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2025-02-20 00:00:00王琳
读者欣赏 2025年1期
关键词:印模印章篆刻

“印者,信也。”自古以来,作为承诺履约、凭信表达的重要承载,中国印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印“至小而至重”。一枚方寸大小的印章,不仅是文字与图案的巧妙组合,更是历史与艺术的积淀、情感与智慧的凝聚。当金石之材遇上古老汉字,经过古人的精雕细琢,神奇的火花便于方寸之间迸发,如同一把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密钥,向世人讲述着那些被镌刻的时光,诉说着从朝堂典章到市井契约,再到文人雅趣的悠悠往事。

在中国古代,印又被称为玺、节、宝、章、记等。追溯中国印的起源,如同探寻一段隐匿在上古迷雾中的传奇。汉代纬书《春秋运斗枢》中载:“ 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章,文曰‘天王符玺’。”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也有关于玺印的记载:“龟颔下有印,文皆古篆,字作九州山川之字。”

这些历史记载无疑为玺印增添了神话色彩。相比传说,《后汉书·祭祀志》中的记载,“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更能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考古证明,早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制陶工艺,制作的陶器纹饰丰富多样。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压印花纹的工具经历了用土烧成的陶制印模,发展为硬石雕凿的石刻印模的演变,并从雕花的印模衍生出含有一定属性标记的字形印模。这便是玺印的原始形态—陶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同文印迹,便是夏代在陶器上使用玺印的有力证明。

这些带着神秘气息的文字或徽记,或用于标记器物主人和部落的名称,或是作为古人祭祀的媒介图案,虽粗糙却充满生命力,如同文明的种子扎根于中华大地。

到了商周时代,青铜铸就的“鼎彝尊卣”成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印玺也在庄重肃穆的青铜文化氛围中崭露头角。彼时,印玺多为官方所用,用以钤盖公文、契约。严谨规整的篆文、厚重威严的印风,彰显着统治阶层的权威,如同一道不容置疑的政令,穿梭于朝堂与四方诸侯之间,维系着王朝运转。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的激荡为中国印注入了多元活力。这一时期,私印开始大量涌现,士大夫阶层纷纷以印为信、为佩、为雅玩。印面文字风格或古朴雄浑如钟鼎铭文,或婉转流畅似鸟虫书篆,方寸之间,尽显个性风采。

秦汉之时,中国印迎来首个黄金发展阶段。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后,印章制度也迎来了统一规范。只有皇帝用印才可称“玺”,以美玉制作;臣民之印则称“印”,用金、银、铜等制作,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印文采用端庄秀丽的小篆字体,印面布局严谨对称,界格规整分明。一方方古朴平整的秦印,钤盖在竹简、木牍之上,也将秦朝大一统的气魄深深印刻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

在汉朝盛世的滋养下,印章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从宫廷到市井,从官员到商贾,印信无处不在。尤其是汉印缪篆文字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标志着汉代印章艺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至此,随着时代的更迭与前行,印章的功能逐步拓展,从官方领域延伸至民间,从单一的实用功能,华丽转身为兼具艺术欣赏价值的独立艺术形式—篆刻。

一枚方寸大小的印章,可以分为姓、名、字、号、职官、地名、吉语、箴言、诗句、肖像、花鸟、草虫、走兽、图形、斋堂馆阁等若干类别。而在印章之外,还有印泥、印谱、印屏等诸多与之相关的印学文化,容纳万物、包罗万象。比如这枚“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一共有26个面,印文为楷书阴文,14面印文内容不同,且各有其用途,充分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文化特点,也彰显了印章主人独孤信这位北朝名将的显赫身份。

唐宋以降,随着书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篆刻艺术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开启了艺术化发展的新篇章。于文人雅士而言,印章已不再局限于以镌刻官职、姓名来昭示身份与权力,更是画面构图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印风亦趋于精致细腻,线条流畅婉转,与书画作品的笔墨意境相得益彰,成为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展现独特个性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宋代,米芾、苏轼等人对篆刻艺术推崇备至,让篆刻从实用领域迈向艺术殿堂,使其成为诗、书、画、印完美融合的传统艺术,在笔墨丹青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芬芳。

元明时期,文人治印之风大盛,印学理论也逐渐完备。自元代王冕首创以“花乳石”(叶蜡石)镌刻印章以后,文人雅士亲手操刀,以石寄情,将姓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乃至诗词篇章等内容融入其中,抒发“淡泊明志”“逸兴遄飞”等情趣志向,使印章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才情与审美意趣,传递出东方美学的深邃魅力。尤其是元代书画巨匠赵孟所倡导的“印宗秦汉”,更是为印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文人刻印以汉印为基础的美学思想。

印学发展至清代,篆刻名家如繁星闪耀,在继承秦汉古韵的基础上各创新意,流派纷呈。其中不乏“西泠八家”创始人丁敬、邓派大家邓石如等人。他们不仅在技法上勇于创新,更在理论上提出“印从书出”“刀笔并重”等精辟观点。同时,西泠印社、乐石社、龙渊社等一批印社先后涌现,极大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璀璨瑰宝。

一方上乘的印章,往往在方寸之间展现出天地之大美,既有书法的韵律之美,如音符跳动在纸上;又有绘画的构图之美,似画卷舒展于眼前;更有雕刻的质感之美,恰如雕塑屹立于掌心。篆刻实乃一门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而与此同时,篆刻的过程,也是创作者内心情感与外在形式的完美融合,一刀一划都蕴含着创作者的心血与炽热情感,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如“印宗秦汉”“以书入印”等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无尽感悟。

方寸之间蕴乾坤,一抹朱红印古今。这一方凝聚了中国人非凡智慧与卓越创造力的艺术瑰宝,从远古时期初现光华,历经朝代更迭、风雨洗礼,一路传承至今,融合了岁月的厚重与艺术的灵动,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于文化艺术和精神信仰的执着追求。它以石为卷,以印为信,钤盖出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亦印刻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壮丽画卷……

猜你喜欢
印模印章篆刻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口内数字印模技术》出版发行
《口内数字印模技术》出版发行
我们有印章咯
大灰狼画报(2022年4期)2022-06-05 07:13:16
口腔传统种植印模精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篆刻
对联(2018年7期)2018-08-02 06:26:14
瑩波篆刻
自制橡皮印章
童话世界(2017年14期)2017-06-05 09:13:49
印章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