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老年朋友的健康领域里,肛肠问题可不容忽视,肛瘘便是其中较为常见且棘手的一种。肛瘘虽不致命,但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大大影响着生活质量。尤其许多中老年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慢、易复发,此时中医治疗肛瘘的独特优势就愈发凸显出来,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 藏在肛门里的“秘密通道”
肛瘘,是肛门或直肠区域的异常管道,通常是由肛门或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引发的。脓肿破溃后,就在肛门部位形成了内外相通的通道,导致肛门周围的疮口反复流脓,出现脓血,严重时甚至流出粪便,民间俗称 “偷粪老鼠”。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发展成复杂性肛瘘或高位肛瘘,治疗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如果发现肛门旁反复流脓或出现脓血,千万要留意了,这是肛瘘的重要信号。在肛瘘急性炎症期,脓液多且臭味大;到慢性炎症期,脓液少而稀薄。由于瘘管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会导致潮湿、瘙痒,甚至长湿疹。当脓液引流不畅时,肛周就会疼痛,排便时痛感加剧,还可能摸到肛旁有硬索状肿块,在炎症急性发作、外口封闭时,肿块便会增大,加剧不适感。
▲ 湿热下注致病发
肛瘘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其一,肛周脓肿未得到及时妥善处理,自行溃破后极易形成瘘管。其二,日常生活中,误吞异物、外伤等意外情况导致肛管直肠受伤,会让细菌乘虚而入引发肛瘘。其三,反复的肛裂感染易埋下隐患,可能并发皮下瘘。其四,痔疮、产后、尿道或前列腺等会阴部手术后,一旦感染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区域,引发肛瘘。其五,中老年人群中炎症性肠病时有发生,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常与肛瘘相伴。同时,结核病、直肠肛管癌有并发肛瘘风险;糖尿病、白血病这类全身性疾病还会削弱机体抵抗力,使细菌通过血行转移感染诱发肛瘘。
中医对肛瘘的病因见解独到而深刻。从中医理论看,肛瘘多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治疗不当,余毒残留阻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不畅所致;或长期饮食无度,贪吃肥腻、甘甜的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内生湿热下注到肛门,郁积久了腐化为脓;亦或受外界风、热、燥、火、湿等邪气侵袭,造成肺、脾两虚;还可能是肛裂经久不愈染毒,加上痨虫内侵,造成肺、脾、肾三脏亏损。
从病症阶段来看,中医将肛瘘分为3种不同症型:发病早期多为湿热下注型,体内湿热瘀积,肛周流浓稠脓液,肛门胀痛灼热,有溃口及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后期为正虚邪恋型,即正气已经虚弱,湿热还残留着,此时肛周脓液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整个人会神疲乏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结核性肛瘘,中医认为由于痨虫内侵,肛周溃口呈堤状、颜色暗红,患者常会感受到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 中医治肛瘘有良效
虽然现代医学手术是治疗肛瘘的常用手段,但术后伤口愈合慢、恢复时间长、复发率高等问题,让不少中老年患者望而却步。此时,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我国是认识“瘘”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对于肛瘘的认识几千年来不断发展,宋代开始有治疗痔瘘病的专科,明代首创肛瘘的挂线疗法,这也是我国目前最常使用的切割挂线方法。
治疗肛瘘,以手术为主,辅以中医辨证施治,效果会事半功倍。中医治疗肛瘘强调整体观和辨证施治,认为肛瘘虽然是肛门局部发病,但根源是脏腑功能失调,治疗时会注重局部与全身辨证结合,内治外治并用。
1.内治法
通过辨证施治让患者服用中药调理脏腑功能,需结合症型对症下药。湿热下注型用黄连、黄柏、苍术、萆薢、薏苡仁、茯苓等清热利湿药材,常用的方药有二妙丸、萆薢渗湿汤加减,减轻炎症;正虚邪恋型用党参、黄芪、当归、白术等补气养血药物,常用方药有八珍汤、托里消毒饮加减、补中益气丸等,增强体质促进愈合;若术后伤口呈阴液亏虚型,则用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类养阴清热药物,如青蒿鳖甲汤加减,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2.外治法
外治法是中医治疗肛瘘的重头戏,常用的方法有手术治疗、中药坐浴、中药外敷等。
(1)手术治疗:中医有许多独特的手术方法,如切开疗法、挂线疗法、切开挂线结合疗法、拖线引流术等,医生在实际操作中会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中药坐浴:选用具清热解毒、行气利湿、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祛风止痒等功效药物煎成汤药,如消肿止痛汤、苦参汤、五倍子汤,以此熏洗肛门,每次坐浴15—20分钟,既能清洁创面,又能大大减轻肛门局部的肿痛、瘙痒,还能防止伤口感染,促进愈合。
(3)中药外敷: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敷在患处。如果是外口闭合或引流不畅、局部红肿热痛,可以用黄连膏、鱼石脂软膏消炎止痛、促进肿痛消散或者引流;如果术后创面难愈,可以用解毒生肌膏、生肌散等外敷加快愈合。
▲ 日常预防与护理
大家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与肛瘘的发病与否紧密相连。所以,预防肛瘘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首先,注重肛门清洁护理。规律的排便习惯是维护肛门的基础,每天便后以温水坐浴,从而阻断细菌滋生,为肛门健康筑牢防线。
其次,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致过敏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帮助大便通畅。健康饮食可从源头上减少肛瘘发病诱因。
第三,避免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坐姿,会致使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每天要注意及时起身活动,确保肛门区域血液循环顺畅。
最后,及时察觉并应对身体异常。若出现急慢性腹泻,应及时就医,必要时安排结肠镜检查,以便找出潜在病根,及时施治。对于肛瘘术后的朋友,更要谨防病情反复。一旦察觉肛门周围出现肿痛、流脓等症状,立刻就医,以免延误时机致使肛瘘病情复杂化。
中医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的方法,为肛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在关注局部病灶处理的同时,还能通过整体调理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未来中西医结合模式会让肛瘘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帮助大家远离肛瘘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