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森林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2025-02-19 00:00:00杨尹章林晓睿
南方农业·下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森林资源

摘 要 森林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分析森林资源安全影响因素,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维护森林资源安全、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分析影响森林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从气象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护等方面提出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关键词 森林资源;安全影响因素;保护措施;云南省昆明市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57

昆明市地处云南省中部,位于东经102°10′~

103°40′、北纬24°23′~26°33′,处于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是重要的区域门户。昆明市总面积21 012.54 km2,森林覆盖率达45.27%,森林蓄积量约6 057万m3,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被誉为“春城”“花城”。昆明市的森林资源不仅数量上可观,而且在质量上也表现出色。昆明市拥有多样的森林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但近年来,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为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昆明市森林资源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急需加强保护和科学经营。分析影响昆明市森林资源安全的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昆明市森林资源概况

昆明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位于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森林资源总体状况良好,但分布不均。昆明市森林覆盖率为45.27%,森林蓄积量为

6 057万m3,林地面积约110.69万hm2,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等针叶树种,以及滇青冈、麻栎、栓皮栎、山槐、清香木及高盆樱桃等阔叶树种。从垂直分布看,海拔1 2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1 200~2 800 m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带,2 800~3 800 m

为针阔叶混交林带,3 800 m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1]。近年来,昆明市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仅2023年就完成义务植树1 193万株,完成率达104%。昆明市建有

2个省级重点区域和10个市级特色乡土树种保障性苗圃基地,苗木总存量779万余株。同时,昆明市注重森林资源管护,落实管护面积105.31万hm2,并有效保护20个自然保护地和2 563 hm2湿地。通过多措并举,昆明市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2 影响昆明市森林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气象灾害

昆明市属于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气象灾害频发。其中,高温干旱是影响昆明市森林资源安全的一大气象灾害。持续高温少雨,会提高森林火灾发生风险,造成林木枯萎死亡;而极端干旱可能导致林区土壤板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2]。另外,昆明市降水高峰期集中在夏季,暴雨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暴雨洪涝的发生,会冲刷林木、破坏苗圃,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此外,昆明市气温日较差大,雷暴大风、冰雹等突发灾害给森林资源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大风导致树木倒伏、冰雹损坏树冠等。

2.2 森林火灾

由于昆明市冬春季气候干热、火险等级高,加之人为失火和自然引燃,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据统计,2010—2020年昆明市共发生42次森林火灾,其中以春季和秋冬季节为火灾高发期。一旦失火,易造成巨大损失。例如,2020年3月,昆明市嵩明县牛栏江镇老猴村委会天生桥山发生一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38.54 hm2,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火灾不但会烧毁林木资源,还会破坏动植物生境,排放大量有毒烟尘,危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3 森林病虫害

昆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资源丰富,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昆明市主要有松毛虫、小蠹虫、华山松木蠹象、华山松球蚜、叶甲、松材线虫、松尺蠖等森林虫害,以及白粉病、松材线虫病等森林病害。其中,小蠹虫、华山松木蠹象、松材线虫是昆明市重点防治对象,主要为害云南松、华山松、柏木等针叶树种,会导致针叶大面积脱落、树木衰弱甚至死亡[3]。此外,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外来入侵性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加剧了昆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压力。病虫害一旦暴发,不仅会造成林木资源大量减少,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损失。

2.4 人为破坏

除自然灾害外,人为破坏也是影响昆明市森林资源安全的一大因素,主要表现为乱砍滥伐和违法采伐等违规行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偷伐盗砍现象在昆明市个别偏远山区仍然存在,给林木造成直接破坏。一些地方在开发利用林地时,存在未经审批或超限额开垦的情况,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同程度损毁。此外,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游客在林区内野炊、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加大了森林火灾隐患。一些工程建设和生产生活活动也会产生噪声、污水、固体废弃物等,破坏林区环境。

3 昆明市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3.1 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3.1.1 建立健全气象监测预警体系

昆明市应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1)完善监测设施网络,在重点林区布设自动测报站点,实时监控降水量、温度、湿度、风速等关键要素。2)加强联防联控,气象、林业、应急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提升预报预警能力,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前研判灾害发生趋势,精准发布预警信息。4)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气象条件恶化,第一时间采取防空避灾、加固设备、清除可燃物等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气象防灾意识,引导周边居民主动防范,确保林区安全度过特殊气象时段。

3.1.2 因地制宜选种适生植物

昆明市气候类型多样,立地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选种植物。在干热少雨的低海拔地区,可优先选种耐旱性强的乡土树种,如细叶楠、麻楝等;而在高寒地带,则应着重培育抗寒力强的珍贵树种,如华山松等。同时,注意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林木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4]。各地还要根据水热条件选种适宜植物,在干热山坡地引种木荷、沙柏等抗旱能力强的植物,而在湿润沟谷地区则宜引种杉木、栲、枫杨等喜湿树种。只有科学评估每一片造林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选种植物,才能确保林分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气候变化,抗御各种气象灾害的侵袭。

3.1.3 加强抚育和林相整理

昆明市应加大林木抚育和林相整理力度,采取措施如疏伐过密林分、修剪枯枝残枝等,确保林分密度合理、通风透光,以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发育。昆明市还要针对不同林龄、立地条件的林分,科学制订抚育管理方案,及时调控树种、种植密度、空间分布等,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环境变化。例如,在干旱少雨区,适当疏伐部分植株,减少蒸腾耗水量;在易发生冰冻雪灾的高寒地区,则通过修枝整形,增强树冠承雪能力。

3.2 森林防火措施

3.2.1 完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

昆明市应完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明确权责分工,形成高效运转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制定防火规划、统一指挥调度。同时,林业、应急、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做到防火力量高效整合。健全基层防火队伍,在重点林区配备人员装备,建立24 h值班和快速响应机制。另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防火设施设备配备充足,及时更新维护。昆明市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火,发动村民加入护林员、义务消防队等队伍,形成全社会共同防火的良好氛围。

3.2.2 加大防火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昆明市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防火设施网络。在重点防火区域新建更多的防火监控哨所、林防站等基础设施,确保监控无死角;对现有的防火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引进先进的监控探测、通信指挥等系统设备,提高防火监测和处置效率。昆明市需要加大对基础防火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林区内修建更多林间防火道路、防火隔离带等,确保发生火情时灭火力量能够快速到位、高效处置。

3.2.3 严格管控火源和用火行为

昆明市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一切违法违规行为。对林区及其毗邻地带的农家野外用火行为实行严格审批许可,对违规开地烧荒、野外焚烧等行为坚决叫停。加大对旅游景区、工地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严禁游客野炊生火、工人焚烧垃圾等高危行为。同时,昆明市需要加强防火巡查巡护,对偏远山区进行经常性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规燃火行为。

3.3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3.3.1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系统

昆明市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林区监测站点,实现病虫害监测无死角,并配备先进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林木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动态。同时,完善空中巡查机制,利用无人机等航空装备开展航拍监测,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要做到全方位监控。另外,充分应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精度和及时性[5]。在建设病虫害监测体系的同时,昆明市需要加强病虫害危险评估和预警能力建设,建立专业评估团队,及时研判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前发布预警信号。昆明市还应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林业、气象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整合和高效协同,为精准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3.2 实施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针对不同林龄林分和病虫害种类,昆明市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遏制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对于幼龄林分中发生的病虫害,可采取人工捕杀、药物喷施等措施;对于中老龄林分中发生的病虫害,则可采取生物防治、诱捕诱杀等措施。同时,昆明市应大力发展林下经营,科学调节林分密度、增强林内空气流通性,破坏病虫害适宜发生环境。重视生态环保,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防治森林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探索利用遥感监测、信息模型、无人机防治等新兴手段,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

3.4 森林资源管护措施

3.4.1 加大宣传力度

昆明市要充分借助多种宣传载体和渠道,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在林区周边村落和社区持续性地传播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让林区周边居民牢固树立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拍摄生动有趣的宣传视频上传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影响力,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此外,加大在学校的宣传力度,将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培养青少年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对于从事林业经营、旅游等相关行业的人员,开展重点宣讲培训,切实增强从业者的责任意识。除持续宣传外,昆明市应加大法治教育力度,营造自觉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3.4.2 严格执行采伐审批制度

昆明市必须从严把关,对采伐行为进行严格审批、严格监管。建立统一的技术评估标准,由专业评审团队对采伐方案进行全面评审,对于质量不合格或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坚决不予通过。同时,加大现场核查力度,确保采伐活动始终符合申报方案。在采伐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对违规操作行为立即纠正,对违法行为绝不手软,切实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此外,建立健全追溯监管机制,对木材加工流向实施闭环式监控,确保采伐来源合法。昆明市还应完善采伐补偿制度,对采伐单位实行严格的复绿费和责任追究制,督促其按期完成补植补绿,避免造成采伐性大面积破坏。

4 结语

昆明市应加强防御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破坏,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具体做好适生树种选配、抚育整理,完善防灾设施;严把火源关,加强巡护和执法;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实施精准综合防治病虫害;从源头严格审批采伐,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只有将各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位,构建全方位立体防护网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全面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昆明市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马燕,马丽娟,张栖绮.昆明:筑牢安全屏障保护生态资源[N].人民公安报,2023-03-23(5).

[2] 王敏.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措施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4,56(1):149-151.

[3] 张静美,汤晓平,吴兴兴.云南森林防火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4(1):87-89.

[4] 赖妍君.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23,50(9):56-57.

[5] 郭小军.森林保护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规划[J].新农业,2022(23):54-55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森林资源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当代水产(2022年7期)2022-09-20 06:22:42
商标侵权问题和保护措施研究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山西林业(2021年2期)2021-07-21 07:29:28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04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林业与生态(2020年8期)2020-03-12 07:35:02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2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高山茶园如何做好防冻保护措施
广东茶业(2016年4期)2016-02-27 11: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