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眼

2025-02-21 00:00:00姚文冬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2期
关键词:木塔应县古桥

旅行时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千里迢迢到达某地,只为了看一座寺庙,或一挂瀑布,甚至只是一棵古树。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不止于此,因为,寺庙、瀑布、古树,只是一个“景眼”,有了它的引领,更有成片的风景被打开了。比如,少林寺是嵩山的“景眼”,黄果树瀑布是贵州安顺的“景眼”,大槐树是山西洪洞县的“景眼”……有谁去了一趟贵州,只看到了瀑布而没看到其他风景?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这挂瀑布呢,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游客去贵州吧。

可见,“景眼”的魅力不可小觑。即使是在“风景步步移”的苏州,也有苏州园林这么一个“景眼”,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固然也好,但江南大多数地方都有,不一定非去苏州。

不可否认,大多数地方皆属“泛泛之地”,没有所谓旅行意义上的风景。可一旦有了一个“景眼”,仿佛处处皆是风景了。这些风景,就算不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也自会呈现独特之美。有一年,我去山西应县看千年木塔,只看木塔,一个小时足矣,但我又发现,这里还有别的古刹、鼓楼等未曾听说过的古迹。即使是普通民居,也很吸人眼球,于是,在大街小巷徜徉,又花去了我半天的时间。然后,当地的特色小吃凉粉和面皮又勾住了我的胃。说句实话,如果没有木塔,我不可能去应县看那些寺院古刹,也不可能专程去吃一碗凉粉。

一个“景眼”,可以使一个地方灵动起来。去年,我应邀去一个小镇采风,以前听说过那个小镇,穷乡僻壤,只能种植红薯,秋后,农民拉着一车车红薯到别的村庄换粮食。有什么风可采?当听说那里出现了一座古桥后,我的兴趣陡增。原来,小镇街心有座石桥,据县志记载,是一座明代古桥,可惜几百年无人问津,河道也成了一道垃圾沟。如今被镇上开发了,对古桥进行了修缮,疏通了河道,还挖掘整理了不少古桥的掌故逸闻。于是便有了一个“景眼”。在此基础上,又建了几座不同内容和风格的民俗馆,就是利用废弃的民房和场院,收集了过时的各种农具和家具,还原了冀东乡村的百年历史风貌。这就又勾起了人们的怀旧情绪,游人陡增。而且,连红薯也跟着“升值”了——游人惊喜地发现,红薯居然有这么多品种,长相也千奇百怪,还能深加工成十几种不同味道的食品,因此,“甘薯产业园”应运而生,小镇由此富裕起来。虽然那座古桥只有几十步长,听完讲解也只需几分钟,但它使一个贫瘠的小镇脱胎换骨了。

人也有“景眼”。“景眼”能打开一个人的生活全貌和精神世界。

我有位朋友,是位农民作家,发表过几十篇小说,出过两本书。虽然写作并未改变他的命运,却无疑成为他的一个“景眼”,他成了我们的圈内人,使我们看到了他更多的人生“风景”——他组织着一个乡村流动餐厅,服务于十里八村的红白喜事;他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因此总有机会出席一些文化活动和文人雅集,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儒雅风趣的文人;而更多的时候,他挽着裤腿、扛着铁锹,徜徉于稻田水渠,和别的农民没什么两样。因为这些,他成了我的作家朋友里最与众不同的人。从我的视角看,他是一位作家,这是他的“景眼”,通过这个“景眼”,我认识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他。

从不同的视角看,“景眼”也在变换。比如,在他家乡的乡民眼里,“景眼”不是他的小说,而是他的厨艺——他怀揣祖传的秘方,厨艺精湛,做出的菜比镇上的高档酒店还好吃,所以家家有事都愿请他的团队服务。接触多了,老乡们才又发现,他居然还是一位作家,真是了不起!

(编辑""""高倩/图 槿喑)

猜你喜欢
木塔应县古桥
应县:应如是
记者观察(2023年12期)2024-01-31 05:36:19
世界建筑的奇迹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2:02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现代苏州(2020年11期)2020-09-10 14:55:47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紫禁城(2019年12期)2020-01-14 02:53:30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18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戒牒
应县:架通干群间的“连心桥”
支部建设(2012年21期)2012-10-26 03: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