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甜玉米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5-02-19 00:00:00陈颖陈学桥
南方农业·下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水肥管理甜玉米病虫害防治

摘 要 要想提高甜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必须依靠高效的种植技术,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为提高广东省化州市甜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化州市生产实际介绍了甜玉米种植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 甜玉米;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广东省化州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14

广东省化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四季均适宜作物生长。甜玉米是具有高产潜力优势的高光效作物,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且口感甜、鲜、脆、嫩,深受消费者欢迎[1]。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化州市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外省种植大户在当地进行较大规模的甜玉米种植生产,甜玉米产业已成为化州市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

根据广东省农村农业厅《广东省2023年轮作休耕项目实施方案》(粤农农函〔2023〕531号)文件要求,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年来组织实施轮作种植模式。2022年,化州市通过应用双季稻+轮作(主要指甜玉米、番薯轮作)种植模式,在中垌镇、林尘镇、石湾镇(街)的专业合作社建立200 hm2示范基地。为了做好该项目的技术支撑服务,相关部门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现场进行教学指导,帮助其了解甜玉米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的植株形态特征,确定该时期甜玉米生长对水肥的需求,实现化肥减量增效;讲解病虫害发生特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提高甜玉米产量和品质[2]。

1 水肥管理

1.1 总体方案

甜玉米施肥的增产效应主要取决于土壤肥力水平、品种、种植密度及其各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生理需求。同时,甜玉米不耐旱,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其各生长阶段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要注意不宜过度灌溉,否则容易出现沤根,影响甜玉米生长。因此,为提升甜玉米产量和品质,必须科学进行水肥管理。

广东省地方标准《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44/T

544-2008)对甜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管理要求具体如下。1)施肥。施肥量为全期每667 m2施纯氮20~22 kg、五氧化二磷10 kg、氧化钾20 kg;为达到高产的目的,可增施商品生物有机肥,或经高温堆沤发酵的禽畜粪便等农家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2)水分管理。甜玉米幼苗期要适当控水蹲苗,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60%,方可灌水;拔节期,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如果土壤水分含量不足,需要及时灌水,每次每667 m2灌水量控制在50 m3左右。

在《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考虑化州市土壤养分及水分在甜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实际含量,对施肥量和灌水进行适当调整。1)施肥。施肥量确定为667 m2施纯氮20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20 kg。结合甜玉米需肥特点及化州市土壤养分含量特点,选用50%复合肥[m(N)∶m(P2O5)∶m(K2O)=24∶7∶19],甜玉米生长全期667 m2施用量为90~95 kg。2)水分管理。甜玉米各生长时期基本均应保持土壤湿润,同时保证排水通畅,不能渍水,避免甜玉米根系呼吸不畅。

1.2 各时期具体措施

1.2.1 基肥的施用

在机耕起畦前,667 m2全田施用生物有机肥750 kg或经高温堆沤的禽畜粪便1 000 kg,施用复合肥25.0~27.5 kg,可起畦后在畦中间开沟施用或随机起畦时施用。施用有机肥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其有机养分含量,有利于培育甜玉米植株强大的根系;复合肥施用后能迅速分解出养分供给植株,使苗期回青快,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1.2.2 幼苗期水肥管理

幼苗期,即种子发芽出土至拔节前的时期。甜玉米植株幼苗期具有以根系生长为中心的生理特点,幼苗第3片叶露出3 cm时,是幼苗不再依靠胚乳供给养分而靠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供给生长的转折点。

幼苗长出2.5片叶时,淋施1.0%尿素液补充养分。移植后4~5 d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 m2用芬兰或挪威生产的进口复合肥5~6 kg加生根素兑水750 kg用机压泵淋施,促使幼苗及时吸收养分,促进其生长。该时期的水分管理以促进根系生长、根群发达为目的,以确保土壤湿润为主,以手捏土壤手不留有水痕、松手后土壤自然松散为准,水分过多或干旱都不适宜根系生长。切记田间不能渍水,以防止沤根烂根现象出现。

1.2.3 拔节期水肥管理

拔节期,苗已长出5~6叶,此时叶龄指数30%,植株近地面处用手触摸可感觉有茎节,则已处于拔节始期。进入拔节期标志着植株茎叶已全部分化完成,植株开始具有以茎叶生长为中心的生理特点。同时,进入拔节期标志着植株逐渐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因此是甜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水肥需求较大,该时期水分管理结合施用拔节肥同时进行[3]。

在主茎长出6叶时施用拔节肥,肥料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5%,667 m2施用复合肥31.0~33.0 kg+氯化钾7.5 kg,在畦面撒施,同时进行中耕培土1次。培土后立即灌水,灌水量不宜过多,以水湿润畦面为止,切忌渍水或受浸。该时期需要保持畦面湿润,以起到以水调肥的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在该时期进行有效的肥水管理,可促进茎秆粗壮生长,进而确保苞穗饱满;还可促进叶片增厚伸长,增加绿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加快光合作用速率,产生更多有机物质供给植株生长,为生殖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1.2.4 大喇叭口期水肥管理

大喇叭口期,甜玉米植株主茎已长出9~10片叶,叶龄指数为60%,心叶丛生,上平、中空、棒三叶层开,呈大喇叭口状。大喇叭口期是决定甜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是植株对水肥反应特别敏感的时期,是需水需肥量最大时期[4]。该时期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0%,667 m2施用复合肥25 kg,在回灌1/3畦沟水时随水直接撒于畦肩两侧,让水自然落干,防止肥料流失。该时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免影响雌雄蕊花器官分化发育,防止花器官退化。

1.2.5 抽雄吐丝期水肥管理

抽雄吐丝期,雌穗吐丝与雄花开花同步或比雄花开花晚1~3 d,因品种与气候条件而有所差异。该时期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充分发挥其高光效作用,应以氮肥为主,667 m2施用尿素7.5~10.0 kg,直接撒于畦肩至畦沟。该时期甜玉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特别严格,畦沟要保持浅水层,保证有充足水分供应,以利于抽雄扬花和苞穗吐丝授粉,提高结实率,同时防止后期叶片早衰。

1.3 叶面肥喷施

在甜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除施好各时期根际肥外,喷施叶面肥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喷施叶面肥是一种用量少、可迅速补充养分、见效快的施肥方法,关键喷施时期分别为大喇叭口期、抽穗吐丝期。在这3个时期各喷1次叶面肥,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50~200 g+尿素100 g兑水45 kg喷雾,可促进甜玉米植株良好生长。

2 主要病虫害防治

由于化州市玉米种植面积大,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化州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促进甜玉米安全生产。

2.1 主要病害防治

2.1.1 玉米大斑病与玉米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抽雄前后,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病斑,逐渐向上扩展蔓延。最初病斑呈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外围有明显黄晕。玉米小斑病病斑较小,一般长度不超过1 cm,宽度局限在两叶脉之间。玉米大、小斑病都会导致甜玉米叶片变黄,进而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发病初期,可使用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1 500~

1 800倍液喷雾防治,根据病情的发展,连续喷施2次,每次间隔15~25 d;或使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 m2用量30~50 mL,连续喷施2次,每次间隔10~15 d;还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 d。用药过程中可根据发病情况和种植的甜玉米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对用量进行适当增加或减少。

2.1.2 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主要发生在甜玉米生长后期,为害茎秆及苞穗,引起茎基腐败露出纤维,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严重时导致植株倒伏;为害苞穗时,籽粒和穗轴变褐腐烂,影响甜玉米品质和商品性[5]。可通过实行水旱轮作防治玉米纹枯病,避免重茬。在发病初期,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每667 m2用量不少于60 L,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10 d;或选用25%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每667 m2用量70~80 mL,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 d;或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每667 m2用量100~150 mL,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 d。

2.1.3 锈病

该病害多发生在甜玉米生长发育后期,在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为防治该病,在栽培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搭配使用磷钾肥。在植株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667 m2用量15~20 g,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 d左右;或选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每667 m2用量30~60 g,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10 d左右,视病情发展调整用量和用药频次。

2.2 主要虫害防治

2.2.1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寄生性害虫,幼虫和成虫都会对甜玉米造成损害。防治该害虫可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方法。1)物理防治。田间悬挂杀虫灯、放置性诱捕器及食诱剂等,以诱杀成蛾,减少田间成蛾虫源基数。2)化学防治。先深入田间调查虫情,抓住草地贪夜蛾初孵期至2龄幼虫期的施药适期进行施药,并且根据其幼虫昼伏夜出的取食习惯,选择在日出前及傍晚进行施药。施药时重点喷施心叶、嫩叶、雄花及苞穗部位,可选用针对夜蛾类害虫的高效、长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例如,虫卵孵化期可每667 m2用9.8%甲维·虱螨脲悬浮剂16.7~20.0 g,兑水40~60 kg,充分混合后喷雾叶片,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 d;或每667 m2用5%虱螨脲乳油700倍液60 mL+10%甲维·虫螨腈悬浮剂500倍液60 mL,喷施于叶片背面,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 d ;或每667 m2用12%虫螨腈·甲维盐25 mL,兑水15 kg喷施,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 d。在甜玉米大喇叭口期,可选用生物菌剂,如每667 m2喷施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30 mL兑水15 kg,用药不超过2次,或选用8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300 g拌细土,均匀心叶撒施,用药1次。各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草地贪夜蛾产生抗药性。

2.2.2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称地蚕,是甜玉米幼苗移栽后易发生的主要虫害,可啃食幼苗,造成缺苗。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为起畦后移植前,667 m2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1.5 kg或0.5%噻虫嗪颗粒剂1.5~2.0 kg,拌在50 kg细土或细沙里,均匀洒在畦面进行毒杀防治,用药1次。若田间出现小地老虎为害,可使用毒饵诱杀,每667 m2用拌入250 g90%敌百虫的炒香的花生麸或玉米碎粒

3 kg,在傍晚撒于苗基部进行诱杀,用药1次。

2.2.3 蚜虫

蚜虫主要发生在甜玉米植株抽雄前后,刺吸植株汁液,造成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其排泄物还极易引发煤污病,影响植株进行光合作用。蚜虫发生初期是防治最佳时期,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和啶虫脒,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兑水30 kg喷雾,用药1次,每次间隔7 d左右;或使用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 d,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3 结语

在甜玉米栽培过程中,必须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来看,在幼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等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水肥管理措施,以及对病虫害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可有效提高甜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化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文秋,于海杰.玉米棒三叶叶面喷肥对产量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3(9):113.

[2] 王恩广,李晓伟,肖雨,等.探析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资,2014(4):22.

[3] 谭文学.超甜玉米—青黄豆—秋番茄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3,39(1):31-33.

[4] 石德权.玉米高产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5] 王宁.甜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J].新农民,2024(13):70-71.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水肥管理甜玉米病虫害防治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之我见
浅析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中国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 01:28:44
东方百合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