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有着某种无法言说的力量,有人花团锦簇地顺遂,有人多灾多难地坎坷;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也有人感叹“万斛离愁尽耐担”。然而,人最智慧的地方,就是能够以一颗自在心,抚慰身历火焚心陷悬崖的自己,找到一处光明之地,成就圆满人生。
玛丽·拉塞尔·米特福德1787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乡村,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写诗,童年时代最大的愿望是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女诗人。由于父亲挥霍无度、嗜赌如命,她家的房子越住越小,最终全家人在一个叫“三里口”的小村庄落脚,挤在一处几乎没什么装饰的小屋子里,唯一令她感到值得炫耀的是屋后的山坡上长满了各种植物。
米特福德的母亲去世后,米特福德时常在附近的山坡上发呆,一位在山坡上处理杂草的老人问她:“姑娘,你有什么心事吗?”米特福德叹道:“我妈妈刚刚去世,爸爸欠了一身债,我写诗也不能维持稳定收入,只觉得人生走在荆棘路上,无法突出重围。”
老人听完指着山坡上的天竺葵,说道:“你看见那些天竺葵了吗?去年冬天雨水不多,这些天竺葵一度枯萎,失去原本娇艳的颜色。可是今年春天万物复苏,天竺葵都争先恐后地冒出花苞,边上的杏花从冬天开到春天,茶花也感受到春天的力量,花苞越开越多,一夜之间花开无数,仿佛翩翩起舞的小蝴蝶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米特福德被一言点醒,人一生寻找的,也许只是一句诗,一种心境,一种坚实的精神,当我们接纳了生命突如其来的困顿,荆棘路也可能开出花来。
不久,米特福德以“三里口”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来书写文学的风景,为世人铭记的《我们的村庄》就这样横空出世。这位终身未婚的英国女作家一生做着喜悦的事情,终于走出自己的花路。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回忆了自己童年被“抛弃”的经过,回忆了中学时代的饥饿——“童年。不堪回首。贫穷饥饿,且又有一颗敏感自尊的心……”
对路遥来讲,人世间的苦难,是一种现实境遇,是一种社会现象。然而,苦难使他成熟坚韧,也使他低调和谦卑。因此,在路遥的文字里,从来没有自怨自艾的矫情,也没有那种趾高气扬的傲慢,而是呈现出一种精神,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和不幸,人都要充满热情和力量,活出一个热烘烘的人生。
读到孟浩然的一句诗——“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诗人感叹义公选取了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清净的眼界,怀着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
世间的人,容易感到生命的无奈,在历经世间风雨之后,虐心的疼痛从内心呼啸而出,骨子里还有着对诗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浮躁的心安定下来,则凡事皆悠然。
原来一切皆是人心。一个人,若能完整地接受自己骨骼命运的声音,将“不染尘埃”的心境视作人生的节气,不为外界烦忧所扰,从人世中的一切看到智慧。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此刻。
(编辑 兔咪/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