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挑战、应对及展望

2025-02-20 00:00:00王水雄
民生周刊 2025年3期
关键词:高质量

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这些数据表明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任重道远。

对稳定职位的需求依然占据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主流,而一些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则在减少,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生活成本的攀升让一线城市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流动让二三线城市乃至四线城市就业压力加大。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积极推动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不断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2024年10月,江苏南京市举办“金秋招聘月”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图/CFP)

当前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有如下4个方面。

一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国内企业的生产和出口,进而影响就业市场。

二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预期改变。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会影响家庭消费、有效需求的市场预期,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动能和收益预期,也可能导致部分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年轻人的比例逐渐降低,青年社会活动特别是社会交往不够丰富,也会对经济活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压缩了有效需求。当前,企业对求职者的素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求职者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可能无法满足相关需求。这种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不仅增加了就业难度,也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投入的浪费。

四是结构性调整加剧了就业市场竞争程度。随着一些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进入收缩期,以及一些替代性强的技术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缩减招聘规模甚至裁员,这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加剧了就业的竞争度。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让青年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又对年轻人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社会交往产生影响。

我国完善就业政策,做出积极应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调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当前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在复杂经济形势下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决心和能力。最近一年来,采取的相关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一是通盘考虑并完善政策。人社部门贯彻中央精神,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以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等政策,以加强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挖掘各类产业链带动就业潜力;实施先进制造业、银发经济等吸纳就业专项行动;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是支持重点群体。部署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积极拓展农民工的劳动力就业渠道和空间;对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的就业困难群体加大帮扶力度;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功能化便捷化的工作驿站。

四是优化就业服务与权益保障。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库,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求职招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就业歧视;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保制度。

安徽阜阳精准培育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图为安徽阜阳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智能制造车间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智能制造应用训练。(王彪/人民图片)

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表明,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3万人。

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些年不断增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等表明,就业总量压力仍在持续,这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尚有一定距离。未来我们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强社会保障,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和消费自由度。

越是国际循环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就越迫切需要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长期以来,我国家庭部门资源分配相对较少,劳动者货币工资不够高,导致国内有效需求相对低迷,这正在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应总体上增加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自由活动的空间,来激发其消费能力;应参照出口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国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来增强消费者加入国内循环的信心;应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提高保障水平,来降低劳动者及家庭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鼓励老年劳动力参与就业。

通过生育补贴、税收减免、产假延长等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和养育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公平,降低家庭教育成本,从而减轻年轻夫妇的后顾之忧。同时,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就业或创业;为老年人提供适合其身体条件和技能水平的就业岗位。

三是进一步鼓励创新创业,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拓宽就业渠道。

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降低创业门槛和风险;应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型就业形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和机会;应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户籍、学历等就业歧视现象。

四是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就业空间与机会。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供应链网络优化;加强东中西部区域合作和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推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高质量
以“五高”举措护航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项目带动高质量发展
关于高质量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立法的思考
公民与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14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咸阳何以“一路向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16
国有企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4:26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央企境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