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湾菠萝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025-02-20 00:00:00李山樊哲
中国标准化 2025年4期
关键词:菠萝标准化体系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的产业状况和标准化现状,结合产业向多业态延伸的发展方向,以神湾菠萝全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为导向,围绕神湾菠萝全产业链的种植环境、投入品、栽培种植、生产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销售包装以及品牌建设等环节,建立较全面协调的神湾菠萝产业标准体系,为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的三产融合和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标准化供给。

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4.015

0 引 言

地理标志产品是特定地域内取决于其产地自然、人文因素的一类重要知识产权,截至2024年8月,我国已认定地理标志产品共2523项,去年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直接产值超9600亿元,呈连年增长态势。神湾菠萝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于中山市神湾镇,其独特的背山面海、雨水充分、土地肥沃等地理环境,产出的菠萝果肉金黄、蜜味多汁、爽脆无渣,具有鲜明的质量特色、声誉及人文历史特点[1]。

中山市以高质量建设“ 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为抓手,围绕其种植和加工产业,打造以神湾菠萝非遗文化、闽南文化为基础的,以“神湾菠萝+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在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围绕神湾菠萝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新兴业态丰富的农文旅融合生态圈,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村镇容貌内涵提升等,辐射带动区域文旅经济大幅提高[2]。

中山市大力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动神湾菠萝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标准技术支撑。但是,随着神湾菠萝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现有标准体系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协调性不足,已不能满足传统农业与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缺乏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的标准化保障及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压力。因此,本文在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的三产融合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构建贯通全产业链且具区域特色的产业标准体系,为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的三产融合和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助力传统农业向三产业融合转型升级[3]。

1 产业现状

我国栽培菠萝有近400年历史,菠萝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热带水果之一,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2]。神湾菠萝产于中山市神湾镇,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神湾镇就开始种植,在本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栽种,历经百年沉淀,至今全镇菠萝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约4千亩,年产量约6000吨,年产值超1.2亿元人民币。近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中通道的开通为当地产业融合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慕名到当地采摘及观光旅游的群众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神湾菠萝成为提高当地农户收入的“致富果”。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引领下,神湾菠萝产业实施“制定标准”“强塑品牌””延伸产业链”三步走发展策略,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利用品质差异化塑造品牌优势,利用人文历史优势建设文化产业园、非遗文化园、研学基地,利用地理位置及环境优势发展露营基地、休闲民宿、海钓市场等休闲旅游产业,利用人气优势举办主题活动,带动采摘、餐饮、旅游、产品加工、零售产业的综合发展[4],2023年全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超7500万元,形成以神湾菠萝为中心产业相互带动的局面。

在新业态的驱动下,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产业需不断提质升级,产业建链、强链、补链适应发展,从传统种植业逐步向产品加工、文旅、餐饮、休闲旅游等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创建区域品牌,探索“菠萝+”模式向三产融合发展,按产业现状已初步绘画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发展蓝图,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种植园区建设、种苗培育、种植方法以及种植过程的投入品如肥料、农药等行业,中游主要包括以菠萝为原材料的加工行业如饮品、罐头、干果制品、烹饪菜品、副产物等,下游主要包括产品销售、产业服务、包装贮运、文旅餐饮、休闲观光、品牌赋能的相关产业。神湾菠萝产业链如图1所示。

2 标准化现状

我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技术机构,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T/ TC510)、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6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罐头分技术委员会(SAT/TC 64/SC0 42)是菠萝及相关制品领域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目前已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查、栽培种植、过程管理以及质量分级等方面,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则根据当地产业的需求及产品特色制定。

近年来,国家推行标准化生产,2021年神湾镇承担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范围包括神湾镇神溪村丫髻山连片1200亩地区,示范区运用标准化手段融合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镇发展,被评为“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菠萝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在标准制修订方面,分别在2004年制定《神湾菠萝生产技术规程》《神湾菠萝》,2012年制定了《菠萝茎叶资源还田利用及地膜覆盖操作技术规程》,2020年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神湾菠萝》等地方标准,2022年制定了《神湾菠萝质量分级》团体标准。相关主管部门日益关注和重视神湾菠萝的标准化工作,为标准体系构建提供了基础。

3 标准体系构建

3.1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按GB/T 13016《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构建标准体系需遵循目标明确、全面配套、层次恰当、划分清晰的原则。

(1)目标明确。应结合菠萝产业发展实际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以保障产品质量为中心,围绕二三产融合全链条发展为目标,体现标准体系的整体性。

(2)全面配套。应根据目标需求,按照标准化规划的方针目标,将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团体标准以及应制定的标准,纳入标准体系。

(3)层次适当。应理清标准间的内在联系,标准体系边界内标准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应相互服从相互协调。

(4)划分清晰。应按行业、专业或类别等标准化活动性质的同一性划分各子系统的边界范围,形成标准体系表内的子体系。

3.2 标准体系架构

标准体系依托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标准为基础,以中山市神湾菠萝产业链为导向,从标准层级维度和产业链维度两个维度进行构建。标准层级维度主要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化指导文件以及适用的团体标准[5]。产业链维度主要包括种植园区基础保障、栽培种植技术、产品生产加工、产品质量保障,产业服务等,标准体系框架图如图2所示。

3.3 标准体系结构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所推荐的标准体系结构形式,针对神湾菠萝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围绕产地环境、投入品、栽培种植、产品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产业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各环节进行了细分,标准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3.1 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包括开展标准化工作基本要求和术语定义两个部分。包括标准化工作指南、标准体系构建要求等通用标准以及菠萝产业各环节涉及的产品分类方法、术语定义等基础标准。

3.3.2 产地环境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按照神湾菠萝种植园地的建设需求进行划分,该子体系包括果园建设规范、产地环境质量、土壤检测、果园设施设备标准等四个部分。

3.3.3 投入品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按照神湾菠萝种植投入物品划分为肥料及农药使用准则标准两个部分。

3.3.4 栽培种植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以神湾菠萝栽培种植的过程及技术进行分类,包括种苗培育标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标准等三个部分。

3.3.5 产品加工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按神湾菠萝现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的需求划分,标准包括加工辅料及添加剂、加工设备设施、生产管理标准等三个部分。

3.3.6 产品质量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按现有菠萝产品划分为鲜菠萝、菠萝制品、利用根茎叶加工成副产物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四部分。

3.3.7 检验检测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按照神湾菠萝检验步骤和检验项目分类,划分为抽样检验、农药残留、污染物限量、微生物、品质指标检验、产地检疫标准等六个部分。

3.3.8 标识包装运输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划分为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等四个部分。

3.3.9 服务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根据神湾菠萝产业提供配套服务过程划分,该子体系可分为售前与售后、产品追溯及文旅餐饮服务等三个部分。

3.3.10 品牌建设标准子体系

该子体系根据神湾菠萝产业提供配套服务过程划分,该子体系可分为售前与售后、产品追溯及文旅餐饮服务等三个部分。

3.4 标准体系统计分析

标准体系分为十个子体系,包括通用基础、产地环境、投入品、栽培种植、生产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查、标识包装运输贮存、产业服务、品牌建设,子体系根据标准之间相互关系分为33个模块,体系标准文本合计626项,其中国家标准302项,行业标准289项,地方标准10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7项,团体标准18项。从标准层级构分析,纳入标准体系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和团体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占48%,行业标准占46%,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标准主要集中在产地环境要求、食品安全及检验检测子体系,标准分类统计如图4所示。

标准供给制度不健全,高质量标准供给不足。从神湾菠萝标准的层级来看,国标、行标等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标准仍站主导地位,社会组织未发挥其贴近市场、熟悉产业痛点和统筹协调作用,未及时、有效地把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需求反馈给相关行政部门,未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三产融合发展所急需的市场主导标准。

现有神湾菠萝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协调性不足、结构不合理。神湾菠萝的产地环境、生产、检测等传统农业方面的标准较完善,但仍存在部分标准标龄过长问题,《无公害食品 菠萝生产技术规程》等已超过22年未进行修订,种植技术、病害防治等已不适用指导菠萝的现代农业生产。此外,涉及产业链延伸的预制菜、现代农业、追溯、文旅配套服务等方面标准较少,在资源环境保护、产品保质、产品加工、产业服务、品牌建设等领域存在标准缺失,相关产业缺少标准和规范依据,部分新兴业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神湾菠萝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6]。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加大标准供给力度

构建政府主导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调配套的二元标准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对现行标准的有效性进行定期复核,及时清理冗余、矛盾的标准,适时修订老旧标准,建立急用先行标准清单和责任清单。

相关部门应统筹协调标准体系完善工作,政府主导制定一部分基础共性领域标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制定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等市场主导标准,优化神湾菠萝优质标准供给渠道,加大高质量标准供给力度[7]。

纳入标准体系的标准应定期进行查新。科技进步、新旧技术迭代、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管理要求等因素的变化,会导致标准的更新,特别在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标准会被修订、废止或通过修改单对内容进行增减,通过标准查新,及时了解标准最新的情况,可规避执行失效标准产生的风险,确保生产、服务等环节符合最新的技术要求,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8]。

4.2 持续完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针对不同的主体、生产序列以及产业链不同的环节制定的标准蓝图,需根据行业发展更新和优化,才能持续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标准体系构建后应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定期组织产业链涉及的企业开展标准体系评估工作,从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多个维度对标准体系的层级、框架结构以及纳入标准进行评价,分析标准体系中标准缺失情况,按企业对标准需求的迫切性制定制修订计划,按标准的层级申请制修订标准,逐步完善标准体系。

5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行业现状及产业延伸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全产业链的标准化需求进行梳理,以产品质量为中心从种植保障、产品加工、文旅餐饮以及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构建神湾菠萝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的三产融合和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助力传统农业向三产业融合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刘海韵.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山神湾菠萝产业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9.

[2]姜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3]王艳超.乡村振兴背景下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22.

[4]樊哲,臧兴杰,陈嘉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以中山脆肉鲩产业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2(3):80-85+96.

[5]孙锡敏.新型纺织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8.

[6]顾惠玲.宝应县荷藕产业三产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2.

[7]朱珊,田迎新.中国菠萝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9(20):245-246.

[8]樊哲,臧兴杰,李山,等.我国出口欧盟儿童玩具产品召回(扣留)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0(6):191-197.

作者简介

李山,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樊哲, 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与标准化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

(责任编辑:张佩玉)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案例推理的养老服务风险评估关键技术与风险防控规范化”(项目编号:2020A1515010689)资助。

猜你喜欢
菠萝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金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4:02
菠萝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交通运输标准化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