 2015年2期2015-02-28
- 青川鹰咀山花岗岩体侵位与山脉隆升
岗岩体侵位与山脉隆升白富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 621000)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鹰咀山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13mm/a,因此说明
四川地质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3
-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麦盖提斜坡构造演化过程的记录
——生长地层及生长不整合
沉积速率大于褶皱隆升速率,新沉积的地层就会逐层叠加于老地层之上,从而形成超覆生长层序(图2a);当构造活动剧烈发生时,褶皱的隆升速率大于地层沉积速率,便会形成退覆生长层序(图2b);随着构造活动强度的减弱直至平静,地层沉积速率会远远大于褶皱的隆升速率,上部的新生地层会整体覆盖于下部老地层之上,便形成上超生长层序(图2b)。可以看出,生长地层记录了褶皱活动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研究生长地层的发育模式,并结合不整合面与上部、下部地层的接触关系,便可较准确地推断出
地质论评 2014年1期2014-09-09
- 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上新世快速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拓展到了造山带的隆升、剥蚀及再沉积研究之中[17-20]。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关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隆升的研究,前人已做过较多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川滇西部地区不断积累的新的热年代学资料进一步刻画了青藏高原东缘藏东—川滇西部地区构造抬升的细节。钟大赉和丁林等对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做过详细的总结,并将这些数据和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热事件相联系[13]。通过对比分析,他们认为整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8-22
-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范例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环境、气候效应*
变形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而且在深部岩石圈构造变形及高原隆升的过程之中,对浅表层圈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早期的研究关注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特别是数值模拟的工作认为高原隆升是亚洲纬向风系向季风风系转变以及中纬度内陆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此后,也有观点认为高原隆升通过风化剥蚀过程加强硅酸盐化学而降低大气CO2浓度,进而影响全球气候,而气候变化又可能通过剥蚀和地壳均衡反馈于高原隆升过程。这些早期的研究虽然也关注了岩石圈对大气圈的影响,但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14年6期2014-06-07
-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东亚季风及亚洲内陆干旱演化
——来自气候数值模拟的启示*
资助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东亚季风及亚洲内陆干旱演化 ——来自气候数值模拟的启示*刘晓东①石正国②郭庆春③王昭生④①研究员,②副研究员,③④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 71007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3020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90255)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833406) 资助青藏高原;亚洲季风;内陆干旱;数值模拟青藏高原隆升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的出现
自然杂志 2014年3期2014-05-06
- 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演化
早中新世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演化肖国桥①张春霞②郭正堂③①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②副研究员,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青藏高原;构造隆升;晚渐新世;东亚季风;古环境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是东亚环境格局从行星风系气候格局向类似于现今的季风气候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最新的地质证据表明,高原东北部在25~22 Ma发生了显著的构造抬升,与亚洲内陆荒
自然杂志 2014年3期2014-05-06
- 吉林省大黑山南段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对于大黑山的隆升史,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1-4],但大多都是基于沉积学角度,结合地层叠置关系来推断大黑山隆升时限。本文作者对大黑山南段及东缘佳—伊地堑进行野外地质观测和系统采样,以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手段,对大黑山南段及相邻的佳—伊地堑构造特征及隆升时限进行探讨。由于大黑山特殊的地理位置,研究其隆升史能够对其周边的松辽盆地和佳—伊地堑的演化提供证据,对于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大黑山南段,北起长春,南到四平附近,全长130 余k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1期2014-04-01
- 巴颜喀拉地块东北端第四纪隆升量研究
高原。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季风气候的形成、过去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是造成新生代晚期全球气候变冷、北半球冰量变化、亚洲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于是,青藏高原变形的时代、幅度、形式、机制,以及其演化过程和环境效应的研究,成为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巴颜喀拉块体属于青藏亚板块东北部的次级块体,北邻秦祁昆块体,南接唐古拉块体,东与扬子块体接触。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端(以下简称研究区)地处3个块体交接区,是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和向外扩展地区,也是我国大陆新构造运
地震科学进展 2014年10期2014-03-28
-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新生代隆升剥露研究——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10Ma)快速隆升剥露过程(图1),该过程可能与多种成因机制相关,如:地壳 加厚[10,13-14],下地壳通道流[4,15],东亚季风[16].由于区域具有 相对一致的快速隆升时间及速率,Ouimet等[17]进一步指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于~10Ma发生区域造原运动.Wilson和Fowler[18]则基于区域磷灰石裂变径迹指出东缘地区晚新生代快速隆升主要发生在大型河流水系切割区域,区域非均一剥露过程与下地壳通道流可能无关.四川盆地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却表明
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1
- 天兆猪业喜添两名新成员
兆猪业与云南会泽隆升牧业、哈尔滨滨圣养殖基地合资组建的云南天兆隆升牧业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天兆牧业有限公司分别正式成立。意味着天兆猪业又添两名新成员,“天兆”在猪业扩张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新公司主要负责人均表示:今后将严格执行天兆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种猪的品质性能,提高后续服务质量水平,推动当地种猪改良的进程,进一步提升天兆猪业的品牌优势和综合竞争力。相信这种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必将对养猪产业的发展、生猪品质的整体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4期2013-04-07
-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新生代热演化历史研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约束
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起始时间以及隆升机制等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不一致的看法。高原东缘隆升起始时间主要有两类观点:①高原东缘隆升开始于距今20~30 Ma,并经历过几次冷却事件;②距今约10 Ma以来高原东缘开始隆升,之前处于稳定状态。对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隆升机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①刚性块体的侧向挤出;②下地壳流动。本研究采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不同地区的岩石进行系统的新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历史研究。结合前人已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10期2013-03-27
- 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
气盆地喜山期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李伟1,2朱智鹏3张海杰4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3.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地层强烈隆升与天然气成藏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对于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却很少。为此,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盆地不同区带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及其与大气田成藏效应关系的分析,认为这种强烈隆
天然气工业 2012年8期2012-12-14
- 河西走廊北部合黎山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对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响应
式,合黎山的地貌隆升伴随着断裂的活动。断裂分段与地貌分段有完全的一致性,说明合黎山隆升的主要构造作用方式是断层作用。沿合黎山南缘断裂探槽开挖、地表破裂带遗迹的考察及历史地震考证结果证实,合黎山南缘断裂上至少发生过三次强地震事件,最早一次是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一次强地震事件,形成了全断裂破裂,另外两次该地区有历史记载的地震事件,公元180年表氏7½级地震形成不少于60 km的地表破裂,而公元756年的高台北7级地震仅在断裂东段发生了地表破裂,破裂长度20~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10-29
- 青藏高原隆升的生态地质环境响应遥感研究
012)青藏高原隆升的生态地质环境响应遥感研究赵福岳1,张瑞江1,陈华1,孙延贵2(1.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西宁810012)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形态,而且还改变了构造格局、河流走向、亚洲季风和大气环流等。以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为基础,从青藏高原隆升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高原生态地质环境特征、高原生态地质环境响应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质环境是控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
自然资源遥感 2012年3期2012-09-07
- 青海黄河贵德段河流阶地及新构造运动研究
仅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也记录了黄河在该段的发育历史[1-3].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演变不同程度地记录了该区环境的演变过程.国内外研究者对河流阶地的研究起步早,在阶地地貌的形成原理、年代学以及阶地地貌对构造运动、气候环境之间的响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4-10].特别是黄河上游阶地的研究对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 黄河贵德段河流阶地研究2.1 区域概况贵德盆地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
地质与资源 2012年5期2012-05-08
- 汶川地震震前龙门山以西地壳垂直隆升机理分析*
门山以西地壳垂直隆升机理分析*蒋锋云 王庆良 朱良玉 张晓亮 王双绪(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结合流动GPS观测速度场及层析成像结果,构建跨龙门山断裂剖面的二维有限元分层模型,分两种情况讨论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前缘地壳垂直隆升的物理机制,以及中、下地壳软物质垂向和横向的不均匀性对地壳隆升作用的影响。分析认为:川西高原相对四川盆地的差异抬升和龙门山以西地壳缩短的共同作用是汶川地震震前龙门山前缘地壳垂直隆升的可能原因。地壳隆升;低速体;黏弹性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年5期2011-11-23
- 三峡地区极短周期内剥蚀速率、下切速率及地表隆升速率对比研究
止,尚无研究者从隆升作用、剥蚀作用及其与河流下切作用的耦合过程来研究三峡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隆升作用与剥蚀作用的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是近年来大陆岩石动力学和地球表面过程研究中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1~4],对理解山地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隆升作用是三峡地区新生代构造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剥蚀作用是影响三峡隆升速率的重要因素,但如何评价剥蚀作用在成山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当前地貌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1,4]。目前研究剥蚀的途径主要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07-31
- 贺兰山、秦岭山脉新生代伸展隆升及断层摩擦生热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岭山脉新生代伸展隆升及断层摩擦生热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刘建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本文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学分析方法对贺兰山和秦岭山脉新生代快速伸展隆升的时间、剥露作用的空间分布特征、隆升模式及机制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贺兰山和秦岭山脉晚新生代的快速伸展隆升作用,测定了晚新生代与伸展变形有关的剥露作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贺兰山和秦岭山脉晚新生代快速隆升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约束。并对贺兰山和秦岭山脉晚新生代快速伸展隆升的变形机制及其
地震科学进展 2010年3期201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