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羔羊腹泻治疗中运用研究

2025-02-20 00:00:00李玉军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1期
关键词:中药治疗发病原因

摘要:羔羊腹泻是羔羊养殖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病情以急性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特征。在治疗方面,中药因其多靶点、低毒副作用及无药物残留等优势,逐渐成为羔羊腹泻治疗的首选。本文从羔羊腹泻的发病机制入手,探讨中药在治疗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羔羊腹泻;发病原因;中药治疗

近年来,随着中兽医学的发展,中药在羔羊腹泻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因其安全、高效、无药物残留等特点,成为绿色养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羔羊腹泻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探讨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提升羔羊养殖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1 羔羊腹泻原因以及临床表现

1.1 羔羊腹泻的症状

轻度腹泻型:以排出稀软粪便为特征,粪便呈黄白色、酸臭,尾根被粪便污染,排粪时表现腹痛,体温正常,食欲无影响,精神较好。

肠炎脱水型: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粪便稀如水样带有气泡,呈黄绿色、腥臭,内有脓性黏液及絮状乳或混有少量血液,腹痛剧烈,肛门失禁。病羔失水,被毛粗乱,食欲废绝,卧地不起,体温下降,体力衰竭死亡。

败血型:其特征是突然发病,步履蹒跚,倒地不起,口吐白沫,角弓反张,腹胀抽搐等神经症状,体温升高至41 ℃左右,腹痛呻吟,很少有腹泻症状,死前四肢滑动,呈游泳状。这种类型发病急,疗效差,死亡率高。

1.2 羔羊腹泻的病因

第一,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

细菌性感染是羔羊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由大肠埃希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等感染而引起,易发于冬春季节。大肠埃希菌感染通常分为肠炎脱水型和败血型。肠炎脱水型易发于7日龄内的羔羊,不及时救治,一般24~36 h内死亡;败血型易发于14~42日龄的羔羊,病羊体温可升高至41.5~42 ℃,精神萎靡,体重迅速下降,多在发病后4~12 h内死亡。沙门氏菌感染以肠炎脱水型多见,体温升高至40~41 ℃,经1~5 d死亡。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危害7日龄内的羔羊,感染通常由多重因素引发,如气候变更、饲养环境变化、饲料不干净等,导致羔羊应激,免疫力下降而感染。患病羔羊常在数小时内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

损失[1]。

第二,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

病毒感染是羔羊腹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常见病原包括黏膜病病毒和轮状病毒。黏膜病病毒感染多见肠炎脱水型,病羔羊表现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口腔黏膜会出现充血、糜烂,鼻孔、鼻镜也可能受到影响。腹泻也是主要特征之一,粪便呈水样,逐渐变得黏稠、恶臭。该病毒可经唾液、喷嚏、乳汁以及粪尿等传播,特别是在混养环境中,病毒的传播更为迅速,1月龄以内的羔羊易感。病羔可能会出现持续或间歇性的腹泻,体重减轻,生长发育受阻。小肠会有急性卡他性炎症,严重时会出现出血性、溃疡性乃至坏死性炎症,淋巴结肿大。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以轻度腹泻型为主,该病毒在不良环境中适应性极强,可在粪便中存活数天至数周,当羔羊免疫力下降时,就容易感染该病毒。感染后,羔羊会出现水样腹泻,导致发育不良,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因严重脱水而死亡。

第三,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泻。

寄生虫感染引发的腹泻通常具有慢性和流行性特点,严重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肝片吸虫感染后,羔羊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在7 d内死亡,轻度感染可持续2个月。线虫感染在12月龄以内的羔羊中较为常见,不同线虫种类引发的症状略有差异。感染夏伯特线虫会导致羔羊粪便中带黏液或血液,感染奥斯特拉线虫表现为间歇性腹泻。感染线虫病后,羔羊免疫力会下降,食欲缺乏,最终导致死亡。寄生虫感染的隐蔽性使其防治难度较大,因此需特别关注环境卫生和饲料清洁,降低感染寄生虫的可能[2]。

1.3 非传染性因素

主要包括母羊的健康状况、羔羊自身因素以及饲养管理的质量。母羊在妊娠和哺乳期间的营养摄入对羔羊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妊娠期母羊的饲料过于单一或缺乏必要的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可能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不良,出生后表现为体质虚弱,对环境应激敏感而出现腹泻。在哺乳期间,如果母羊的营养摄入不足或护理不到位,初乳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羔羊无法获得足够的抗体,容易在早期出现腹泻问题。若母羊本身患病,则可能通过乳汁或乳房皮肤的接触传播病菌,加剧羔羊的感染风险。新生羔羊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环境和营养的适应能力较差。出生7 d内的羔羊主要依靠母乳或人工喂养,如果喂奶的温度、质量或频率不稳定,也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导致羔羊腹泻的重要诱因。产房和羊舍的通风、湿度、温度、卫生都能直接影响羔羊的健康状况。过高的饲养密度也会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给羔羊带来应激反应,降低其免疫力。

2 羔羊腹泻中药治疗策略

2.1 急性、剧烈腹泻治疗

羔羊出现急性、剧烈腹泻时,症状发展迅速可能会危及生命,此时应按照清热解毒、涩肠止泻的治疗原则,快速缓解症状并控制病情发展。常用方剂包括木香、黄芩、栀子、车前子、杨树花等。木香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病羊因腹痛而产生的精神萎靡和食欲缺乏;黄芩和栀子则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止泻,直接作用于肠道感染源,减少炎症反应;车前子可以促进体内湿毒的排泄,同时具有止泻作用。杨树花能够涩肠止泻、化湿止痢,也能够健脾养胃,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制备方法是将这些药材研磨成粉末用开水冲调药粉,放凉后直接喂服,或者用成品的银黄提取物口服液、杨树花提取物口服液等,每只病羊每日灌服1~2次,持续3~5 d。对于症状较重的病羊,可以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配合抗生素和补液治疗,避免因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3]。

2.2 脾胃虚弱或非传染性腹泻治疗

当羔羊因脾虚湿热或非传染性原因引发腹泻时,需以清热燥湿、行气调中为主要治疗方向。此类腹泻常见于饲料变质、环境应激或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羔羊,病情相对温和但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方剂包括甘草、黄连、白术、砂仁等。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黄连清热燥湿,能有效解决因湿热导致的肠道问题;白术和砂仁在健脾祛湿、行气调中方面效果显著。这些药材需以煎汤的形式制备,用1.5 L水煎至0.5 L后,去渣取汁,每日两次灌服,每次20 mL,持续3~5 d。这种治疗方法能够稳步恢复羔羊的肠胃健康,并逐步减少腹泻症状。

2.3 饲喂不当引发的腹泻治疗

由于哺乳或补饲不当而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是羔羊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以及食欲缺乏。此类腹泻的治疗重点在于温脾开胃、通络止痛。推荐使用鸡内金、麦芽、神曲等药材,这些药材功效具有显著的健胃消食功能,可以有效改善羔羊因过量喂奶或饮食结构突变引发的消化不良。威灵仙和泽泻可以通过通络和渗湿排毒,缓解腹胀和肠胃不适,而干姜和车前子则帮助调节肠道温度,促进消化液分泌。这些药材煎汤后,按照每日两次、每次20 mL的剂量给病羊灌服,连续服用3~5 d。针对哺乳或补饲不当的情况,还需配合调整饲养管理,如减少喂奶次数或降低奶液浓度,逐步恢复羔羊的正常饮食节奏。

2.4 肠道寄生虫感染治疗

寄生虫引发的腹泻通常会导致羔羊长期的体重下降和发育受阻,需通过驱虫类中药来清除寄生虫,恢复肠道功能。可以采用贯众、鹤虱、大黄等,这些药材具有强效的驱虫作用,同时也能清除体内湿毒和肠道内残留的病菌毒素。其他成分如槟榔和雷丸有助于排除寄生虫,木香则通过调节肠道气机缓解感染引起的腹痛。具体方法是将上述药材煎汁,每只羊每日灌服一次,连续3 d。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羊舍卫生,加强饲草的清洁,避免再次感染。

2.5 综合管理与辅助措施

中药治疗效果虽好,但需配合科学的辅助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治疗期间应为病羊提供清洁的饮水和柔软的垫料,做好保温等措施,避免病羊受凉或受到进一步应激。同时,要密切监测病羊的体温、精神状态以及粪便变化,根据具体症状调整中药剂量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案,必要时适当搭配抗菌药物、电解质补充剂等,确保病羊快速恢复健康。

结语

羔羊腹泻的防治需有系统性,需要从病因的识别到治疗方案的实施,再到全程预防管理多方面入手。中药凭借其安全性和多靶点作用在治疗羔羊腹泻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为确保中药治疗的最大效用,还需与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相结合,做到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同时,加强环境管理和饲养技术的改进也是减少发病率的关键。通过不断完善中药治疗体系和优化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羔羊的存活率,保障羔羊健康,助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璇.中兽医在肉羊疫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动物保健,2024,26(04):41-42.

[2] 金振华,张备,薛沾枚,等.复方中药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致羔羊腹泻病原菌作用研究[J].饲料工业,2024,45(10):133-139.

[3] 赵银波.羔羊腹泻的发病原因、症状与中西医防治方法[J].畜禽业,2022,33(10):84-86.

收稿日期:2024-12-16

作者简介:李玉军(1974—),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

猜你喜欢
中药治疗发病原因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新农村(2016年12期)2017-01-12 08:50:59
关于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关于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的探究
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采用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45:46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56:15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37:41
试析大豆根腐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
试析大豆根腐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十全大补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升降散治疗湿疹皮炎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