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

2025-02-17 00:00:00林芳菲洪镠锴
科技资讯 2025年1期
关键词:方案设计数据管理

摘" 要: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意指在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框架下,共同设计并实施一套信息化系统,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促进数据共享和增强创新活动的互动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案以及设计的实现过程,包括平台架构设计、系统模块的划分与实施、技术选型标准,以及在具体建设中如何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功能模块开发、数据管理优化和系统集成测试,以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校地共建科研" 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 方案设计" 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Design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School-Government Co-Constructed" Research Public Innovation Platform

LIN Fangfei1" HONG Liukai2

1.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000 China;2.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government co-constructed research public innovation platform, means the joi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et of information syste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romote data sharing and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government co-constructe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 innovation platform, including platform architecture design, system module di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selection standard, and how to enha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rough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latform function module development, data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and system integration test in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chool-government co-construct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novation platform ; Scheme design; Data management

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是这一合作模式中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此类平台的建设不仅提供了一个集成的研究环境,促进了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还强化了学术成果的社会服务功能,使科研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信息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构建一个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协作工具,同时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保护。

1" 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

1.1" 系统模块设计

在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模块设计中,重点构建了六大核心模块:项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资源共享模块、协作通信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以及安全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支持全生命周期的项目跟踪,包括项目申请、进度跟踪和结果评估,具备自动化项目状态更新功能,响应时间控制在20 ms以内。数据管理模块采用元数据管理策略,实现数据的分类、索引和检索,支持超过100 TB数据的高效处理,查询延迟不超过100 ms[1]。资源共享模块通过高效的数据同步机制,保证各研究机构间数据共享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步延时不超过5 s,数据一致性达到99.99%。协作通信模块提供即时消息交换、视频会议和文档共享功能,确保科研人员间的无缝沟通,视频会议的视频流延迟控制在150 ms以内,支持至少1 000名用户同时在线。用户管理模块提供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和审计跟踪,支持动态权限配置,操作审计记录保留时间不少于5年。安全管理模块采用多层防护策略,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确保平台运行的安全性,防火墙的入侵检测精确度达到99.95%,数据加密标准符合AES-256规范[2]。

1.2" 技术选型与标准

在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选型与标准环节中,核心目标是确保所选技术能够满足高效、可靠及可扩展的平台运行需求,同时符合国际标准与行业最佳实践。技术选型涵盖了云计算平台、数据库系统、前端框架和安全解决方案等关键领域。云服务选择基于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ing cloud,EC2),确保计算资源的动态可伸缩性,配合弹性负载均衡(elastic load balancing ELB)技术,保障高达10 000个并发用户的稳定访问。数据库系统采用PostgreSQL以支持高并发访问和复杂查询,同时实现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配合Redis作为缓存解决方案以优化响应时间。前端开发框架统一使用React,支持构建高效且响应迅速的用户界面[3]。安全方面,全面采纳TLS 1.3标准进行数据传输加密,与OWASP安全标准相结合,实施XSS和CSRF等网络攻击的防护措施。整体技术选型旨在打造一个既符合技术前沿又能保障数据安全、支持大规模用户操作的科研创新平台。以下是涉及的主要技术选型与标准的数据表。

此表格概述了各项技术的选型依据及其在建设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中的关键角色和功能,确保技术方案的全面性和高效性。

2" 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1" 平台功能模块

在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平台功能模块的设计是关键,它确保平台能满足各种科研活动的需求并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功能模块涵盖项目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协同工作环境、资源共享与访问控制等核心方面。项目管理模块提供项目申请、审核、监控、成果展示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确保项目周期内的所有活动均可追踪,实现实时数据更新。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采用强大的计算引擎和高级分析工具,支持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处理速度可达每秒处理数百万条记录[4]。协同工作环境模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在线协作工具,包括视频会议、实时文档编辑和任务分配,以提升团队间的交流效率。资源共享与访问控制模块则利用细粒度权限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同时促进跨机构资源共享,以下是具体的平台功能模块和其特性的数据表。

此表格详细描述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核心特性、所依循的技术标准以及预期的性能指标,体现了科研公共创新平台的高技术性和应用范围。

2.2" 数据管理

在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数据管理模块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旨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与安全性。此模块通过实现先进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高效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和严格的数据安全措施来达成这一目标。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维护、共享和销毁等各阶段的管理,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质量和合规性。采用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为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对象存储,以支持PB级数据容量,实现数据的高效访问和灵活扩展。数据安全措施包括使用最新的加密技术、实施多层访问控制机制以及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确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下是数据管理模块的关键参数和配置的数据表。

此表格展示了数据管理模块在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的具体实施方案中的关键技术实现、性能指标和遵循的安全标准,体现了对数据的严格管理与高效利用,确保平台在处理大规模和敏感数据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系统集成与测试

在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中,系统集成与测试环节是确保平台整体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阶段。该阶段涉及复杂的模块集成测试和综合系统测试,采用实时监测算法来确保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响应能力。该算法基于滑动时间窗口(Sliding Time Window)方法,通过计算窗口内的数据变化率来动态调整系统的资源分配和响应策略。式(3)中:是基础响应时间,即在标准资源分配下的响应时间。通过以上公式,实现对系统集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从而提高整个平台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在实施方案中,这一算法的应用将在系统集成阶段进行详细的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的数据流量和用户请求,验证资源分配和响应时间的优化效果,确保在正式运营时平台能够高效、稳定地处理各类数据和请求。这种基于实时监测的集成测试方法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也为未来的扩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持。

3" 设计实现

在设计的系统功能测试中,数据使用方式被精心安排以确保测试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测试总共进行了5次,分为5个不同的场景来模拟各种典型操作条件和系统负载。每个测试场景都未特别分组,因为目的是评估系统在不同独立条件下的综合表现而非进行对比分析。这种方法允许单独考察每种场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更准确地识别潜在的性能瓶颈和优化点[5]。测试指标包括响应时间、数据处理速率和资源分配系数。响应时间衡量系统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所需的时间,是系统效率的直接指标。数据处理速率表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数据的能力,是评价系统处理大量数据能力的重要指标。资源分配系数反映系统如何根据实时工作负载调整资源分配,是系统动态适应能力的体现。表4是对应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

系统在不同场景下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性能特点。场景 3 中系统展示出最佳的数据处理速率和资源分配效率,是因为该场景模拟的操作条件最符合系统优化配置。场景 4 的表现最差,响应时间最长,数据处理速率最低,资源分配系数也最小,因此在资源限制较大的情况下系统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测试,得出结论:系统需要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请求时进一步优化资源调配和处理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商业化过程,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该平台的建设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科技政策工具,帮助政府部门在科技项目的决策和管理中更加精准和高效,最终实现科学管理与服务社会的双重目标。因此,构建并实施一个系统全面、技术先进的校地共建科研公共创新平台的信息化方案,不仅是提升区域科研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联合共建类科研机构”发力推创新,“校地合作办公室”聚能促转化[J].中国经贸导刊,2020(12):23-24.

[2] 段晖.信息化背景下鞋服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皮革,2023,52(12):153-156.

[3] 刘娜,安晓萍,王步钰,等.信息化时代下云畜牧创新平台建设[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4):1-4.

[4] 廖超,裴男才,叶天一,等.新形势下林业科技管理创新举措与发展对策: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为例[J].温带林业研究,2022,5(4):76-80.

[5] 刘东亮.基于信息化管理云平台的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2(22):35-37.

猜你喜欢
方案设计数据管理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 08:54:28
海洋环境数据管理优化与实践
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种快速固定夹具的方案设计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1种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设计
航空发动机(2020年3期)2020-07-24 09:03:22
战术导弹批检试验抽样方案设计
列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