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生猪饲养的管理和疫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养殖行业的繁荣与粮食安全。伴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持续上升,对肉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这使提升生猪养殖的管理效率及加强疫病的有效防治变得尤为迫切。生猪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管理策略和疾病防控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生猪日常饲养管理注意事项及生猪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探究生猪疫病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措施
随着生猪养殖领域的迅猛扩张,大型化和集中的养殖方式已逐步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但是,为了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稳定增长,必须不断推进养殖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吸纳尖端的科学养殖管理技巧,以提升产量。此外,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作为生猪养殖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养殖业的稳固发展和公共健康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强化疫病防治工作,构建精确高效的防疫策略,保障养殖环境的稳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生猪养殖行业的进步与科学的养殖管理手段及高效的疫病防治手段息息相关,必须持续改良饲养技术,强化疫病防治,以实现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生猪日常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1.1 选择优质的生猪饲料
生猪成长与发育的过程中,饲料的品质极其关键。为了将生猪的抵抗力提升至预期标准,养殖者必须在喂养过程中对饲料的品质高度重视,同时在选购饲料时,应培养细致入微的审核习惯,务必挑选那些拥有完整资质认证、较高市场声誉的产品,并确保从信誉良好的生产商处进货,不应仅凭信任或他人的“推荐”就草率购入饲料,或是仅仅因为低廉的价格就去购买那些未取得生产许可的产品[1]。此外,在采购饲料时,养殖者必须索取相应的发票等凭证,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生产商取得联系并解决问题。在养殖场购入饲料后,必须严格执行其管理工作,存储饲料的地点应选在干燥阴凉且通风良好的特定区域,负责管理的人员需按时进行巡检,以保证饲料品质未发生恶化或掺杂杂质,同时要根据不同需求分类存放。饲料中富含各类营养补充剂,是为了给猪补充能量并促进其生理代谢。另外,养殖者还需依据生猪的体温和健康状态,合理调整饲料的配比。对于生猪饲料的用量,也应按照计划进行适时的调整,不可无节制地喂食生猪,且喂食的时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喂食的具体时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
1.2 重视分群和分栏管理
生猪的饲养和管理是养殖业的中心环节。对生猪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养殖的经济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此范畴内,群体的合理布局与猪圈的有序管理都至关重要,其目的是为养猪场打造一个有序、清洁、高效率的生活空间,以利于生猪的最佳成长与发育。对生猪进行合理分群与圈舍配置,关键在于依据其生理特点,包括成长阶段、性别差异、体重级别等因素,实施分类管理,确保每只猪都能处于适宜的环境中。这一操作要求养殖者精心策划与协作,以此最大化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疫病传播的风
险[2]。首要任务是执行分群计划,使养殖者能够依照猪的成长进程,将其细分为若干小组,比如哺乳猪、发育猪和肥育猪等类别,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各类猪都能够得到符合它们生长特点的饲养环境和饲料,进而促进它们健康成长。举例来说,哺乳猪需要较为温暖的环境和易于消化的食物,而肥育猪则需要更宽敞的活动区域和能量密集型的饲料。再者,分栏策略的采用意味着把同类的猪安置于单独的栏中,这种做法可以减少猪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此外,分栏也方便养殖户对猪健康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能迅速采取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分群与分栏的养殖方式同样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率,科学分类和精细管理有助于猪快速成长和高效的转化饲料,进而减少成本,增加养殖的经济回报。
2 生猪疫病防治存在问题
2.1 生猪养殖环境较差
在生猪饲养管理期间,部分养殖户过度关注经济收益,却忽略了疫病预防的关键性,造成了防疫措施的执行力度不足。另外,从业者对于生猪饲养的规划和管理知识不足,使得猪场的布局缺乏科学性。比如,猪舍内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管理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进而影响环境质量。例如,在养猪区域,通风条件不佳与猪舍内粪便积累过多,导致蚊虫和病菌的繁殖,使得猪易患病毒性、寄生虫以及细菌性病症,这些问题不仅会威胁到生猪的生长,还会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回报,严重阻碍了养殖业的长期发展[3]。
2.2 饲养管理不当
鉴于生猪饲养管理带来的高额经济回报和较短的育成周期,众多养殖者和管理者纷纷投身于此行业,以此追求更丰厚的盈利。然而,生猪养殖这一行当,对技术层面的要求颇为严格。一旦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操作技术不达标,不仅会使养殖管理的品质与效能大打折扣,而且会激发严重的疫病问题。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对生猪的健康构成威胁,从而加剧养殖者的经济损失。
在现阶段,众多养殖场普遍实行封闭式养殖,使得猪舍的空间密度相对较大,缺乏科学化的猪群管理,很容易造成生猪营养不足,影响其健康成长。鉴于猪种之间的差异性,它们对饲料的需求也各有不同,若是对所有猪统一使用相同的饲料和喂养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它们各自对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个性化营养需求,必须精心配置饲养料。
3 生猪疫病防治措施
3.1 有效落实免疫制度
在防控生猪疫病的实践中,全面开展接种免疫策略是防止疾病大规模暴发、减少病症出现风险是关键。猪场管理者在日常操作中,需恪守我国对生猪养殖的规范要求,执行接种疫苗制度及相关准则,这涵盖了口蹄疫、猪瘟等疾病的防疫措施。一旦周边猪场出现疫情,必须迅速接种疫苗,以遏制疫情的扩散[4]。同时,养殖人员还需留意其他潜在的养殖风险,如寄生虫侵害等问题,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应对。
3.2 注重养殖环境的科学管理
养殖环境对生猪的成长发育起到关键作用。而且,优良的环境还能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确保顺利进行生猪养殖。在日常养猪活动中,养殖者需从以下四个环节出发。第一,对猪生长环境进行合理调控:持续对猪圈进行清扫,确保日常通风。在寒冷季节,应实施保暖措施;在炎热季节,应实施降温措施,以维持猪圈内的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另外,圈内排泄物需及时清除,采用建设沼气设施等方法对排泄物实施无害化转化,以此改善生猪舍的卫生条件。第二,定时对猪舍进行杀菌消毒,并对出入养殖区的车辆及人员进行标准化消毒程序。在消毒操作中,必须建立起一套标准化流程,包括消毒液的选用、操作方法及执行的频次,以确保消毒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第三,猪舍管理应采取分区控制措施,避免疫病的相互传播。在规模化养猪的背景下,养殖主应合理设计猪舍布局,有效调控饲养密度,减少疫病的交叉感染;第四,猪场内部需实行污水与清水分离的措施,保持猪舍及全场水资源的洁净卫生,以预防猪因饮用受污染的水源而患上疫病。同时,需周期性地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确保养殖场的废水能够顺畅排出,防止因管道阻塞等导致的废水渗透问题,从而影响猪场的给水安全。
3.3 加大定期监测和防疫力度
在生猪养殖管理环节,强化常规监测和疫病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此类行动不仅能及时识别可能出现的健康隐患,还能有效遏制疫病的扩散。为此,必须融合现代医疗技术和兽医科学手段,严格监控猪场健康状况。具体来说,应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涉及体温、体重、饮食欲望、皮毛色泽及排泄物等多个方面的观察。定期的健康体检不仅能尽早发现疾病,还能预防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养殖户和兽医人员需建立详尽的病历档案,记录每只猪的健康信息,便于随时回顾历史资料,及时察觉异常状况。猪的防疫工作离不开规律性的免疫接种和完善的免疫方案。专业人员需依照猪场的具体要求,拟定并执行一套定期的疫苗接种安排,以保障猪只获得足够的防护,该策略必须综合考量气候转换、地区特性、养殖数量等多元变量,力求最佳成效的防控病害。另外,对猪舍环境的常态化监控同样重要,涉及空气质量、饲料与水源的清洁度,以及饲养设备的正常运作。定期的查验与保养工作,有助于维持养殖条件的规范化,从而降低病害风险的传播。另外,每头猪都应配备一个独一无二的识别码,这样在需要时,能追溯到病原的起源及传播途径,能够精准定位病原个体,进而实施隔离和实施相应的防疫手段,有效切断病害的传播。
结语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疫病防控,把疫病防控视为基层工作的核心环节,在生猪饲养管理中,必须针对具体状况拟定相应的管理方案,针对各类猪的特性进行有序的管理部署,同时持续实施监管措施,并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生猪饲养的收益不受疾病影响,同时保障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此促进我国的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黄忠燕.关于生猪饲养疾病防治策略初探[J].吉林畜牧兽医,2020,28(3):116,119.
[2] 刘秀梅.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14(5):148-150.
[3] 朱德英.紧抓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的关键环节[J].农经,2022,32(10):40-42.
[4] 段继民.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探讨[J].畜牧业环境,2020,15(24):1.
收稿时间:2024-12-27
作者简介:吕方(1978—),男,农学学士,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