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流行规律与预防措施研究

2025-02-20 00:00:00王桂明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1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

摘要: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支原体感染、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家禽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内。该病不仅对家禽生产性能造成显著影响,还能导致高死亡率、发病率及生产效率下降。本文通过分析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影响因素,探讨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并提出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策略、环境管理优化、饲养密度控制、早期诊断与隔离以及药物治疗与免疫调节。

关键词:家禽慢性呼吸道病;流行规律;预防措施;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CRD)是由支原体感染、细菌、病毒等多重病原引起的一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鼻涕分泌增多及生长发育受阻等临床症状。此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其发病率与传播速度较快,严重威胁着家禽生产的健康与安全。家禽慢性呼吸道病不仅直接影响家禽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产蛋率,还会导致明显的经济损失。由于疾病的潜伏期较长、症状隐匿且具有复发性,常常导致难以有效识别和早期干预,给疾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家禽慢性呼吸道病成为家禽养殖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1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的流行病学特征表明,该病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发病率受多种环境和管理因素的显著影响。CRD主要由支原体引发,且常与其他病原如大肠埃希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发生混合感染,导致病程加长并增强病原的传播性。CRD的流行通常表现为长期潜伏期和隐性感染,病禽可在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将病原传播至其他健康个体,因此该病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传播速度。流行区域的分布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这些地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变化会加剧病原的生存与繁殖。此外,家禽群体的饲养密度、环境卫生状况以及通风条件等管理因素是决定慢性呼吸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过高的饲养密度和不良的通风环境有助于病原的传播和积聚,增加了疾病暴发的风险。家禽群体的免疫状态也显著影响CRD的发生与流行,免疫抑制、营养不良或应激等因素常导致鸡群易感性增加。因此,CRD的防控需要综合考虑病原、环境、管理等多因素的交互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策略[1]。

2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环境因素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温湿度、空气质量、通风条件等对支原体的生存和传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湿度过高的环境会为支原体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湿气能够保持空气中微生物的活性,使得病原更容易通过空气传播。空气质量是影响家禽呼吸道健康的关键因素,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及病原物质的浓度会直接影响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功能,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家禽的气道防御能力下降,易受到支原体及其他细菌、病毒的侵袭,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通风不良的养殖环境尤其容易导致病原积聚,空气中氧气供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加剧了呼吸道压力,使家禽的免疫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进一步提高了CRD的感染风险。在密闭或半密闭的鸡舍内,病原通过气溶胶传播,容易在人群中迅速扩散,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与饲养密度密切相关,密集饲养往往导致通风系统的负担加重,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病原积聚和免疫力下降,因此合理的环境控制对于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2]。

2.2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在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的发生与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禽的饲养密度是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高密度的饲养模式易导致家禽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为支原体等病原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密集饲养还会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增加病原在空气中的浓度,进一步加大了CRD的发病风险。与此同时,饲养环境中的卫生状况、清洁消毒频率以及垃圾处理等环节的管理不善也是引发CRD的主要因素,环境中积累的病原物质、粪便污染、废水未及时处理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疫苗接种的管理同样对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接种程序不规范、疫苗质量不合格、免疫时机不当或接种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管理中的应激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家禽在运输、换舍、疫苗接种、饲料变化及环境变化等情况下容易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导致家禽的抗病能力下降,使得支原体等病原能够更容易地侵袭健康家禽,特别是在换季或天气极端的情况下,管理不到位时更容易导致疾病暴发。

3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控措施

3.1 疫苗接种策略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防控策略中,疫苗接种被认为是最为重要且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用于CRD防治的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疫苗的选择应根据养殖环境、免疫需求及疫苗效果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疫苗接种的时机、频率和剂量直接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显得尤为重要。在免疫计划中,疫苗接种的时机通常选择在家禽幼龄时进行初次免疫,以确保早期获得免疫保护,并根据疫苗类型与免疫程序,进行定期的强化免疫以维持免疫水平。同时,随着疫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由于其特异性强、免疫效果持久、避免了疫苗接种后反应等优点,逐渐成为CRD防控的重要选择。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疫苗的选择与管理,加强疫苗质量控制,避免因免疫失败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表1。

表格中所示的数据表明,基因工程疫苗在免疫效果上表现较为优异,且在疫苗失败率方面较低,这表明基因工程疫苗具备较强的长期免疫保护力。对于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虽然初免后免疫效果较好,但强化免疫后的免疫效果与基因工程疫苗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且疫苗失败率相对较高。疫苗的覆盖率对免疫效果至关重要,高覆盖率能够确保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从而有效减少CRD的

传播[3]。

3.2 环境管理优化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防控除了依赖疫苗接种与免疫管理外,环境管理优化在疾病控制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环境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减少疾病的传播与蔓延。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包括温湿度控制、通风系统优化、空气质量改善以及污染源的有效处理等,均对CRD的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湿度与低温环境有助于支原体等病原的存活及传播,而过高的温度或湿度会使家禽的呼吸系统受到额外的压力,进而降低其免疫功能,因此,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对家禽的健康至关重要。通风不畅的环境容易导致空气中病原浓度积聚,从而加速疾病的传播。有效的通风系统能够确保空气流通,降低病原负荷,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家禽的免疫能力。空气质量是另一重要的管理因素,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积聚不仅对家禽的上呼吸道造成刺激,还可能削弱其免疫屏障,使其更易感染病原。因此,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定期清理养殖场中的废弃物和有害气体排放,是预防CRD的关键环节。此外,优化饲养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管理也是有效防控CRD的基础,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常通过水源、饲料或粪便传播,做好日常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能够显著减少病原载体的存在,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如表2。

表2所示的数据表明,优化环境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率,通过温湿度控制、通风系统优化、空气质量改善和清洁消毒等措施的综合应用,不仅可以减少病原的存活与传播,还能够有效提升家禽的免疫功能,降低疾病传播速度,进一步促进CRD的防控效果。特别是通过优化多项环境管理措施,家禽群体的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整体免疫力增强,从而为CRD的防控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3 饲养密度控制

饲养密度控制是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防控中的关键环节,过高的饲养密度不仅直接增加家禽间的接触机会,还会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进而为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高密度养殖环境会导致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和温度的控制更加困难,病原微生物浓度增加,家禽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显著提高感染的风险。在密集饲养情况下,家禽群体承受着较大的应激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其生长性能,还会使其免疫系统处于低效状态,降低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增加疾病暴发的概率。因此,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不仅有助于优化养殖环境,减少空气中的病原负荷,还能有效降低家禽的应激水平,增强其免疫力,从而减少CRD的发生和蔓延。有效的饲养密度管理要求养殖场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的家禽需求,合理设置每平方米的家禽数量,保证每只家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保持适宜的空气流通与温湿度水平,降低密集饲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生产效益的

目标[4]。

3.4 早期诊断与隔离

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防控过程中,早期诊断与隔离措施是有效阻止疾病蔓延的关键环节。由于家禽慢性呼吸道病具有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且易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的特点,往往在病禽出现显著临床症状之前,病原体已经在群体中悄然传播,形成隐性感染源。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早期诊断是阻止CRD扩散的首要步骤。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应用,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等上呼吸道不适,然而这些症状往往较为轻微,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早期诊断不仅有助于及时隔离病禽,还能防止病原通过空气、粪便或直接接触传播至其他健康家禽群体,从而有效减缓疾病蔓延的速度。在确诊病例出现后,及时隔离至关重要,病禽应立即与健康家禽群体分开,并在专门的隔离区域内进行观察与治疗。隔离不仅能减少疾病的直接传播,还能为病禽提供相对安静的治疗环境,避免环境应激对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5 药物治疗与免疫调节

在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防治中,药物治疗与免疫调节是至关重要的干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控制支原体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药物治疗主要依赖于选择性抗生素的应用,针对家禽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常用药物包括泰乐菌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支原体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支原体的繁殖,缓解家禽的临床症状。药物的选用需要根据病原的敏感性进行精准匹配,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免疫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增强家禽的免疫功能,减少支原体感染的易感性与复发率。免疫调节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方面通过接种疫苗增强家禽对支原体及其他呼吸道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免疫增强剂,提升家禽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其全身抗病能力。疫苗接种不仅能显著提高家禽的免疫屏障,减少感染发生率,还能减轻疾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传染源的负担,免疫增强剂的使用能够调节家禽的免疫系统,减少应激反应的负面影响,提高其对病原的抵抗力[5]。

结语

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的防控措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控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科学的流行病学分析,明确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高危期与易感群体,合理制定防控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将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降低经济损失,提高家禽的生产效率与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常鹏.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08):64-66.

[2] 王小波.“禽咳灵”治疗鸡鸭慢性呼吸道病的临床诊断探讨[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04):94-96.

[3] 卢丰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10):92-93.

[4] 樊常永,罗荣龙,彭秀丽.中药防治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05):171-173.

[5] 周旭.鸡慢性呼吸道病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07):130-131.

收稿日期:2024-12-04

作者简介:王桂明(1980—),男,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26
冬枣树冻害调查及预防措施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22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1-09 11:15:07
Cartoons
Special Focus(2019年10期)2019-11-26 11:42:58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可摘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