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的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们主要寄生在牛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上,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最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出血性肠炎,这使得牛只表现出剧烈的腹泻和出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关键词:牛,球虫病,防治
1 研究背景
在牛的肠道中寄生着14种球虫,这些球虫对牛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国内现有的相关资料表示,目前被报道出的牛肠道寄生虫有11种,其中包括邱氏艾美耳球虫、怀俄明艾美耳球虫、加拿大艾美耳球虫、牛艾美耳球虫、奥博艾美耳球虫、亚球艾美耳球虫、柱状艾美耳球虫、巴西艾美耳球虫、皮利他艾美耳球虫、椭圆艾美耳球虫和阿巴拉艾美耳球虫等。而在这些众多的球虫种类中,邱氏艾美耳球虫、奥博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这三种以其高感染率而受到颇多关注。
未成年的小牛由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成熟,所以对于球虫具有更强的易感性;成年牛虽然可能感染球虫,但通常呈现隐性感染状态,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一旦球虫感染进入牛体内部,它们将会破坏牛体内的肠道上皮细胞,从而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严重情况下,球虫还会引发剧烈的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有时甚至直接导致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流行病学
在现代化的牛场中,7周龄到6月龄的犊牛多发,断奶、并群、引牛后易发生球虫病(引进牛会把球虫传染给当地牛只)。成年牛因反复感染产生了免疫力,有较强抵抗力,很少发生球虫病;但是成年牛一般是球虫的携带者和卵囊排除者(成年牛与犊牛分开饲养)。牛球虫宿主特异性强,只感染牛,不感染人和其他动物。
3 临床症状
牛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奶牛健康的疾病,它可以根据病情的发展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被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个主要类型。急性型球虫病通常发生在10~20日龄的犊牛身上,而慢性型则多发于30日龄以上的个体。这两种类型的病症都有一个共同的潜伏期2~3周。
3.1 急性型球虫病
急性型球虫病的最主要特点是发病迅速同时来势凶猛。患病初期,犊牛会出现异常的大便现象,如排出血水样物质,同时食欲大减,体温无明显升高;然而到了第二天,情况就急转直下,它们会表现出排便次数频繁且量大,伴随着少量血水排出,头部低垂,耳朵耷拉,精神不振,结膜(眼球周围的透明薄膜)变白,喜卧,而且站立不稳定。此外,体温偏低,会引起呼吸困难,最终导致死亡率升高。从现有的相关资料来看,急性型球虫病的病死率可高达40%,而即使在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达到2%~10%。
3.2 慢性型球虫病
慢性型球虫病一般在30日龄以上的犊牛期比较常见。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患病犊牛的饮食欲基本正常,体温变化幅度不大,但是在粪便中会含有一点血丝或者血水。进入疾病发展中期后,则会发现患病犊牛会排出大量血水,同时还会存在大量肠道黏膜,犊牛每日的排粪次数也会有明显的增加。在这个时候,患病犊牛的精神状态会明显变差,而体温也会有所上升,通常为39.8~40.5 ℃。等到了疾病发展的后期阶段,患病犊牛眼观状态会更加沉郁,几乎丧失食欲和饮欲,体温下降明显,心率上升,病犊的可视黏膜会变得苍白,同时也会伴有贫血的症状出现。排尿频率不仅明显减少而且还会出现血尿,伴随着恶臭味。一般这种情况下,患病犊牛都会卧地不起,外形消瘦,被毛杂乱无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话,同样也会面临高死亡风险。
3.3 小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的牛球虫病,都需要兽医密切关注,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由于这种疾病对犊牛的成长发育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及早发现、有效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在实际生产中,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同时进行彻底的环境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动物。
4 诊断方法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发现犊牛存在日增重偏低、生长缓慢、被毛杂乱无光泽,且伴有腹泻及血便。
实验室检测(一)
镜检:取患病牛的粪便或直接在直肠刮取分泌物进行涂片镜检,可以看见球虫卵囊。
实验室检测(二)
费勒鹏法(也叫饱和盐水漂浮法):取病牛粪便加饱和盐水进行混匀,铜筛过滤静置后,观察是否有虫卵上浮,同时蘸取液膜抖落在玻片上,镜检虫卵是否为球虫卵囊。
5 治疗手段
目前有多种药物可以预防或者治疗球虫,比如盐霉素、妥曲珠利、氨丙啉以及磺胺类药物等。
针对不同抗球虫药的特点,兽医专家提出以下专业建议。
一是预防性给药治疗。对于所有存在感染风险及已确诊为球虫病的犊牛,必须立即进行抗球虫药物的预防性给药治疗。这个预防性给药治疗过程应当进行至少28 d,经过诊断确定犊牛完全康复且免疫系统得到有效增强后,才可终止疗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当球虫病呈现流行趋势时,往往也会出现畜群过度拥挤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动物的健康状况非常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治疗期间,我们也需要格外注意饲养环境方面对动物造成的影响,应当减少治疗期间患病动物的群体饲养密度,尽量避免动物群体集中在有限的畜栏中,出现群聚现象,同时也要保持患病动物的圈舍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确保圈舍通风良好,地面干燥易于躺卧。
二是球虫病暴发时的管理措施。当球虫病在畜群中出现暴发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先确定患病牛只的数量,然后对所有已经受到感染的牛只进行紧急隔离,保护好健康牛只,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对于受感染已经隔离的牛只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痢疾治疗和缓解炎症治疗,帮助病牛快速恢复;而在重症病例治疗方面,我们需要更加严谨和耐心,因为重症病的病程会更长,需要持续进行3~5 d的强化液体治疗,并且根据病情需要在合适时机辅以适当抗生素进行支持性治疗。
6 预防措施
球虫病在畜牧养殖业中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它对牛只健康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都有着直接影响。正所谓“防大于治”,预防措施做得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饲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球虫病的发生概率。
6.1 提高犊牛机体的免疫力
提升犊牛机体免疫力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在饲料选用上,我们要优先选用高营养且易消化的饲料,增加犊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一步增强犊牛的体质,从而使犊牛对外来病原体的抵抗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是保持初乳的质量。由于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球虫抗体能够帮助犊牛免受感染,所以我们要确保犊牛摄入的初乳质量没有降低,通常我们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消毒剂来擦洗哺乳期的母牛乳头,避免环境中存在的球虫卵混入初乳中,从而保障初乳质量。
6.2 强化圈舍饲养管理
对成年牛进行分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成年牛往往携带球虫,这些球虫可以通过它们的粪便、尿液和其他排泄物进行传播。所以,应根据犊牛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分组,并根据圈舍的大小和条件,合理设置圈养密度。过高或过低的圈养密度都会增加球虫卵的积聚,从而加剧疾病的传播。
6.3 加强环境卫生管控
一是垫料及粪便处理方面。圈舍使用的垫料以及产生的粪便应当按照饲养密度进行定期处理,确保圈舍环境干燥、清洁。同时要对水源及食槽等可以接触到食物的地方多加关注,避免被粪便污染。而对于那些患病牛产生的粪便,应当集中起来进行深度消毒处理并拉运清除,防止其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二是消毒措施方面。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需要按时对饲养牛只的圈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和消毒,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对于曾经遭受过球虫病污染的运动场、圈舍和圈舍周边的设施设备,必须使用氯制剂或含有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确保以上场所及设备不会再次成为发病的诱因。
6.4 其他
一是定期开展驱虫工作。为了保障牛群身体健康,在每年的春季防疫以及秋季防疫时,都应该对所有牛只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驱虫。鉴于球虫对多种抗球虫药物的敏感性会随其生殖周期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实施驱虫时最好采用多药联用策略或轮换使用药物,这样不仅能提高驱虫效果,还能有效控制耐药性的发展,确保牛只健康成长。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同时也减轻了药物对牛只及其环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二是严格进行检疫工作。阻断疾病的输入也是预防球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所以养殖场从外地购入牛只时,需要关注外购牛只的健康情况,严格按照检疫程序对外购牛开展球虫病的筛查,防止外购牛只携带球虫病入场,从而确保原有牛群的健康与安全。并且,对于引进的新牛需要实行至少两个月的封闭式饲养管理,以彻底排除可能存在的疾病风险。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长效的检疫机制,按时对全场牛群进行检疫筛查,一旦发现潜在病牛,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总之,牛球虫病虽然是一种常见且棘手的寄生虫疾病,但通过科学的监测、合理的隔离措施以及及时的治疗方法,仍然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保障牛只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24-12-16
作者简介:王甜甜(1997—),女,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