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南宁市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模式已成为主流,但随之而来的疾病防控问题日益凸显。为了降低南宁市规模化猪场猪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保障食品安全,本文概述了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及猪流行性腹泻等该地区常见猪疾病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科学选址建场、加强饲养管理、注重环境卫生消毒以及完善免疫程序等在内的一系列生猪疾病综合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猪疾病;治疗措施;预防措施
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南宁市养猪业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日益凸显。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南宁市规模化猪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疾病挑战。高密度的养殖环境、频繁的种猪流动以及复杂的病原体生态,使得猪病防控成为了制约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及猪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猪疾病频发,不仅影响了猪只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深入研究南宁市规模化猪场常见猪疾病的治疗及综合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维护食品安全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南宁市规模化猪场生猪养殖现状阐述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其生猪养殖业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自2023年以来,南宁市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上半年新增申报20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截至2023年7月底,全市备案猪场数量达到1 021家,其中万头猪场221家、10万头超大型猪场19家,生猪规模化率超过80%。2023年上半年,南宁市生猪出栏264.65万头,同比增长4.1%,猪肉产量21.16万吨,同比增长4.8%,全市生猪产能充足[1]。未来,南宁市将继续紧盯生猪产能调控,强化监测预警,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推动规模猪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不断完善现代生猪生产流通体系,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猪肉市场稳定供应。
2 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猪疾病的治疗措施
2.1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下降、皮肤出现紫斑、出血性肠炎等。因为目前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以直接用于治疗猪瘟,因此主要是采取支持性疗法。在发现疑似病例后,首先应当立即将疑似病猪隔离,并采集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确诊。对于发病初期的猪只,可以尝试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噻呋钠,剂量为20 mg/kg·bw,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使用3~5 d),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此外,还需给予充足的液体补充和支持性治疗,如口服或注射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加葡萄糖),帮助病猪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2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的繁殖性能和呼吸系统。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直接对抗病毒本身,因此治疗猪蓝耳病的重点在于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继发感染以及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当猪只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来控制可能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剂量为20 mg/kg·bw,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使用3~5 d)或泰乐菌素(剂量为10 mg/kg·bw,肌肉注射或混饲给药,每日1次,连续使用5 d)[2]。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还需要加强支持性护理,如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必要时可通过静脉或口服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帮助病猪恢复体力。
2.3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它主要通过消化道或伤口侵入猪体内,引发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等多种临床症状。治疗猪链球菌病时,首选的抗生素为青霉素类药物,因其对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体的治疗方案为:使用长效青霉素G(如普鲁卡因青霉素),剂量为20 000 IU/kg·bw,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使用3~5 d;或者使用氨苄西林钠,剂量为20 mg/kg·bw,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续使用5~7 d[3]。对于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猪只,如出现脑膜炎,则需要加强支持性治疗,包括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并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减轻脑水肿的症状。此外,还可以辅助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来控制体温,剂量为4 mg/kg·bw,口服或肌肉注射,每日1次。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猪的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4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尤其在仔猪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表现为严重的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由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用于直接治疗该病,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临床症状、防止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补液和营养支持。对于轻度脱水的猪只,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ORS)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ORS的配比一般为葡萄糖50 g、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溶于1 L水中,按需给予病猪饮用。对于重度脱水或无法自主摄食的仔猪,则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初始剂量为20 mL/kg·bw,随后根据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症状缓解。此外,为了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剂量为2.5 mg/kg·bw,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使用3 d)进行预防性治疗。
3 规模化养猪场猪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3.1 科学选址建造猪场
科学选址是建设规模化养猪场的第一步,也是决定猪场能否长期稳定经营的关键因素。南宁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到气候特点、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理想的猪场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至少3公里,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猪场宜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顺畅的地方,有利于防洪排涝和空气流通。此外,选址还需考虑水源质量,确保有可靠、充足的清洁水源供生产和生活使用。猪场设计应遵循生物安全原则,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和隔离区,避免交叉感染。
3.2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是预防猪疾病的重要环节。首先,应确保饲料质量,选用营养全面、新鲜无霉变的饲料,并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配方,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次,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的应激反应,同时保证每头猪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此外,保持猪舍内部环境适宜,及时更换垫草,确保猪舍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对于新生仔猪,要及时进行断脐、剪牙、去势等操作,并注意保暖防寒,提高成活率。通过精细化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还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3 做好环境卫生消毒
环境卫生是预防猪疾病的基础,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南宁市的规模化养猪场应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包括日常消毒和紧急消毒两种情形。日常消毒需覆盖猪舍内外的所有区域,如地面、墙面、设备、用具等,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过氧乙酸等),按照产品说明配比使用,确保消毒效果。紧急消毒则是在发现疑似疫情时立即启动,对疑似病区进行高强度消毒,切断传播途径。此外,还应重视对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进行严格管理,设立专门的消毒通道,要求进入者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并通过脚踏消毒池等方式减少带入病原的风险。通过严格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3.4 完善生猪免疫程序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预防猪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南宁市的规模化养猪场应根据当地疫情动态和猪群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免疫计划。一般而言,猪瘟、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等主要疫病均需按照规定时间点接种相应疫苗。在接种前,应仔细检查疫苗的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其活性不受损。接种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头猪都能得到正确的剂量。接种后,密切观察猪群反应,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同时,定期开展抗体水平监测,评估免疫效果,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通过系统的免疫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猪群的整体抗病力,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生产安全。
结语
南宁市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猪疾病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努力。通过科学选址建造猪场、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及完善生猪免疫程序等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猪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及保障食品安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南宁市养猪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郭少东,廖晓灵.上半年全市生猪产能充足[N].南宁日报,2023-08-17(02).
[2] 李正营,肖家洪,罗春福.猪蓝耳病的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23(4):85-87.
[3] 李慧.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控[J].畜禽业,2024,35(1):75-77.
收稿日期:24-12-18
作者简介:罗周(1982—),男,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