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不见

2025-02-21 00:00:00包利民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2期
关键词:故友托付给山涛

特别喜欢《世说新语》里“雪夜访戴”的故事。居住在山阴的王子猷,在一个大雪的夜里醒来,开窗饮酒,四望皎然。吟诵着左思的《招饮》,忽然想念远在剡县的戴安道,且这种思念一发不可收,于是连夜乘一叶扁舟,冒满天风雪而往。天亮才到达戴安道的门前,却没敲门,而是原路返回。别人问起,他却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古人之风令人心折,魏晋风度更是不拘形迹。王徽之对故友的思念都是那么豁达,如雪落留痕却又洁白如斯。而戴逵若是知道,在风雪之夜,曾有故友行舟百余里,至其门而不入,想来他也不会有遗憾。这样的不见,比见到更美好,虽一宵风雪,却山高水长。后世之人,可能再也做不到近在咫尺却不见,做不到那种兴尽而返。虽为你而来,却不一定非要见你,为的只是那份思念,为的是一路向你的桨声雪影与心情。

大约公元757年,45岁的杜甫在兖州与56岁的李白把酒话别,从此,二人再没有相逢过。此后,杜甫对李白的思念随日月而漫长,他把那份思念写进诗里,至今留存下来的有十多首。字里行间,平平仄仄,无不深蕴情怀。“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遥思谪仙之风,虽漂泊无定却悠然若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虽相差十一岁,却亲若弟兄,携手同游的那段时光,使杜甫一生难忘;“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每天都在想念,都在担忧,他深知李白在看似飘逸的背后,有着深深的疲惫与失望,所以他才会说“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多想“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却再也没有那样的时候了,想见也不得见,分别五年之后,李白就去世了。任思念成山成海,却永远不能见了。这种不见,是浓得一生都化不开的苍凉。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山涛是非常好的朋友,只是山涛后来出仕,做官后的他就想着拉好朋友也出来当官,可这让一向无意仕途的嵇康非常失望生气,愤怒之下写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宣告终止这段友情。但是,友情只是在一纸书信中终止着,而在彼此的心里,相知的情谊是斩不断的河。嵇康虽然不再和山涛相见,可他对山涛的思念与担忧却无时不在。后来,嵇康又给另一个人写了封绝交书,这个故事不具体去说了,但就是这一封绝交信却要了嵇康的命。本来,嵇康就和司马家族不睦,有了那封绝交信,又有钟会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于是对嵇康怀恨的司马炎就举起了屠刀。

临刑前,嵇康把子女托付给了已声明绝交的山涛。为什么他不托付给自己的哥哥,不托付给好友阮籍,那就是因为一种情感与信任。而山涛也没有辜负嵇康临终托孤的信任,把孩子培养成材。我不知道在刑场上,他们是否见了最后一面,不过见与不见都没什么,那份情谊依然流淌成后人心中的向往。林下之风,俯仰千古。

日日思君不见君,却共一江之水,共千里明月、万里清风,而且两心如一,有着相同的思念,有着相同的志趣,那么,就相当于见到了。

(编辑""""高倩/图 槿喑)

猜你喜欢
故友托付给山涛
总统思考的大事
幼芽
嵇康 山涛 绝交于江湖,相知于内心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24
集中遛狗(大家拍世界)
环球时报(2019-08-14)2019-08-14 06:15:58
浣溪沙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
老年节思故友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
总统思考的大事
读者(2013年18期)2013-12-21 07:06:20
数学发明之前
好孩子画报(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