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生猪养殖过程中秋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防控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生猪呼吸系统疾病种类进行分析,其次介绍不同阶段患病猪的疾病症状,最后提出科学饮食,加强防疫;定期消毒,改善环境;加强驱虫,隔离处理;结合疾病,药物治疗等防控措施,旨在提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与防控效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生猪养殖;秋冬季;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与防控
秋冬季是生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一旦防控松懈,会给生猪健康、养殖场经济效益带来影响。秋冬季节气温较低,因此猪舍保温和通风工作格外重要,一旦空气质量不好,如存在大量粉尘、有害气体等,很容易引发生猪呼吸系统疾病,另外受温度、饲料品质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猪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
1 生猪呼吸系统疾病种类与病理变化
秋冬季生猪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猪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等。猪流感是一种急性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通常由感染流感病毒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没有进食欲望等。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叫作蓝耳病,也是由病毒感染导致,会直接影响生猪自身免疫,患病猪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短时间体重下降等。猪链球菌病由感染链球菌导致,主要症状为高烧、呼吸急促且伴有一定程度的咳嗽[1]。以上疾病会直接影响生猪健康,进而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养殖人员需要依据疾病特点,开展针对性治疗与预防,为生猪养殖创建一个健康环境,更为生猪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 生猪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
2.1 发病初期
猪在患呼吸道疾病初期会出现轻微咳嗽和气喘,当呼吸加速时会表现得比较费力,站立时则更为明显,特别是在清晨或吸入冷空气时,患病猪通常会症状加重[3];患病后,病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甚至会出现废绝现象,体温逐渐上升,通常会超过39.5 ℃,部分患病猪体温甚至可以高达40 ℃;精神状态不佳,不愿意活动,常常扎堆;患病猪的眼部、鼻部周围出现分泌物,随着病情加剧分泌物也会越来越浓稠。出现以上症状均可表明猪已经生病,但一些患病猪的症状表现不明显,需要养殖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观察[2]。
2.2 发病中期
到了患病中期,病猪的症状会更加显著,从原本的间接性咳嗽转变成频繁咳嗽,声音剧烈,大多为湿性咳嗽且带痰。呼吸会出现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腹式呼吸,有时会伴有明显喘息声。因为已经患病了一段时间,生长受阻导致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非常快,体温却一直很高,甚至达到41.5 ℃,此时很可能已经出现猪感染系统性炎症。如果患病猪的鼻腔出现黄绿色分泌物,说明已经出现细菌感染,如果患病猪皮肤颜色呈现紫红色,说明该猪有死亡的可能。据相关统计,秋冬季生猪养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为30%~70%,死亡率可达10%~30%,尤其在一些养殖密度大、管理不佳的养殖场,生猪更容易患病、死亡。
2.3 发病后期
患病后期,病猪的症状更加严重,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死亡率较高。这一时期的患病猪咳嗽十分剧烈,肺部部分功能已经受到损伤,不仅呼吸极度困难,还伴有非常多的黏稠痰液,甚至可能出现窒息。患病猪精神非常萎靡,几乎丧失活动能力,处于卧地不起的状态,就连反应也非常迟钝,受到长时间的疾病消耗,会出现严重脱水、极度消瘦的现象,被毛非常粗乱、皮肤颜色更重,并出现败血症症状。另外,这个时期的患病猪易出现继发感染,随着自身免疫力越来越低,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出现肺炎、胸膜炎,若养殖人员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治疗,患病猪会随时死亡。
3 秋冬季生猪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防控
对策
3.1 科学饮食,加强防疫
第一,保证猪舍卫生,定期通风,为生猪营造一个良好、适宜的生长环境。在购买饲料时,应优先选择有资质厂家生产的、营养丰富的饲料,可以先对少部分猪进行试用,确定没问题后再进行大面积喂养。存储饲料时,应注意通风和温湿度,定期进行检查,严禁喂养劣质、变质、腐烂的饲料。
第二,严格控制饲料配比。在秋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养殖人员可以适当在饲料中加入疾病预防药物,如可溶性阿莫西林,或者小柴胡散,每天加入1~2剂,持续喂养3 d,以降低生猪患病的概率。也可以使用中药进行预防,用金银花30 g、连翘30 g、黄芪30 g、鱼腥草50 g一起煎水,拌料100 kg喂养猪群,每周喂养2~3次。要注意,预防时不能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防止生猪形成耐药性。
第三,重视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结合养殖场的生猪生长发育阶段,科学选择疫苗防疫。比如仔猪可以在7~10日龄接种气喘病疫苗,每头猪一头份剂量;3周龄的时候接种猪瘟疫苗,每头猪2头份剂量;定期对生长育肥猪进行各种呼吸疾病的病原血清抗体检测,一旦发现有病原活跃,要选择品质厂家生产的疫苗,确保猪群健康注射。整个注射过程要由兽医执行,并严格按照疫苗说明进行接种。
3.2 定期消毒,改善环境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定期消毒是疾病防控的关键,这样才能为生猪创造一个健康环境,从源头上控制疾病产生、传播,降低生猪患病概率。首先,养殖人员要结合猪舍内部情况,严格控制呼吸疾病,可以每天增加一次猪舍清扫工作,每周进行3次大消毒,不给病毒繁殖提供机会。日常消毒时一旦发现有疾病风险,可以加大消毒力度,控制消毒剂浓度,防止消毒剂浓度过高对生猪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其次,养殖人员也要及时关注生猪养殖发育现状和生猪的实际数量,根据猪舍规模适当调整消毒次数,制定更健全的消毒计划,全面清除猪舍内部杂物,一方面能够保证消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为生猪养殖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最后,加大猪舍改造力度,提升猪舍保温和通风效果。妊娠母猪猪舍的温度要控制在18~22 ℃,湿度控制在65%~70% RH;低龄仔猪的猪舍温度控制在28~33 ℃,湿度控制在70%~75% RH。此外,还要随时观察室外环境变化,在猪舍内安装换气管道,严格按照时间安排进行换气,全面优化猪舍内部环境,为生猪健康发育提供保障。
3.3 加强驱虫,隔离处理
生猪在患呼吸系统疾病后,免疫系统会受到寄生虫的威胁,加之自身免疫能力低,因此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所以,养殖人员需要定期进行驱虫治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依据寄生虫类型和生猪感染情况,确定合适的驱虫药物,遵循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原则,保证驱虫效果,避免对生猪造成伤害。第二,设计驱虫方案。结合寄生虫流行特点,在秋冬寄生虫活跃期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驱虫计划。对怀孕母猪、种猪等重要群体,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特殊的计划。第三,正确使用驱虫药物。严格遵循兽医指导内容,结合说明书完成驱虫工作,注意把握用量、用法、时间等。例如,在生猪饲料中加入伊维菌素粉后,需要过10 d才能喂第二次,以此有效规避用药不当产生的不良后果。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部分生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养殖人员要第一时间开展隔离工作。让患病猪与健康猪保持一定距离,可以设置一个独立的隔离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患病猪要进行单独饲养,为其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确保患病猪的正常生长不受到影响。对患病猪使用过的器具和猪舍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及时消灭病原微生物,有效预防病原持续扩散。同时要密切关注患病猪的用药情况,比如以脉冲式给药,包含土霉素和阿莫西林,需要详细记录患病猪的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情况,这样有利于养殖人员结合数据调整后续的治疗计划。若发现治疗无效的患病猪,养殖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无害化处理。
3.4 结合疾病,药物治疗
在对秋冬季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猪进行治疗时,药物的选择要非常谨慎、精准,根据生猪的不同病症,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果生猪患有支原体肺炎,养殖人员可以选择泰妙菌素,若生猪体重少于20 kg,则每千克体重需口服15 mg的剂量;如生猪体重为20~50 kg,则每千克体重需口服10 mg的剂量,每天服用一次,连续服用6天即可。如果生猪患有流感,养殖人员可以为其注射双黄连注射液,按照每千克体重0.2 mL的用量,每天肌肉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 d,同时在饲料中加入阿莫西林,按照每吨饲料加入150 g的用量,连续喂食7 d即可。在进行生猪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药物的来源、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遵循说明书的要求,这样才能保障生猪健康,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紧密关注生猪病情,如果在进行了药物治疗后,病猪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病情恶化,则需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兽医进行诊治。
结语
综上所述,秋冬季生猪养殖面临巨大的呼吸系统疾病挑战,一方面会影响生猪健康,另一方面会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因此,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要清楚治疗与防控关键点,不仅要做好日常喂养、消毒等管理工作,更要依据各种病症表现,使用科学的治疗方法,严格把控用药剂量,共同维护猪群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003):56-57.
[2] 蔡琼,张辉.生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J].河南畜牧兽医,2023,44(1):27-28.
[3] 赵文斌,任克峰.猪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特征及防治方法[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2):19-20.
收稿时间:2024-12-10
作者简介:杨俊仙(1971—),女,本科,中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