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市增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积极响应我国关于动物疫病净化的战略部署,以奶牛养殖企业广州市穗新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试点,成立技术专班,制定净化路线,多次到场指导公司完善防疫设施设备及各项制度,于2024年3月成功创建国家级无布鲁氏菌病小区。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公司在无疫小区创建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技术要点,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建设无疫小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验;奶牛;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病原体为布鲁氏菌,可侵袭牛、羊等家畜,使其出现不孕、流产、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还可通过消化道、黏膜和呼吸道等多种途径感染人类,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得知,2022年我国布病发病人数攀升至66 138例,疫情形势严峻;而全球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接收的布病病例报告约为50万例[1]。为从根本上遏制布病等动物疫病的扩散,2010年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意见》,提出动物疫病净化对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意义。历经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防控策略与净化技术持续创新,成功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及无疫小区,有效切断了布病等疫病的传播途径。然而,与北方牛羊养殖密集且布病净化技术相对成熟的区域相比,广东省作为布病的非免疫区,其净化路径与技术需求呈现出独特性。
1 基本情况
增城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用地占比84.91%,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公司坐落在增城区仙村镇,占地1 239亩,由养殖生产区、绿色果蔬种植示范区、坑塘水面区等多个功能区组成,拥有良好的绿色生态养殖环境和科普体验环境。公司现有荷斯坦奶牛2 400余头,配备现代化牛舍16栋,2×16位并列式挤奶生产线2条,自控式恒温贮奶缸4个,以及科湃腾精准饲喂系统和牧兴邦牧场管理系统和帝波罗挤奶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管理系统,年产鲜奶约1万吨,是风行牛奶高端奶产品“仙泉湖牛奶”的现代化奶源基地。
2 净化路线
2.1 摸底调查
根据动物流行病学原理,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养殖场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开展生物安全评估,选择合适的病种开展净化。经实地调研,公司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邻水,距离周边村庄1.5公里以上、距离主干道3公里以上,距离广州市区约50公里,周围3公里内无其他奶牛养殖场、屠宰场及无害化处理场,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净道污道分离,设置消毒池、污水处理站及无害化处理设备,近十年未发生布鲁氏菌病疫情,并于2022年获评省级牛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动物疫病净化场,具备创建无布鲁氏菌病小区的基本条件。结合场内外疫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广州市增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增城区动监所)选定该公司开展无疫小区建设工作。
2.2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结合场内外疫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增城区动监所制定“坚持自繁自养,外防输入,内防感染”的防控策略,多次指导公司完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通过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防疫设施设备、严格执行洗消程序和无害化处理、建立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和应急预案等措施,形成有效闭环管理,阻断外部疫病传入和内部疫病扩散风险。
2.3 监测净化
采用“官方监测+企业自检+常态监管”的方式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增城区动监所每年对穗新牧业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企业定期自检,强化监督巡查、培训指导等监管措施,确保维持无疫状态。
3 经验与做法
3.1 组建专班专攻专研
为推进无布鲁氏菌病小区的建设工作,增城区动监所统筹1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多次现场宣传,发放宣传手册,宣贯动物疫病净化的科学依据、实践成效及保障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工作积极性。净化工作开始后,专班人员多次深入一线,到场定向把脉、分类施策,建立问题排查与整改机制,对企业的物理屏障、免疫预防措施、无害化处理制度、人流物流管控等方面逐项排查,形成问题清单,实行销账式整改,切实提高其疫病防控能力。
公司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由畜牧兽医专业或从业十年以上人员组成,负责制定生物安全计划,定期对养殖场以及生物安全的风险关键点进行审核,给出风险管理建议,并督促落实生物安全计划,实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3.2 全面监测强化监管
增城区采用“官方监测+企业自检+常态监管”的方式开展动物疫病净化监测工作。官方监测由增城区动监所进行,实行日常与应急监测、全面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动态监测机制。定点监测即由增城区动监所每年对公司适龄奶牛开展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全群监测,监测结果见表1。此外,增城区动监所每年对辖区内所有易感动物生产单元实现监测全覆盖,在2019~2023年开展畜类布病检测70场次,覆盖现有畜类养殖场,检测样品共10 187份,结果全为阴性。
企业自检由公司定时检测,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对场内奶牛监测抽样共3 958份,包括主动监测样品3 730份、被动监测样品228份(公司化验室内控自检193份,抽送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比对35份),样品牛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同时,增城区动监所强化巡查监督职责,2021~2023年共出动16 529人次,巡查畜禽养殖场7 281场次,对辖区内所有养殖场全覆盖式监管,确保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3.3 严格管理外防输入
第一,种源管理。
公司于2008年8月建场,2013年从新西兰引进498头荷斯坦奶牛,2015年从智利引入300头荷斯坦奶牛,均隔离观察45天并检疫合格后方入场混群。2015年后再没有引进牛只,采用自繁自养方式进行扩群。奶牛配种采用的进口冻精一般来自美国、加拿大或意大利,进口时海关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要求实施检疫,检疫结果合格,种源管理情况见表2。
第二,饲料管理。
公司饲料苜蓿草、燕麦草购自海外,采用船运方式到达口岸后,海关按要求对其进行检疫熏蒸,再通过汽运方式运送至公司;裹包青贮主要采购自河北、湖北等非疫区种植基地,采用船运方式到达港口后,再通过汽运方式运送至公司。所有运输饲料的车辆进入牧场前,通过消毒池及喷雾消毒通道对其进行全面消毒。公司定期对各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饲养质量。
第三,消毒管理。
公司每月至少1次全场消毒,对渠沟、道路、花圃人工手撒石灰粉、漂白粉,或用机械喷洒戊二醛、过氧乙酸等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消毒药物。牛舍每周消毒3次,对牛床、牛舍运动场等通过手撒石灰,漂白粉等方式消毒。每批犊牛转移场地后消毒,带牛的犊牛笼每周至少消毒1次。
场区通道入口设置防疫标志,货车通道配有1套立体消毒设备和1个地面消毒池,包括全车消毒设备和车轮消毒池,车辆进入生产区前,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设备和消毒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以保证对进出车辆的消毒。人员通道设置洗手盆、更衣室、消毒间,确保外来车辆、人员消毒到位。公司制定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对人员进出均有明确的规定,外来人员必须提前预约,有明确的访问对象,否则不予放行。员工进入生产区,先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和水鞋,进入消毒间通过消毒喷雾、脚踏消毒池,并按程序洗手后再进入生产区。除送货车外,外来车辆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经批准的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时,必须经过消毒,并按指定路线行驶。
3.4 完善制度内防感染
第一,制定免疫方案。
公司制定详细的免疫方案并严格执行,对高致病性牛流行热、牛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与传染性鼻气管炎等4个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免疫程序见表3。
第二,无害化处理。
公司在增城区动监所的指导下,制定无害化处理制度,死亡牛只、病死牛、胎衣等投入处理设备粉碎仓内进行粉碎,再经过加热至100 ℃以上熟化,熟化后投入稻糠等辅料和菌种进行发酵,生产有机肥。污水经公司自有污水处理中心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固体粪污经固液分离后,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清运并制成有机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第三,消毒卫生。
场区由专人负责废弃物料、残渣清理和容器的卫生,配备垃圾收集装置,定期由专业垃圾处理机构外运处理。公司范围内不准饲养家禽、狗、猫等畜禽动物,不准私人种植作物等。每月至少4次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灭“四害”(老鼠、蚊子、蟑螂、苍蝇)工作。
4 净化成效
2024年3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764号公告,广州市穗新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非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小区,标志着增城区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成为区域内的标杆案例,为增城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公司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经济效益见表4。由表4可知,通过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公司2021~2023年共节约成本461万元,年均产奶量提升999.5吨/年,新增销售额839万元、新增利润94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5 净化工作意义
布鲁氏菌病作为严重威胁奶牛健康与区域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其防控与净化对于区域管理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环境病原和死淘畜禽量、降低资源消耗与经济损失,还可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生产更健康、更安全的动物产品,增强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实现增产增收。与本文类似,韦玉庆等[2]通过开展牛结核病、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使广西鹿寨县某奶牛场奶牛生产性能提高约7%,每头奶牛产值增加约0.315万元,节省兽药成本3 000余元。曾军辉等[3]开展口蹄疫、布病、结核病净化工作,使广西某奶牛场每头奶牛增加产值2 600余元。
净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广州市增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从初期的摸底调查、常态监管,到中期的技术指导、监测净化,再到后期的资料准备、现场评估,全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确保无疫小区建设的高质量完成。穗新牧业成功申报无布鲁氏菌病小区,为广东省其他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奶牛养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激励更多企业加入布鲁氏菌病等动物疫病的净化行列中来,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Liang P,Zhao Y,Zhao J,et al.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7-2016[J].BMC Infect Dis,2020,20(1):249.
[2] 韦玉庆,韦玉姣,邓少立.规模奶牛场主要疫病净化技术路线及示范推广效益分析——以广西鹿寨县为例[J].中国乳业,2024(07):54-58.
[3] 曾军辉,郑瑜燊,韦海芬,等.规模奶牛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实践与思考[J].广西畜牧兽医,2024,40(02):68-69.
收稿日期: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