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永恒的孤独与异化

2025-02-20 00:00:00张晓鹏
青年文学家 2025年2期
关键词:考尔麦田里的守望者菲尔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著,出版于1951年,距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该小说以青春期的困惑与孤独吸引了大量青年读者的注意,给了他们以强烈的情感共鸣。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作品不仅没有被人所遗忘,反而被更多的读者所知道,在当代文学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该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凭借独特的反叛性格和对成人世界批判的眼光,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探索《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展现的孤独与异化表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本身的表达,同时对于揭示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有着重要帮助。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此时,如果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孤独和异化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经历虽然是小说虚构的,但是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以现实为依托的,通过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质,可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映照。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描绘的孤独与异化,以及这种特质是如何反映在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行为和心理上的,希望能够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增进我们对青少年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理解,展现优秀文学作品独特的社会价值。

一、孤独与异化的理论论述

(一)孤独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孤独是一种个体感受到的主观隔离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由个体感知到的社交连接的缺乏或者是不满足所引发的。孤独并不等于简单的独处,孤独感更多表现为个体对自身社交关系的质量、数量的不满意感。心理学家通常会将孤独感看作一种情绪反应,它可以触发多种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自我价值感降低等均可能与孤独有一定的关联性。孤独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与个体的情感体验有所关联,同时还可能会对个体的行为模式、健康状况等产生影响,比如慢性抑郁、焦虑症等均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发育。理解孤独的特征,并且精准识别孤独,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个体进行干预,这对于个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异化的概念

异化起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其主要是描述个体与社会,或者是与生活环境之间存在的疏离感。心理学中通常认为,异化是个体感觉到自身与社会群体,或者是与环境脱节的一种心理状态。异化感通常与社会结构、个体经历的不匹配存在一定关联性,如个体在社会上缺乏归属感,或者是对社会价值以及规则等反感,或者是态度冷漠。心理学研究表明,异化感比较强烈将会导致个体心理压力增加,对于个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孤独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具体表现

《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视角出发,深刻阐述了孤独感的多种表现。作者通过对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呈现出了一个青少年在成长路上对世界所产生的种种困惑、质疑,并由此催生的孤独。

(一)心理的孤独

心理孤独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感受,《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也有着强烈的心理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仅是其性格特征所在,与此同时也与小说情节以及主题发展之间存在有极为密切的关联性。在对小说进行解读时,可以发现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心理孤独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成人世界有着强烈的疏离感。他对成人世界是极度不信任和不满的,这种情绪充分反映了他与成人世界存在巨大的隔阂。比如,在小说中,他对成人的描述是“假惺惺的”,而且这种描述并非短暂的,是贯穿小说始终的。在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看来,成年人是虚伪的,他们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自己应当敬而远之。正是这种不认可所产生的疏离感,使得他在心理上与周围的成人社会之间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距离,他的孤独感也因此而加剧。

二是对自我身份的怀疑以及不认可。在小说中,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经常会对自身的角色以及未来产生怀疑、迷茫、不认可感。这种怀疑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未来应当从事什么职业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上。在小说中,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对于成为律师或者是科学家都产生了比较强烈的疑惑,他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到底适不适合做这些。”在作者发表本小说时,“二战”刚刚结束,律师以及科学家在当时是一份相对来说比较体面的工作。对霍尔顿·考尔菲尔德来说,如果未来能够从事这些工作,不仅能够做到生活无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对于这种被大众普遍认可的职业,他却产生了质疑。这种对未来不确定的态度充分反映了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对当前身份的不满以及对未来可能性所产生的困惑,他的孤独感也因此大幅度增加。

三是与父母关系的冷漠。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排解孤独感有着重要帮助。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与父母的关系也被描写得极为冷漠,这也是导致他心理孤独的原因之一。他与父母的深入交流也比较少,即便是在遇到了自己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时,他往往也会选择独自面对。比如,在被学校开除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告知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而是选择独自在纽约游荡数日。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行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父母并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导致他在心理上更加孤独。

四是内心的自我对话与反思。《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大量关于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内心独白的描写,这些独白将小说串联起来,充分展现了他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以及质疑。比如,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思考自己的行为以及未来的时候,他会经常问自己:“我究竟在做什么?”这种自问式语气,看似毫不起眼,但是却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有着强烈的怀疑,对自己当前的行为以及决策思考等均是不确定的,而他也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他的孤独感因此加剧。

(二)情感的孤独

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需求,如果情感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那么个体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孤独感。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也经历了深刻的情感孤独,这份孤独对他的人际关系、情感发展以及社交行为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小说进行梳理时,可以发现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情感孤独也是多维的,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情感隔离与人际关系不理想。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并不擅长与他人互动,在与他人互动时他经常感到自己是不被理解的、被孤立的,这种情感上的孤独在他与萨莉的约会时表现得尤其明显。在与萨莉看戏结束后,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表示可以与萨莉一起逃离不喜欢的现实,到某一个不知名的小屋中生活,但是萨莉并没有同意他的提议,他因此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沮丧和孤立感,他认为自己是不被他人所认可的,但是他并没有尊重个体差异的意识,反而表示“你驾驭不了这种生活”。这句话看似说的是萨莉,但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质疑,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渴望寻找情感上的共鸣,但实际上他对于自己究竟能否得到共鸣并不确定,他对于他人的反馈极度敏感,这种敏感容易使他感到孤独和被误解。

二是情感表达的困难。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感表达困难也是导致自身情感孤独的原因所在。比如,在与自己的老师安托利尼夜间对谈时,他的老师作为一个长者尝试给予他关怀和建议,他的内心极度敏感,产生了比较强烈的不适,迅速将这些交流中止了。他后来回忆起这次交流时表示“我只是突然间害怕”。这种内心剖白,说明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情感表达上并不擅长,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困难不仅加剧了他的孤独感,也使得他始终难以与外界建立有效的情感联结。

三是对友谊的渴望与失望。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对友谊一直处于渴望与失望交织的状态,一方面他对真挚的友谊高度渴望,但是因为他敏感以及对外界的不信任也使得他容易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够融洽和自然,最终反复遭遇失望,这些也导致他在情感上的孤独进一步加深。比如,他在与自己的老朋友斯特拉迪莱特相处的过程中,他待在自己朋友的房间中就感到了不适,表示“我真的不想再待在那里”。这句话充分表露出了他在追求友谊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挫败感以及孤独感。

(三)社会的孤独

个体的孤独不仅表现在心理以及情感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社会关系方面。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孤独还体现在社会关系之上,他难以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对各种社会规则不认可,表现得比较疏离。在对小说中的关键情节进行梳理时,可以发现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社会孤独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疏离现代社会。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对社会的疏离集中表现在他对社会常态始终是批判且不认同的。比如,在分析校园生活时,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表示“我觉得这些学校都是假装的地方”。这种轻蔑、否定的态度不仅表现了他对学校这一类特定的社会机构感到不满,同时也侧面表现出了他对其他社会环境是缺乏归属感的,他与社会有着巨大的隔阂。

二是社交隔离。社交活动是个体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社交活动中也表现了强烈的孤独感。在各类社交活动中,他虽然尝试与他人交往,但是他经常会有格格不入之感。比如,在某一次的酒吧经历中,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表示“我周围的人都在笑,但我觉得我不属于那里”。这种感受说明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对于这些社交活动从内心深处是不认可的。

三、异化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具体表现

在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异化表现时,可以发现其主要表现在对成人世界排斥、对自我身份迷茫等方面。

(一)对成人世界的排斥

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对成人世界的排斥主要体现在他对成人的行为始终处于批判状态,并且极度拒绝成年生活,这种拒绝也反向影响了他的社会交往和心理状态。

一是对成人行为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经常会表达自己对成人行为的不满,他认为成人世界都是虚伪和表面的礼节的,认为许多社交活动都是无意义的,他对于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始终不认同,这就导致他与自己所处的社会是疏离和格格不入的。

二是对成年生活保持着拒绝的态度。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不仅在行为上无法认同成人,而且他在生活方式上也与成人保持着明确的距离,他不愿意成为成人的一员。比如,他对于未来的职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抵触以及不确定性,深层次反映的就是他对成人生活的拒绝。在小说中,他多次表现了自己对成功成人的轻蔑以及不信任,认为这些所谓的成功成人就是在违背本心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才取得的成功。

三是对成人责任始终抱着逃避的心态。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不愿意承担成人的责任,他对成人世界的种种规则以及责任感始终都是不认同的,他担心这些责任会将自己的自由和纯真剥夺掉。这种恐惧感在他对“麦田守望者”的幻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得他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加剧了自身的异化。

(二)对自我身份的迷茫感

个体在社会上生存,普遍希望能够获得社会认同,在对自我身份产生了比较强烈迷茫感时,可能就会由此出现异化,最终对个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加剧与社会的疏离感。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对自我身份的迷茫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自身未来职业的选择感到犹豫和不安。个体终将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中获得一份职业,在职业中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因为对成人世界的不满,间接使得他对成人世界的职业也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他对自己未来是否能够胜任成人的角色感到彷徨和怀疑,这不仅是因为他对职业本身有看法,同时还表明他对这种职业生活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有着强烈的不确定性。

二是学术表现与自我评价。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也展现了他对自我身份的迷茫感。虽然在部分学科中他展现出了自己的潜力,但是他对当前所执行的教育系统以及环境依然有着诸多质疑,这不仅是因为他对学校环境、体系不满,更是因为他对自身的能力不自信,数度否定自己,对自我不认可,使得自己更加异于常人。

孤独与异化是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路上都会出现的一种感受。《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详细地描述了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孤独与异化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对于现代青少年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之中,他们虽然能够随时随地地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但是他们的内心依然会经常性感受到孤独。社交媒体为现代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机会,但是容易导致深层次情感联结匮乏的情况发生,这种情感孤独与霍尔顿·考尔菲尔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孤独与异化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的主旨,与此同时还能帮助青少年消解孤独与异化感,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帮助。

猜你喜欢
考尔麦田里的守望者菲尔德
伽菲尔德与勾股定理
戴卫·奇普菲尔德
——造梦城市中的精神绿洲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34:12
54条曼龙鱼
故事会(2020年23期)2020-12-04 04:32:59
百岁短跑冠军
丰富的能源
百岁获短跑冠军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
百岁获短跑冠军
美国文学《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