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监管下的企业活跃度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

2025-02-20 00:00:00但倩誉黄荣
中国标准化 2025年4期
关键词:政府监管指标体系

摘 要:创业创新的社会热潮带动了企业数的激增,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监管风险。基于企业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评估测算企业活跃程度,能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是识别和防范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其中,构建企业活跃度监测指标体系是开展企业活跃度监测的核心,是一项基础性研究。融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将为有效开展企业活跃度监测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政府监管,企业活跃度,企业全生命周期,指标体系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4.004

0 引 言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稳定宏观经济的关键力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经营主体尤其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2015年3月,国务院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调研原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企业活跃度概念,并强调有效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性。2017年7月原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工商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企业活跃度分析工作的通知》(办字〔2017〕12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或市场监管部门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社保机构、互联网等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量化,以‘企业活跃度’指标值反映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在推进创新监管和构建智慧监管机制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市、广东省、陕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西省、福建省等省市开展了对企业活跃度的“先行先试”,并发布了基于其区域内的活跃度分析报告。从各地区现有研究结果看,企业活跃度的测算思路基本遵循了《通知》中给出指标体系及算法模型。

监测企业活跃度,量化跟踪企业经营状况,是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1]。本文基于市监系统、政府相关部门涉企信息以及部分互联网数据信息客观实际,以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为原则,深入探讨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对三种不同的方案分别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活跃度监测的持续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1 《通知》中给定的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解读

《通知》中提出的《企业活跃度分析指标体系和算法模型(V1.0)》,以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汇集的数据为基础,结合其他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及互联网数据等外部补充,综合设计了指标体系。以湖北省为例,数据主要来源于省经营主体登记系统(基本数据)以及省大数据能力平台(外部补充)。

指标体系由三类信息构成:企业属性信息、经营状态信息和经营活动信息,共计21项具体指标。企业属性信息用于平衡不同属性企业的个体差异,具体调节参数详见《通知》中的“调节参数说明”章节。经营状态信息和经营活动信息的权重分别为0.7、0.3,形成了以经营状态指标为主、经营活动指标为辅的整体格局。

(1)经营状态指标包括“国税纳税状态”“地税纳税状态”“社保缴存状态”和“公积金缴存状态”4项(见表1),具体以是否纳税、是否缴纳社保以及公积金进行赋值(0、1)。此外,经营状态指标与活跃度呈正相关,即数值越大、企业的活跃程度越高。

(2)经营活动指标包括“企业登记信息”“企业投资信息”以及部分“欠缴社保、公积金”等负面信息,此外,还综合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考量(见表2),共计14项指标。

1.2 数据来源途径

《通知》中的指标数据来源途径为湖北省经营主体登记系统和该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湖北省经营主体登记系统是本方案中经营活动指标的主要数据信息来源,包括由企业自行报送的年报信息和即时信息、以及许可登记信息。湖北省大数据能力平台由该省发展改革委会员牵头搭建,实现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是本方案中经营状态指标的主要数据信息来源。

1.3 方案评价

大数据技术与政务管理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对海量政务信息数据的应用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引擎。企业活跃度模型的发布,不仅融合了多维度的政务数据、也整合了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更推动着社会治理从传统的定性分析向更精确的定量分析转变。具体指标体现为:

(1)依托已建成的各数据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涉企数据资源。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状态的持续监测,构造企业活跃度指数与各动态指标的关联模型,具有完备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该方案的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市监系统内部的湖北省经营主体登记系统以及湖北省发改委牵头建设的湖北省大数据能力平台系统,个别指标源自于互联网上的共享信息,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为分析企业活跃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该方案还细致考虑了企业属性的多样性,通过引入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等因素作为调节参数,有效平衡了不同企业间的活跃度差异,这种综合考量使得活跃度计算模型更加科学和理性,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2 以企业生命质量理论建立指标体系

2.1 指标结构设计和依据

锚定企业在履行其基本职能时所采取的行动,并以在此活动中产生的信息痕迹为基础,建立企业活跃度指标体系。该方案聚焦于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创造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运作、营销、财务/会计三大关键领域,捕捉与企业基本职能实现相关的数据痕迹,构建出贴合企业全生命周期实际的企业活跃度监测模型。该方案是将企业活动置于整个社会和市场空间的背景下,以企业为主体,捕捉其为维持生存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和行为,体系内容丰富、时效性强,但在设计和数据的获取方面存在较大挑战。

从企业生存基础出发,不论是公司、抑或是团体,都必须实现生产/运作、营销、财务/会计三种基本职能,这是所有组织生存的基石[2]。具体来说,生产/运作职能涉及产品制造、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改进等[2-3];营销职能则体现在创造需求,为产品或服务承接订单,包括创造、传播和交付客户价值的过程以及管理客户关系[4-5];财务/会计职能则涉及组织运转绩效、支付账单以及资金筹集等[2-5]。通过抓取企业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这三类痕迹指标,用以把握个体乃至整体企业的发展质量。

2.2 三类指标体系及其数据源

(1)生产/运作职能维度及其数据源。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来看,生产/运作维度包括战略制定、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流程分析、选址、布置设计、人力资源和工作涉及、供应链管理、库存与物料和需求计划、短期作业计划、设备维护11个决策点。考虑到信息获取及数据可得性,可设置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等作为本子体系下的一级架构。产品设计分为投产产品、知识产权,主要指标有纳税额、销售收入、专利等;质量管理分为鉴定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主要指标有企业经营状态、是否纳税、变更申请、行政许可获得情况、年报公示以及处罚情况;人力资源分为员工需求、雇员数量,主要指标有社保、公积金等以及招聘情况、从业人员数等。

此类数据获取的难度不大,但来源渠道多样,具体而言,纳税总额、销售收入、从业人数等指标来源于市场监管部门,譬如年报以及经营主体登记系统;专利情况由国家专利局归口;税收、社保、公积金的缴存情况则来源于税务、社会保障以及公积金管理中心等行业主管部门;处罚情况来源于所有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因此,数据获取需要在前端解决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数据格式的适配性等问题,以大数据能力平台为依托,加强行业主管部门间的配合协作。

(2)营销职能维度及其数据源。营销包括制定营销战略、营销计划、获取营销洞察、与客户建立起联系、塑造强势品牌、设计市场供应物、交付价值、传播价值、实现长期成长8个决策点。考虑到信息获取及数据可得性,将塑造品牌、与客户建立联系设置为本子体系下的一级指标。塑造品牌强关联于分支机构成立;与客户建立联系,以当下的互联网网站/网点开设情况反映。

本职能所涉及数据信息由市场监管系统提供,具体来说分支机构成立情况来源于湖北省经营主体登记系统、网站/网点开设情况来源于年报获取。

(3)财务/会计职能维度及其信息源。本维度包括利用会计系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以提高公司效率、筹集需要的资金、评价公司相对于同行业企业的经营效果、评估所有重大的投资决策4个决策点。同样,考虑到信息获取及数据可得性,以筹集资金、经营效果评价、投资决策评估作为该字体系下的一级架构。具体而言,筹集资金包括负债总额、股权转让;经营效果评价表包括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投资决策评估包括资产总额、对外投资信息、对外担保信息。

本部分数据信息均由市场监管系统提供,来源为湖北省经营主体登记系统及年报系统。具体而言,对外投资信息数据渠道为湖北省经营主体登记系统,其余数据来源均为企业年报系统。

2.3 方案评价

从理论上讲,基于企业生命质量理论建立的指标体系方案,对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测度更贴近企业经营实际,全面测度了企业全生命周期。

(1)兼顾局部动态和整体经营表现。不仅在微观层面上从企业的生产/运作、营销、财务/会计三大维度考察了单个企业的生命价值,且映射到宏观、乃至整体企业的生命质量,完整展示出企业运行的现实情况。

(2)完善的指标构成。指标设计相对完整,数据大多来自市场监管系统内部已建成的湖北省经营主体登记系统以及年报系统、部门数据来源于湖北省大数据能力平台,可靠性和权威性较高,以此做出的成果分析,在各级政府中易被接受和认可。

此外,该方案因指标涉及数据信息的归口部门较多,信息来源较为广泛,具体指标和权重确定、指标取值方法、数据来源途径以及算法模型等仍需进行深入探究。

3 以原工商总局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完善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及框架

该方案旨在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以适应市场监管的全局需求,同时兼顾企业内部生命周期。在广泛的数据调研基础上,所有数据指标均是在现有信息条件下,以数据资源的可获得性为基础而建。指标体系共分为五大类:可靠性指标、经营性指标、财务性指标、外部性指标和修正性指标,形成了以市场监管参数为主、各行业主管部门参数为辅的评价逻辑结构。以原工商总局指标体系为蓝本,具体如下:

(1)可靠性指标。源自《通知》中的企业属性指标,主要指企业自身登记备案情况,由经营期限、登记状态构成,可看作定性指标,用于剔除部分已歇业、清算、注吊销的企业样本。

(2)经营性指标。整合《通知》中的“经营状态指标”以及“经营活动指标”,细分为企业动态、税费缴纳、年报信息、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认证事项、规模动态等7大模块。企业动态主要包括登记事项变更、(实缴资本/注册资本)变更等;税费缴纳包括纳税总额、同比增长率等;年报信息包括是否按时年报、是否全零申报、数据是否异常;人力资源包括社保缴纳、公积金缴纳、企业员工数、企业员工同比增长率;知识产权[6]包括有效注册商标、有效授权专利等;认证事项主要是获得管理体系认证或服务认证证书;规模动态主要包括分支机构的成立、注吊销情况。

(3)财务性指标。纳入方案二中的“财务/会计”,二级指标包括资金指标以及投资指标。具体来说,资金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同比增长率、利润总额、净利润、所有者权益、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负债总额、股权转让、对外担保;投资指标主要指对外投资信息。

(4)外部性指标。本指标主要考虑到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动、以及社会面的网络舆情。具体来说,本体系主要由监管情况、网络宣传两方面构成。监管情况包括监管部门行政处罚、诉讼情况、行政检查情况、12315等平台投诉情况;网络宣传包括企业全程互联网新闻搜索、发布招聘情况、招投标情况、网站网店动态。

3.2 数据获取途径

(1)“登记备案”以及“企业动态”等数据,来源于湖北省市场主体登记系统,可在省局数据中心协调下直接获取;年报信息、财务性指标等均来自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下的年报系统。以上数据均来自于市场监管系统内部。

(2)“社保缴存”“公积金缴存”,该指标数据可以通过与税务、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合作获取;有效授权专利来源于专利局数据、获得管理体系认证或服务认证证书由国家认监委统一归口、可向上申请数据接口;监管部门行政处罚、行政检查情况、诉讼情况等均来源于省发改委大数据局推送。

(3)“网络宣传”依赖于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爬虫获取,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痕迹以及在各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的中标情况、亦或网站网点的信息更新情况。

3.3 指标增设及获取途径

该方案下“监管情况”主要参考了信用惩戒思路,对企业的活跃程度起反向作用。设计基于发改委牵头的大数据能力服务平台已建成,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上初见成效,因此可在现有已经公开的信息中选择设计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指标的全面性。

(1)与组织设立相关的活动动态指标,主要涉及分支机构设立、变更、备案、迁移等数据。该指标基于《通知》中阐述的与组织设立相关的指标,并考虑到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登记备案有关活动,总体纳入“企业动态”。

(2)与监管相关的活动动态指标,主要涉及监管部门行政处罚、行政检查情况、诉讼情况等数据。数据可从实施行政活动的相关部门获得。从发改委牵头搭建的“大数据能力服务平台”能够获取相关信息。

(3)与认证认可活动相关的活动动态指标,主要涉及围绕产品、环境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的认证认可申请数据。该项数据可通过国家认监委获取相关数据信息。

(4)与权益产权相关的活动动态指标,主要涉及专利以及商标或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注册申请等信息。国家机构改革后,有效授权专利归口专利局、商标相关数据信息在市场监管部门管理的信息系统中。

(5)与资金相关的活动动态指标,主要涉及股权转让、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等各类融资活动信息。此类资金相关等活动信息掌握在银行系统,由于银行信息的保密要求,与其互联互通进行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协调难度较大。此类数据可从市场监管部门的年报系统获得,但缺点在于年报时间较为滞后,系统更新以年为周期。

(6)参加招投标、网站网店的信息更新和广告推广、人力资源招聘宣传及其活动等活动。该类数据可通过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网平台进行抓取。

4 结 语

考察企业经营活跃度有助于客观分析企业主体的生存能力,为深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为有效发挥研究的应用价值,提升分析的有效性,建议对于活跃度监测采取审慎态度。

参考文献

[1]范国升.“三化赋能”激发市场活力 河北沧州市全力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J].中国质量监管,2022(12):48-49.

[2]HEI ZER J, R ENDER. Operations management[M].NewYork: Pearson, 2014: 44-67.

[3]CHASE R B, JACOBS F R, AQUIL ANO N J, et al.Operations and supply managemen[M]. New York: Pearson, 2014: 42-49.

[4]KOTLER P, KELLER K. Marketing management[M]. New York: Pearson, 2012: 33-47.

[5]HEIZER J, RREMDER B. Operations management[M].New York: Pearson, 2014: 65-72.

[6]方杰炜,施炳展.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42(12):77-93.

作者简介

但倩誉,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理论研究。

黄荣,通信作者,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政府监管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辽宁经济(2017年6期)2017-07-12 09:27:32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关于网约车法律规制的思考
法制与社会(2017年1期)2017-01-20 21:01:19
公共服务外包该“放”什么,“管”什么
人民论坛(2016年38期)2016-12-23 09:26:20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若干思考
广州市小产权房的现状与出路研究
环保投入、政府监管与大气污染防治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25:26
政府在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商(2016年15期)2016-06-17 15:27:40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