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 留住乡土温度的文学正餐
——《农民日报》副刊“百姓茶坊”版审美风格探析
中央级党报《农民日报》的副刊版面——“百姓茶坊”版一直以来站定政治立场、扎根乡土大地、凸显文学导向、保持版面水准,矢志于在政治性、新闻性、文学性和乡土性之间做好平衡,版面风格清新活泼,稿件以贴近泥土气息的题材和清新隽永文风的散文、杂感、口述实录、小小说、诗词歌赋等乡土文学作品为主,展现作者的思想光芒和情感交流,吸纳了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获得了广泛的拥趸,在媒体融合时代永葆“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的办报初心。一、牢记党报姓党政治意识副刊需要讲
中国记者 2023年9期2023-10-23
- 农民日报 奏响盛会主旋律 做优“农味”新表达
、备受关注。农民日报深刻认识做好两会报道的重大意义,统筹策采编发评全流程、打通报网端微全平台、调动文图音视全要素,推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精品力作,有力发挥了中央主流媒体主力军、“三农”新闻宣传挑大梁作用。一、突出核心、守正创新,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时间”,让报道立体鲜活“冒热气”对于中央级党报来说,做好两会报道,首要是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报道。农民日报对总书记的重要活动报道、重要讲话阐释以及风范形象宣传,坚持环环相扣
中国记者 2023年4期2023-05-19
- 讲好振兴故事,放大“三农”音量
域主流媒体,农民日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方位、把握新形势、找准新坐标,守正创新、担当使命,做新振兴好文章、唱响“三农”好声音,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机遇挑战并存,“三农”主流媒体肩负重大职责使命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国“三农”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
中国记者 2022年1期2022-09-16
- 《农民日报》保护共同农业遗产 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 中国农网评论员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召开,习近平主席专程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并向世界发出了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中国是农耕历史最悠久、农耕文化最丰富、农耕智慧保存最完整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发掘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方面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以来,中国一直是坚定支持者、重要推动者
中国食品 2022年15期2022-08-25
- 《农民日报》别让一纸证明成为麦收堵点
李竟涵日前,疑似村民收麥与村干部因为核酸证明起争执等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关注到视频反映的情况,要求相关省份认真核查,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各方关注指向的还是粮食,尤其在今年,好不容易要到手的丰收麦,如果真被一纸核酸证明卡住,让人心疼,也不应该。当前防疫形势严峻复杂,核酸检测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夏收期间,全国参与跨区机收的机具达25万台,随之也会有较大规模的跨地区人员流动。为巩固前期防疫成果,跨区农机手
中国食品 2022年12期2022-06-22
- 《农民日报》 保护共同农业遗产 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中国农网评论员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召开,习近平主席专程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并向世界发出了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中国是农耕历史最悠久、农耕文化最丰富、农耕智慧保存最完整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发掘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方面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以来,中国一直是坚定支持者、重要推动者、成
中国食品 2022年15期2022-05-30
- 对比新闻的选题、准备与要领
——以《农民日报》记者蒋文龙的报道为例
4年首发于《农民日报》的《市长做,还是市场做》,报道对比了嵊州、新昌茶叶品牌建设的模式。嵊州和新昌地缘相邻,历史相近,文化习俗相同,茶产业都发展很快,1984年两地同时列入我国“三大珠茶生产基地”。2003年,嵊州“越乡龙井”和新昌“大佛龙井”的茶产值分别达到2.9亿元和2.8亿元,两个“龙井”都是区域性的公用品牌,两大品牌都已闻名大江南北。但在茶叶品牌建设中却有着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模式:嵊州找市场,市场经济的气氛扑面而来,采取企业运作模式建设品牌“越乡龙
中国记者 2022年4期2022-05-16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日报》中的农民形象报道研究
理论,分析《农民日报》中对农民相关报道的框架建构,以期为其他媒体提供参考。一、《农民日报》农民形象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农民日报》是针对农村群体进行传播的中央级媒体。作为主流媒体中首个面向农村地区进行宣传的报纸,它不仅在农村发展情况报道方面更加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而且在农民群体中有较好的口碑。因此,本文选取《农民日报》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
视听 2022年9期2022-02-18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日报》农业科技报道的内容分析
。文章抽取《农民日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间各个版面中的农业科技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体裁和报道内容几个类目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为今后农业科技报道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技报道;科技创新;《农民日报》“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
传播与版权 2021年2期2021-09-10
- 走出党媒“舒适区”:《农民日报》的思维再造与融合新生
重要党报,《农民日报》近年来主动求变、加速转型,在媒体融合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党媒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关键词:党媒 融合转型 思维再造 《农民日报》 新媒体平台2020年是《农民日报》创刊40周年。40年来,《农民日报》一直作为我党指引农业农村系统工作的重要媒體,在农民群众中享有盛名。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农民日报》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合理应对融合转型中的单一路径依赖、连接失效等问题,其创办的“三农号”客户端、今日头条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正在信息
传媒 2021年2期2021-02-21
- 党媒微博农民议题的文本呈现研究
人民日报和@农民日报农民议题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议题建构总体框架和建构特点。研究发现,两个微博文本以“发展”为总框架,在文本建构中弱化政治权威的叙事方式,议题呈现多元化趋向,但二者文本呈现存在一定差异:@人民日报突出政策解读,侧重道德引领和人情味框架;@农民日报依赖母报,惯于使用通讯类长文本,侧重经济影响框架。关键词 农民;党媒微博;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0期2020-09-06
- 融合背景下党报评论表现形态的“守正创新”
——以农民日报三种评论文体为例
要 近年来,农民日报在拓展评论的表现形态和美学特征等方面作出积极尝试,涌现出三种突出的评论产品:“微时评”“农策论”“新政论”。三种评论表现形态各有所长,相互搭配,协同作战,共同打响农民日报评论“守正创新”的融媒之战。新闻评论,向来被视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众声喧哗的媒体融合时代,评论数量多寡及质量高低,已成为展现媒体价值输出力、衡量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北京市召开节约用水大会。3月25日,2010年北京市节约用水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总结了2009
中国记者 2019年11期2019-12-11
- 媒介农业技术推广报道内容分析:农业传播学的视角
法,选取了《农民日报》2011年1月-12月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报道进行研究,包括报道篇幅、报道题材、语言特点、报道主题等。二、研究方法和样本采集(一)样本与分析单位目标媒体的选定:本研究以《农民日报》为目标媒体。《农民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报纸,是一份中央级、综合性大报,遵循“做党的宣传喉舌,农民的知心朋友”的办报宗旨,大力宣传中央“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报道农业农村的巨大发展,及时反映农民群众的心声诉求,总结宣传基层群众的伟大创造
视听 2019年2期2019-03-04
- 如何打造农民需要的新媒体
李静《农民日报》作为农业类综合性大报,是我国对农信息传播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农业知识普及的权威平台。自上世纪80年代创刊起,《农民日报》作为联系沟通党和广大农民的重要纽带,一直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替农民说话,帮农民致富的宗旨。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借助新媒体平台农业信息实现了与网络渠道的“嫁接”,受视听可感的网络新媒体的冲击,《农民日报》的传统图文传播形式面临严峻危机。《农民日报》主动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其融媒体矩阵致力于满足农民多层次的信息需求
新闻世界 2019年2期2019-02-26
- 沉下身子 找准调子 亮出嗓子
——从《农民日报》“现代农业·中国故事”系列报道看文风创新
子 ——从《农民日报》“现代农业·中国故事”系列报道看文风创新□ 文/冯 克 任 璐近年来,为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在不断强化走基层、转作风的基础上,《农民日报》在创新文风上多有探索,收获不少,“现代农业·中国故事”系列报道就是其中的亮点。记者沉下身子抓取选题,找准调子讲好故事,亮出嗓子为农立言,逐渐梳理出一条具有农报特色的文风创新之路。改文风 农民日报 讲故事 农业报道一、沉下身子扎进基层,抓取“顶天立地”的新闻选题改文风绝不是
中国记者 2017年2期2017-11-24
- 浅谈如何打造农民需要的科技信息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号;农民日报;优势;不足;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92-0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转化率30%。我国大规模集约生产数量不多,年轻劳动力几乎都不愿意留在村庄,大多选择非农就业。村里50~60岁甚至70的老人才是主要劳动力。他们身体不如年轻人、头脑不是很灵敏,但是有经验。所以,他们最缺乏的就是技术。技术减少劳动力消耗,
科技传播 2016年23期2017-03-01
- 把握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三农报道影响力
五 影响力 农民日报孙 林农民日报社总编辑学习党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新精神、新思路、新理念,认清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握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不断创新《农民日报》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报道方式,不断增强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实现专业特色品牌大众化有效传播,进一步发挥三农主流媒体“主力军”和“挑大梁”作用,是《农民日报》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三农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
中国记者 2016年2期2016-09-16
- 无思
思被分配到《农民日报》任记者,每到一个地方采访,相关的资料和手稿就会装满一个档案袋。吴思参与采写的报道《化肥追踪记》曾获得1983年的“全国好新闻奖”。4自由写作奖2005年,因“对自由写作精神的坚守发掘”,吴思获得第三届“自由写作奖”。在获得的众多奖项中,这是他最看重的奖。5托尔斯泰画像托尔斯泰是吴思最喜欢的作家,不止一次读过他的作品,“我觉得他写什么东西就直接写进我心里去了,不管是描述的现象、解释,还是他的困惑,都跟我特别贴近。”6U盘存储的是吴思的研
博客天下 2015年7期2015-09-03
- “三农”专家型记者如何炼成
——以《农民日报》专家型编辑记者培养计划为例
要:本文结合农民日报社专家型编辑记者培养计划制定的初衷以及实施以来的初步成效,主要寻求解答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培养“三农”专家型记者;第二,“三农”专家型记者有什么标准,或者说要成为“三农”专家型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第三,怎样成为“三农”专家型记者。关键词:农民日报 专家型记者 三农一、为什么要培养“三农”专家型记者?1.媒体定位职责要求专家型记者《农民日报》的定位是党和政府指导全国“三农”工作的报纸,被赋予“三农”新闻宣传主力军和“挑大梁”的职责使
中国记者 2015年3期2015-05-17
- 山区开发:农旅融合的“新化模式”
前,笔者和《农民日报》记者赴湘西武陵山区溆浦县采访,当时《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文章《山上能有多少路》,特别报道了溆浦在山区开发方面的三个创新之举。可那时候,山区无论怎样创新开发,也只是局限于诸如垦荒、经济作物改良等等,还到不了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的层面。此次目的地新化是溆浦的邻县,是湖南省的重点旅游特色县。这个地处湘中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大县实实在在带给了我们诸多惊喜: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多姿多彩的休闲观光农业,生机勃勃的旅游、农业融合开发……课题组将新化的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22期2014-08-22
- 聚焦“三农”大主题 新闻彰显大担当——从《农民日报》抗旱报道看重大报道生成机制
成为常态,《农民日报》对农业生产的灾害总是保持着警惕,也牢固树立了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今年旱情大面积发生后,农民日报社编委会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召开策划会议,在先期采访报道的基础上,明确报道方案,组织地方记者站,并派出骨干记者分头采写,报纸同时在头版和专刊开设专栏,在近一个多月时间里,每天一期持续刊出消息、通讯、专访、评论、图片等等,立体呈现旱情及抗旱全貌,为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和抗旱保秋夺丰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我国地域广阔,生产条件复杂,旱情每年都会在不同地
中国记者 2014年9期2014-03-13
- 农技推广缺失的是“根”
推广中心通过农民日报发布了冬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从技术指导方面非常全面,印象里似乎每年这个时期都会发布一些相关的技术文件,还有一个水稻、玉米高产模式图等等。这么好的全套技术对农民的影响有多大呢?个人了解农民是不订阅农民日报的,农民能不能上到农民日报的网站阅读也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会有一批有兴趣的朋友,把这些资料转到微信,转到QQ,让更多的人阅读,但是对种地操作的指导意义有多大,需要进一步调研。很多相关企业或者相关行业内的专家提到我们农业存
中国农资 2014年38期2014-02-06
- 宜宾稳步推进PIC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本刊辑:农民日报消息,四川省宜宾县2009年PIC生猪养殖基地及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在该县全面推开,推广示范项目总投资3696万元,实施区域为高场、李场两镇的18个村。该项目包括扶持自繁自养商品猪场 (农户)240个、纯商品猪场 (农户)250个、PIC一级种场1个、PIC二级种场4个,建立并完善PIC生猪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服务等体系。日前,笔者从宜宾县畜牧局了解到,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在各相关成员单位的通力配合下,目前推进有序。
中国猪业 2010年7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