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25年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暨职业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在文艺界深入人心,初步建立起人人关注行风、持续建设行风、共同守护行风的工作局面。接下来,将持续强化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让崇德向善、德艺双馨的行业新风正气浸润到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心中。
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肩负着传承文明、引领风尚的时代使命。长期以来,曲艺界革陋除弊、说新唱新、易风化俗、引领时代,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曲艺界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个别演员为了追求名利,不惜炒作、作秀,甚至违背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一些演出活动存在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等。这些不良现象损害了曲艺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曲艺事业的健康发展。
行风是行业繁荣发展的基石,关乎曲艺艺术的品位与格调,影响着曲艺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与公众认可度。一个健康、积极的行风环境,能够激发曲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促进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反之,则可能导致曲艺艺术陷入低俗化、边缘化的困境。不良行风的存在,会使观众对曲艺艺术产生信任危机,降低了他们对曲艺作品的期待与欣赏热情,进而影响曲艺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此外,曲艺传承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如果行业不良风气盛行,会让有志于投身曲艺事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导致人才断层,阻碍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行风建设对于曲艺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建设曲艺界的良好行风,共同守护曲艺界的清风正气。
明德修身,筑牢曲艺界思想之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曲艺工作者应将品德修养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基石,铸就曲艺界的清风正气。要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坚守艺术理想和职业操守,做到台上台下一致,人前人后如一,用真诚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赢得观众的尊重与喜爱。同时,曲艺组织和团体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让正能量成为曲艺界的主旋律。
团结协作,构建和谐生态。“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曲艺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在曲艺界内部,要加强不同流派、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外,则要积极与其他艺术门类跨界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探索艺术发展的新路径。要强化优秀曲艺工作者宣推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榜样带动、标杆引领作用,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效应”。
服务人民,彰显价值担当。曲艺从民间来,到民间去,其生命力在于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广大曲艺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在人民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让人民的欢笑与泪水、人民的探索与创造、人民的智慧与荣光在曲艺作品中绽放为灿烂丰盛的花朵。要把曲艺发展的广阔天地延伸到基层、社区、乡村,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虚心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创造,在生活提炼中升华创作境界,在精神提纯中实现人生价值。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持续建设曲艺界行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曲艺从业者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努力。只有当每一位从业者都将良好行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曲艺界才能充盈新风正气。让我们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曲艺生态,推动曲艺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