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祁门县地处安徽省皖南山区,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生长,是传统的水稻生产大县。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祁门县农户科学有序开展水稻生产,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分析了当地水稻生产现状及影响因素,总结了一整套水稻高质量种植技术,包括种子处理、育秧管理、整地施肥、移栽管理、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
关键词 水稻;高质量种植技术;提质增效;安徽省祁门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07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南部,东北与黟县接壤,东南与休宁县毗邻,西北连石台县、东至县,西南与江西省交界。祁门县总面积2 257 km2,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该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条件良好,适宜稻作农事。202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27万t。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因此,开展水稻高质量种植已成为祁门县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提高粮食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种植概况
祁门县地处安徽省南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生长。全县可耕种面积8.13万hm2,其中水田面积占60%以上。水稻是祁门县主要粮食作物,2023年当地水稻种植面积达0.59万hm2。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全县水稻生产分3个主产区:东北部丘陵区主产早稻;中部平原区主产中稻;西南部低山区主产晚稻。主要种植品种包括荃两优280、深两优5814等。近年来,祁门县大力发展绿色高质量农业,推广应用水稻精细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产量水平和稻米品质,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祁门县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抗性好、品质优的品种。建议以中晚熟籼稻品种为主,如徽两优008、湘粳65等。这些品种耐冷性强、抗病性好、米质佳。确定品种后,应严格把控种子来源,选用纯度在98%以上的原种或自留种,避免使用代次混杂、病虫害严重的种子。同时,要求种子饱满光滑、无霉变和病斑、检测合格,并确保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1]。种子选择完成后,需要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4 h,或用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24 h,以起到消毒、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2.2 催芽
祁门县可采取浸种或温湿交替等方式对种子进行适度催芽。浸种催芽较为简单实用,可以将种子浸入25~30 ℃的水中12~24 h,使种子充分吸水,待种皮适度膨胀即可捞出。浸种过程中需要根据温度调节时间,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势。温湿交替催芽则需要严格控制条件,需要先在25 ℃的条件下使种子吸水6~8 h,再转移至30~35 ℃的环境中生根12 h,之后再回到25 ℃的条件下萌发10~12 h,反复交替48 h后即可取出种子。整个过程温湿度需要严格把控,湿度保持在80%~90%较为合适。也可使用微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助催,如用0.01%的赤霉酸溶液浸种12 h,能有效促进种子出苗。
2.3 育秧管理
2.3.1 苗床制作
祁门县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背阴通风良好的地块制作大田苗床。苗床面积一般控制在25~30 m2,长25.0 m、宽1.0~1.2 m、高10 cm左右。同时,在苗床四周开沟排水,避免积水影响苗床的透气性[2]。苗床整理时要反复耙平,使表面细腻平整。播种前可喷施0.2%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彻底消毒苗床。
2.3.2 施肥管理
在苗床施基肥时,可每平方米施入腐熟农家肥10 kg,同时配施复合肥,每平方米施用氮肥10 g、磷肥8 g、钾肥6 g。播种后根据秧苗长势,需要及时进行分次追肥。一般在移栽前10 d和7 d分两次追施尿素,每次每平方米施用5 g。同时,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在活棵期喷施0.2%硼砂溶液,能有效预防秧苗徒长。在移栽前3 d,可喷施0.3%多聚磷酸盐水溶肥,提高秧苗移栽后的成活率。育秧期间还需要注意保苗管理,如遇高温可用稻草遮阴,或喷施0.1%的聚乙烯醇缓解热害。
2.3.3 温度调控
在整个育秧阶段,需要严格控制育秧棚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适宜范围。催芽期温度控制在25~30 ℃较为合适。出苗后可根据秧龄逐步升温,7叶龄时控制在27~32 ℃。幼苗期温度过高易导致徒长,过低则会影响分蘖,因此要精准控制。移栽前10 d左右,可将温度控制在20~25 ℃,利于壮苗生长。如遇高温天气,可在棚顶喷洒少许水雾降温,或使用遮阳网、草帘遮阴[3]。同时,注意保持棚内通风,避免空气湿度过高。棚外苗床要选择背阴地块制作,必要时可用草束或塑料薄膜简易遮阴。
2.4 移栽管理
2.4.1 深翻整地
祁门县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深翻作业,深度控制在20~25 cm。可先使用大马力拖拉机深耕约15 cm,再用深耕机或铲耙等工具反复翻耕,使土层彻底疏松透气。深翻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地力,尽量不翻起下层的砂土或麻土。对于前茬作物的秸秆要充分混埋,既能增施有机肥,又能改良土壤结构。同时,注意合理调整水田高低起伏,做到田面平整、四周圆整、进排水顺畅。
2.4.2 适期移栽
祁门县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早稻,6月上中旬移栽中稻,7月上旬移栽晚稻。移栽时应控制好秧龄,早稻以25~30 d的壮秧为宜,中晚稻则以35~40 d为佳。秧苗要求在4~5叶,根系发达、茎粗健壮、苗高20~25 cm。移栽要注意避开低温雨天,选择晴好天气操作。移栽密度也很关键,祁门县早稻按每平方米65~70株分穴栽插,中晚稻则控制在每平方米55~60株。插秧深度控制在2~3 cm,确保不留空穴、不伤根系。移栽后3 d内要注意保湿培养,待新根生长扎稳后再逐步落水。
2.5 田间管理
2.5.1 施肥管理
可根据不同生育期水稻的营养需求,精准配方施用复合肥料。一般在移栽前,可每667 m2施入底肥纯氮15 kg、纯磷10 kg、纯钾10 kg。分蘖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结合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分蘖发育。孕穗期是关键追肥时期,每667 m2可施用尿素8 kg,确保营养充足。乳熟初期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有利于籽粒充实增重。拔节期则适量控制追肥量,每667 m2施用2 kg尿素即可,避免影响稻米品质。除施用主营养元素外,需要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例如,可在分蘖期喷施0.2%硼砂溶液,预防水稻出现缺硼症状;孕穗期喷施0.3%多聚磷酸盐水溶肥,提高稻米稳定性;乳熟期喷施0.1%硫酸锌溶液,增加粒重。同时,注意测土配方施肥,针对不同田块的土壤情况,合理调整肥料配比。
2.5.2 灌溉管理
祁门县需根据当地环境科学管理水稻灌溉,确保农田湿度适宜,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移栽后3~5 d,保持水深在3~5 cm,利于幼苗扎根。至返青后逐渐加深水位至15 cm左右,同时注意保持水面微流,防止水体缺氧。至分蘖期要保持20~25 cm的灌溉水位,确保分蘖顺利进行。孕穗期至乳熟期是关键水分控制期,要保持25~30 cm的恒定水位,切忌涝渍或干旱,有利于使水稻籽粒饱满[4]。乳熟后期控制水位在15~20 cm,晚稻更应保持稳定水位促进灌浆。至收获前20 d可适当落干露地皮,利于籽粒充实。遇连阴雨天还需要注意开闸流水曝气,控制水位避免涝渍。
2.5.3 分蘖控制
祁门县可根据不同季节和品种,确定分蘖目标。一般早稻每667 m2宜控制在25万~30万株,中稻每667 m2控制在20万~25万株,晚稻则667 m2以18万~22万株为宜。分蘖过多将导致水稻植株徒长,整体衰弱;过少则会影响产量。可在分蘖盛期每667 m2追施7 kg尿素,同步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和硼砂溶液,促进分蘖发育。分蘖后期视实际情况可补施1~
2 kg尿素,避免过旺徒长。若分蘖不足,则应及时浅水灌溉,提高水肥浓度刺激分蘖。如遇霜雪冰冻天气,可适当加深水位预防受冻。若分蘖徒长,亦可考虑人工压垄或药物控制。
2.6 病虫草害防治
2.6.1 病害防治
祁门县水稻主要病害包括稻瘟病、稻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对于这些病害,以预防为主,可在育秧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有效防治。分蘖期至孕穗期是病害高发期,可遵循防治原则,每7~10 d重复喷施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交替使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液等,防治多种病害[5]。乳熟期注意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发现中心病株后,施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药100 g,兑水50 L;在施用叶枯宁的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强氯精,可明显提高防效。抽穗期喷施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籽粒期病害。同时,注意排水通风,确保田间环境适宜。发病时及时铲尽病株并深埋,清田防止扩散。
2.6.2 虫害防治
祁门县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虫害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象甲等,必须高度重视。可在移栽前10 d预防性喷施5%氟虫腈悬浮剂1 500倍液或10%阿维菌素乳油800倍液,防治纵卷叶螟等害虫。分蘖至孕穗期是虫害防治关键期,要加强田间监测,受害率达到10%时就要及时喷药防治。建议选用10%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防治稻飞虱,交替使用25%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孕穗期每667 m2可使用12%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30~40 mL,兑水30~40 kg充分混合后进行均匀喷洒,预防稻飞虱和稻象甲为害。乳熟期以后若发生稻螟虫、稻象甲,可选用10%苯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或5%虱螨脲乳油1 500倍液进行防治。抽穗期也要注意对稻飞虱和草蛽虫的防治,及时喷药清园。
2.6.3 杂草防治
杂草防治是保证祁门县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一环。移栽前可每667 m2喷施65%草甘膦可湿性粉剂80 g,预防直链型杂草。移栽后10 d左右,可每667 m2喷施41%草甘膦异丙胺盐30 g,防治一年生杂草。分蘖至孕穗期是关键杂草防治期,可每667 m2使用65%草甘膦可湿性粉剂80 g,混合5%麦草畏悬浮剂500 mL,喷雾施用,同时防治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乳熟期若杂草滋生,建议每667 m2使用65%草甘膦可湿性粉剂100 g,配合25%恶草酮乳油300 mL共同施用。分蘖期如有残留杂草,可每667 m2使用60%草甘膦可湿性粉剂50 g,以将其彻底根除。
3 结语
祁门县要想实现水稻丰产优质,必须精耕细作,重视种子选育、整地做床、移栽管理、水肥调控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各环节的工作,严格按照农艺要求,掌握好时期、数量、方式等关键控制点,同时密切注意水稻长势变化,及时调整措施。只有将每道工序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落实到位,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和管理风险,发挥优良品种的高产高效性能,生产出口感优良、耐储的优质大米,真正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磊,邹禹,苏松田,等.安徽沿淮地区粳糯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3(18):51-54.
[2] 李世军.水稻高质量种植技术优化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4,42(9):74-76.
[3] 熊克巍.探索再生稻绿色高质量种植模式[J].新农民,2024(13):46-48.
[4] 杨进华,吴晨阳,程驭,等.安徽省沿江和江淮地区麦茬稻钵苗机插绿色超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4,40(4):52-54.
[5] 黄明永,王士梅,卢继武,等.节水稻新品种绿旱两优2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24(4):164-166.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