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养了2000只皖西大白鹅,年底没几天就卖完了。今年还没开始逮小鹅,订单就下满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院墙村脱贫户朱为胜乐呵呵,养鹅让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他忙着给鹅棚清扫粪便、消毒杀菌,为今年小鹅苗准备好生长环境。
像朱为胜一样在就业创业中脱贫致富的人还有很多。2024年,六安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业30.19万人。
近年来,六安市采取多项措施,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让他们“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朱为胜养殖大白鹅的过程中,六安市组织的养殖技能培训帮了大忙。他在培训的过程中学习了白鹅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成为专业白鹅养殖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脱贫劳动者来说,如果有技能,就能更好地就业创业。”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陶俊说。
六安市针对脱贫人口的就业需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开设了农业技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帮助脱贫人口掌握一技之长。
2024年,六安市积极落实脱贫人口免费培训政策,及时兑付职业技能培训、生活和交通补贴,8000余名脱贫人口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
此外,六安组织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脱贫家庭初中、高中毕业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脱贫劳动者每年能接受一次免费职业培训。
“从前年开始,我就在村里干活,有时打扫卫生,有时在地里锄草、清理水沟,每月能拿到500元左右的补贴,比以前强多了。”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泗道河村村民吴章清感慨,自己年纪大了,很难找到赚钱路子,常年从事公益性岗位。
金寨县开发了环境保洁员、河道垃圾清理员、耕地维护员、红色遗址管护员等12种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为脱贫户、监测对象兜底安置就业,目前公益性劳务岗位在岗人数达12531人。大多数乡镇对公益性岗位实行“集中使用、一员多用”的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公益性岗位的社会功能。
随着就业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六安市涌现出了一批扎根基层、带动能力强的就业帮扶车间。
舒城县南港镇公义村村民钱元玲自2017年起建设就业帮扶车间,组织脱贫户开展技能培训,将符合食品加工从业条件的人安置在肉制品加工车间,从事肉制品分割、包装工作,为村里的脱贫户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有效带动了周边脱贫群众就业增收。目前,这个帮扶车间稳定就业超过30人,其中脱贫人口达13人。
“不出村就能上班,工作时间灵活,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能赚钱。”在帮扶车间工作的脱贫户罗玉书说。
2024年,六安市共有157家就业帮扶车间正常运营,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1474人,就业帮扶功能显著。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3.85万脱贫人口就业,继续发挥兜底作用。
土鸡、农家红薯、江淮果岭水果……双手残疾的袁胜利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广六安的优质农特产品。
他曾经是一名贫困大学生,在相关帮扶政策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下圆了大学梦。大学毕业后,袁胜利抓住短视频直播带货兴起的机遇,回到家乡六安市,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由于双手残疾,他操作手机、电脑困难重重,拍摄、剪辑、直播都面临巨大挑战,但他坚持了下来。
袁胜利和合作伙伴在水果成熟季深入果园直播,帮助果农销售水果;在收获季节到田间地头拍摄视频,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去年,他帮助周边脱贫户销售近50万元的农副产品,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带动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来,六安市持续动员引导大学生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的“新引擎”。
同时,六安市积极支持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目前共建成23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并明确脱贫劳动者创办小微企业入驻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给予房租、水电减免,并由创业园专家服务团队提供创业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建成以来,成功孵化了155家小微企业,带动530家园区企业吸纳1.6万人就业。
“六安相当一部分相对贫困人口分布在深山区、行蓄洪区、边远边角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较为滞后,脱贫后巩固难度较大。”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小天说。
六安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指导县区因地制宜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打造“三公里就业圈”服务网点,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全覆盖。
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就业信息平台,实时发布岗位信息,促进供需对接。各乡镇的就业服务站,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脱贫人口找到合适的工作并稳定就业。
“我们定期走访脱贫户,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六安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姚尧说。
近年来,六安打造了“丁集婚纱”“六嫂家政”等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以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培训、带动就业。
李小天表示,六安将继续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等工作,综合运用各种就业服务措施,进一步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帮助脱贫人口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