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2025-02-18 00:00:00纪芮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5年2期
关键词:中学创设教学法

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学生历史素养、家国情怀、优秀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让历史重现在学生眼前,以多元化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历史认识、发展其核心素养。

历史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重要桥梁,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了解与学习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中学历史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积极地学习历史、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更难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解读,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方面具有一定局限。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将情境教学法融入课堂,结合历史事件、学生兴趣、学习基础等方面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且生动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解读历史。而就目前来讲,如何有效地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已成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中学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所谓“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历史学科若没有兴趣,便无法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讲解,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索然无味、学习活动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根据历史事件运用多元化的技术或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体验感,使之在多元化的活动中感受历史事件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也能成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从个体的感官开始的。对初中生而言,他们虽具备一定抽象思维,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仍然了解不到位,导致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无法通过历史事件感知现实与未来,对于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也存在一定阻碍。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以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对历史事件逐步形成感性认识,便于他们能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理解历史,并在自主观察、思考和讨论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形象感知升华为理论的顿悟,全面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发展学生历史素养。

中学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是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全面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需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分析与解读,了解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需在学习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多元化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与思考,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解读,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协调发展。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教师既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元素创设情境,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布置教室或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全面实施情境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时,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关于玄奘、鉴真的故事,分析对比二人的贡献,了解遣唐使的含义和影响,学习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和具体影响;从中外文化交流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使学生感受唐朝的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培养其家国情怀和文化意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基于本课时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史料,以此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分析教材内容。比如为学生提供在《百年留学》中关于“在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留学生和学问僧作为遣唐使,曾多次来华学习”的史料,让学生仔细分析,结合史料找出关键词,分析遣唐使来华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根据遣唐使的人数、访问时间、访问频率等总结出相关特点,如根据“公元7世纪到9世纪”可以得出时间久的特点;根据“遣唐使来华20次”可以得出次数多的特点;根据“起初遣唐使规模不超过200人,到开成三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可以得出规模大的特点;根据“选择的遣唐大使、副使都是了解唐朝情况、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可以得出人员素质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什么是遣唐使。借助史料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提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的理解,全面增强学生文化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是可以融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学科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元化教学路径、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为全面发挥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沉浸于历史课堂,感受历史事件的发展,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探究欲。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教师可借助VR技术将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场景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戴上VR眼镜或VR头盔,走进历史。在整个场景中,学生仿佛成为开国大典的一员,感受当时开国大典的热烈、激动、幸福、震撼时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情境问题,如“你正在参加开国大典,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在这之中又感受到什么呢?”以此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在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建国大业》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视频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学活动,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材知识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从而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策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应当深入理解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以多元化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解读,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

专家点评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场景,强化时空感知,深化对历史的学习与理解。如何具体融入课堂?作者提出两条策略,一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二是可以融入信息技术,其实在具体实施上,这二者紧密融合,互为补充。相信在此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也将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中学创设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在多解中学创新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