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是保障农粮供应链稳定的有效途径,必须严守耕地保护这一红线。为了加强广西崇左市耕地保护,促进当地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简要概括崇左市耕地现状,提出建立保护机制、严格用途管控、提升耕地质量、整治撂荒耕地和规范土地流转等加强耕地保护与利用的策略,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和完善监管体系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 耕地;保护;利用;广西崇左市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3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仅占全球7%的耕地面积养育着全球近1/5的人口。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环境恶化及气候变迁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对农粮供应链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政府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确立为基本国策,力求探索出一条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障耕地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崇左市,坐落于广西西南边界,与越南接壤,是典型的边境农业城市。近年来,崇左市经济快速发展,加之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当地耕地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保护耕地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深入探讨崇左市加强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崇左市乃至全国的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实现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崇左市耕地现状
崇左市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是广西重要的农业大市之一。《崇左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崇左市耕地面积达456 358.80 hm2。其中,水田106 085.94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3.25%;水浇地160.51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03%;旱地
350 112.35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6.72%。江州区、扶绥县两个县(区)耕地面积较大,达206 365.45 hm2,
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5.22%。崇左市坡度在2°及以下的耕地面积为200 981.02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4.04%;坡度在2°~6°(不含2°,含6°)的耕地面积为134 738.40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9.53%;坡度在6°~15°(不含6°,含15°)的耕地面积为92 078.02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0.17%;坡度在15°~25°(不含15°,含25°)的耕地面积为
23 073.13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06%;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面积为5 488.23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0%[2]。
2 崇左市加强耕地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2.1 建立保护机制
“田长制”是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而建立的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其通过设立不同层级的田长,将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职责具体分配至个人、特定地块及网格单元,形成一个自上而下、逐级压实的责任链条,确保每一寸土地的保护工作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实现保护责任的全面覆盖与无缝衔接[3]。崇左市作为广西重要的农业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田长制”作为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抓手,有效促进了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管理。
2022年,崇左市78个乡(镇、街道)、864个建制村(社区)田长制办公室全部挂牌成立,实现四级田长办100%挂牌[4]。共设立一级田长5名、二级田长35名、三级田长266名、四级田长960名、屯级网格员7 431名,
初步形成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监管机制[5]。各级田长定期开展耕地巡查,通过全区田长制信息化平台、田长巡APP,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加强耕地动态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侵占、挪用、破坏耕地的行为。对于巡查发现的问题,田长需要立即组织整改,并将整改情况逐级上报。对于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2.2 严格用途管控
在崇左市耕地保护实践中,严格用途管控是确保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崇左市依据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对耕地进行科学分类,明确不同类别耕地的使用标准和限制条件。特别是对永久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严格限定其用途只能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变耕地用途,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耕地“非农化”行为主要包括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超出标准范围在耕地上建设绿色通道,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活动,违法违规批地用地等行为;耕地“非粮化”行为主要包括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栽种苗木、花卉或草皮等观赏植物,或种植水果、茶叶等长期生长的经济作物,或将其转变为水产养殖池塘,以及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等行为[6]。此外,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崇左市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即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必须依法依规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对因公共利益需要不得不占用耕地的情况,实行先补后占原则,并采取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确保新补充的耕地数量充足,且质量不低于原有的耕地水平,以此来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平衡,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2.3 提升耕地质量
崇左市在耕地保护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仅靠数量的维持不足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耕地质量同样至关重要。为此,崇左市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耕地质量稳步提升。1)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崇左市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土地平整、优化灌溉与排水设施、改良土壤结构等一系列综合性农艺措施,显著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智能监控等现代农业设施,全力提升耕地质量。2)推广科学施肥与轮作休耕。针对耕地过度使用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崇左市积极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鼓励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用肥料,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伤害。同时,推行作物轮作和休耕制度,通过轮作来平衡土壤养分,利用休耕期恢复地力,从而达到提升土壤肥力的目的。3)实施耕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对部分地区耕地受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崇左市采取积极的污染治理措施,如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药残留清理等项目,采用物理修复、化学淋洗、生物吸附等综合技术手段,有效减轻耕地污染。同时,推进耕地生态修复工程,如采取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升耕地的自然恢复力。
2.4 整治撂荒耕地
撂荒耕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农民放弃耕种的耕地,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劳动力外流较为严重的地区。崇左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地区,也面临着耕地撂荒问题。2022年,崇左市共摸排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2021年未耕种耕地图斑26 990个,摸排率100%,核实出撂荒地2 437.58 hm2。为此,崇左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撂荒耕地。1)崇左市进行全面的撂荒耕地调查,通过遥感影像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摸清全市撂荒耕地的分布、面积和成因,为后续的整治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2)针对撂荒耕地的不同成因,崇左市制订差异化整治策略。对于因劳动力不足而撂荒的耕地,鼓励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经营;对于因交通不便、耕作条件差而撂荒的耕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耕作条件;对于因土壤质量下降而撂荒的耕地,实施土壤改良和修复工程,提升耕地质量。3)崇左市注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方式,激励农民参与撂荒耕地的整治。同时,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技术水平,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耕作方法,避免耕地再次撂荒。4)崇左市建立撂荒耕地整治长效机制,防止耕地再次撂荒。通过定期巡查、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出现的撂荒问题。同时,将撂荒耕地整治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5 规范土地流转
为优化耕地资源配置,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崇左市在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土地流转的措施。1)崇左市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土地流转管理规定,如《崇左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崇左市盘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明确了土地流转的原则、程序、权利义务关系及法律责任,确保土地流转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立法层面,应明确界定耕地流转的法定界限,即严格规定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土地的既定用途,保护耕地资源不被“非农化”“非粮化”。2)搭建市、县、乡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7]。将实体平台和线上平台相结合,提高土地供需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流转市场。3)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注重保护农民特别是流出土地农户的合法权益,确保流转价格合理,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对于流转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的行为严格禁止,防止农民失地失业。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出租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4)鼓励并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政府通过提供技术指导、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促进流转土地集中连片,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3 崇左市耕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崇左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市政府特设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共同承担起全面规划与协调全市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耕地保护与利用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2 强化责任落实
崇左市通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明确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并实行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的制度。将耕地保护任务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分解下发至各县(市、区),确保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扛起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
3.3 完善监管体系
为确保耕地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崇左市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监管体系。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构建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平台,实现对耕地数量、质量变化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制止耕地违法违规行为。2)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机制,包括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确保监管不留死角。同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形成耕地保护合力。此外,设立耕地保护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确保耕地保护政策落到实处、耕地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4 结语
在耕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崇左市采取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严格用途管控、提升耕地质量、整治撂荒耕地及规范土地流转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耕地保护水平,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崇左市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和完善监管体系等保障措施,确保了耕地保护与利用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然而,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因此,持续的政策优化、技术革新与社会共识构建,将是未来崇左市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方先知.土地合理利用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2] 广西崇左扶绥县人民政府.崇左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21-11-05)[2024-12-02].http://www.fusui.gov.cn/sjfb/tjgb/t10723406.shtml.
[3]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遂宁市让每块耕地都有“守护人”[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3,2023(6):12-13.
[4]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崇左市明确2022年田长制工作要点[EB/OL].(2022-05-26)[2024-12-02].https://dnr.gxzf.gov.cn/zxgz/tszstzzysgdbhhx/t16503855.shtml.
[5] 黄尚宁,苏正国.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文军谈第33个全国土地日[J].南方自然资源,2023(7):9-11.
[6] 佚名.浙江出台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J].新农村,2021(4):3-5.
[7] 曾添译.我国家庭农场的形成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0.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