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5-02-19 00:00:00黄兆军代祎张倩
南方农业·下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畜牧业

摘 要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关系到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对于规范新兴养殖模式、支持新产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云南省宣武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给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分析了当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问题,提出了健全监管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方式、强化责任意识及加大经费投入等对策。

关键词 动物卫生监督;畜牧业;云南省宣威市

中图分类号:S851.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44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3°35′~

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州市接壤,南与曲靖市富源县、沾益区相连,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威宁县、水城县相依,地处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素有“入滇锁钥”之称和中国火腿文化之乡的美誉。宣威市总面积6 075 km2,辖8乡12镇9街道,375个村(居)委会3 843个村(居)民小组4 174个自然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宣威市成为滇、黔、渝3省物资集散地,牲畜交易活跃,对外调运频繁;同时,作为曲靖市的重要畜牧业基地,牲畜养殖场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也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宣威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养殖秩序,强化防疫检疫,对于维护宣威市乃至曲靖市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1 现状

近年来,宣威市严格落实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加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动物检疫、疫病监管、生猪屠宰监管、动物饲养场监管、动物引种及调运审批、检疫证章标志管理、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管。例如,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建立了“村收、镇集、工厂化处理”体系,2023年收集处理病死猪42 671头。在动物检疫方面,2023年宣武市产地检疫生猪146.64万头、牛1 942头、羊9213只、家禽132万羽,屠宰检疫生猪13.96万头。在疫病监管方面,2023年全市备案畜禽运输车辆845辆,跨省调运动物严格审批管理,发放动物标识96.80万枚。在生猪屠宰监管方面,全面落实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制度,2023年全年发放产品B证66 600份、产品A证900份、动物A证500份,制作现场监督记录36份。尽管宣威市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急需加以解决。

2 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体系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为支撑,但当前宣威市在这一方面仍显不足。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型养殖模式、养殖主体日益增多,现有的监管范围和管理模式难以对所有对象实现全覆盖[1]。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的新时代背景下,现行的管理机制也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法治建设和制度供给有待跟进。动物卫生监管涉及面广、事权交叉较多,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但目前宣威市协调联动机制仍不够完善,职责分工和权责界限有待进一步理顺、厘清。

2.2 执法力量不足,专业化水平需提高

从当前宣威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执法队伍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从人员数量上看,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养殖模式日趋多样,动物卫生监督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但现有执法人员的配备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人手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县级共有18名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动物卫生监督所9人、宣威铁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5人、G56普宣高速宝山段临时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4人),仅有1/2在原岗且老龄化严重,各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人员被安排在其他岗位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有待大幅度提升。部分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尚显单薄,对动物医学、检疫检验、法律法规等领域的掌握不够深入,在遇到一些复杂疑难案件时往往力有未逮。近年来,乡(镇、街道)畜牧兽医工作队伍新进人员多来自退役军人,动物卫生监督专业知识更是欠缺。另有不少人员从业年限较短,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和锻炼机会,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锤炼。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如果人员数量和专业化程度无法与之匹配,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制约宣威市现代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监管手段和技术有待改进

尽管宣威市已初步建立覆盖养殖、运输、屠宰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传统的人力监管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监管对象增多,监管范围持续扩大,给有限的执法人员带来沉重负担。同时,现有的监管手段相对单一,缺乏科技手段的支撑,大量依赖人工作业方式,工作效率和精准度都有待提高。此外,宣威市动物卫生监督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例如,在溯源体系建设方面,尚未能够真正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流向可控。再如,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2.4 部分养殖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当前,宣威市部分养殖场户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动物防疫、检疫申报、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给动物安全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阻力。一些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了防疫生物安全措施,及时消毒等基本防疫要求流于形式[2]。同时,有部分养殖主体对检疫申报制度理解不够深入,对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逃避检疫、漏报瞒报的情况。另外,对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这一重要环节,少数养殖场为了节省成本,采取土埋、遗撒等简易做法,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带来疫病传播风险。

2.5 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目前,宣威市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制约了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财政专项经费投入不足,监管经费缺口较大。由于财政预算的约束,动物卫生监督领域的经费投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不仅监督执法所需的耗材经费难以保障,就连基层人员的出勤补贴和培训费都少之又少。基层监督机构基础设施条件也较为落后,与高水平开展监督工作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例如,部分乡镇监督分所的房舍陈旧破损、检验检疫设备简陋,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再如,疫情监测系统尚不够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一旦发生重大疫情,难以快速高效应对。

3 对策

3.1 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工作机制

优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是推动宣威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根本之策。顺应形势需求,有必要对现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理顺监管职责,厘清权责分工,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并建立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确保执法、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3]。抓住机构改革契机,优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编制。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所有监管对象的全面覆盖。根据宣威市实际,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完善监管措施,争取修订司法行政执法管理制度,为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提供制度保障。

3.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是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可根据工作实际,适当增加编制名额,同时保证新增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加大现有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系统提升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既要注重动物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要围绕动物检疫、无害化处理、畜禽产品质量监控等实际工作加强业务技能的训练,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监管操作程序和专业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队伍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可在岗位职责、工资薪酬、职称评聘等方面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条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3 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

创新监管方式、优化监管路径,是提升宣威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的重要举措。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构建起智能化、数字化的监管体系。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养殖场、运输车辆、屠宰企业等重点领域实施风险分级监管,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的新模式,最大限度释放互联网在监管中的效能[4]。可以建立在线监管平台,实现动物防疫、产品溯源、证照审批、异常报警等业务的线上办理,提高监管透明度和公众获得感。同时,加强移动执法建设,为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移动终端设备,扩大监管覆盖面和增强实时监管能力。在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传统的人防人查等基础监管方式仍不可或缺,以真正实现动物卫生监督的智慧化、精准化、高效化,为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4 强化宣传培训,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宣威市应通过宣传发动、培训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养殖场户的法制观念和防疫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运用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让养殖主体了解防疫检疫的重要意义,树立起检疫就是“身份证”的观念。同时,将动物防疫知识纳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定期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让养殖主体掌握常见疫病的防治方法和无害化处理的操作流程,切实提高自我防护和依法履职的能力。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短片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法规要点,让广大养殖场户受益[5]。此外,可以组织养殖主体现场观摩学习,通过现场教学的形式,加深其对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印象。监管部门也要坚持“教育为主、惩防结合”的原则,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惩治、重罚不贷,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真正提升养殖主体的自我管理和自觉履职水平,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顺利推进夯实基础。

3.5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条件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条件,是推动宣威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力度,满足动物安全监督工作开展需求。积极拓宽经费渠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助等多元筹资模式,形成经费多元化投入格局。同时,在有了充足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切实改善基层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按需求有序改善一批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为基层动物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着力加强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和实验室检验检疫能力建设,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防疫物资储备,配置好急救药品和消杀设施,确保发生疫情时可及时高效处置。

4 结语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对于促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宣威市应立足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各项对策措施,不断健全完善监管体系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方式,增强养殖主体责任意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从而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只有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做实做细,才能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雪松,侯璐,许颖,等.关于动物及动物产品“应检未检”案件的几点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24,41(5):43-45.

[2] 张希胜.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动物保健,2024,26(4):129-130.

[3] 刘恒礼.为动物卫生监督保驾护航[J].中国畜牧业,2024(5):123-124.

[4] 苏通.动物检疫中补检制度的问题检视与路径完善[J].中国动物检疫,2024,41(2):27-30.

[5] 张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畜禽业,2024,35(2):49-51.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0年6期)2020-09-18 03:41:18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18年8期)2018-05-09 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