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数学进入改革时代。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作业布置形式——分层级设计作业。
高职学生的来源途径多样,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高考入学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能够较好地适应高等数学的教学;贯通培养2+3的学生数学基础有高有低,但整体上相对较好;中专技校升上来的3+2学生数学基础则相对薄弱,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存在较大困难。由于数学基础的差异,高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而部分学生则对数学感到畏惧,缺乏学习的动力。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
第一层级作业是利用学习通平台布置的,以单选题为主。作业的内容是本次课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难度与例题中的基本题保持一致。绝大部分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一定能够完成本层次作业。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作业布置:教师在下课前10分钟利用学习通平台布置作业,并设置截止时间。
2.学生作答: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至平台。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查笔记、查教材或与身边的同学讨论。
3.作业批改:平台自动批改作业,并给出成绩。教师每周日的中午将作业成绩导出并发送到班级群中。
4.成绩评定:第一层级作业占总评的10分。学生根据作业成绩获得相应的分数。
第二层级作业来源于教材后面的习题,既有基础题也有中等题。目的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巩固所学的知识,完成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有一些难度的作业。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作业布置:教师在每次课后将第二层级作业发布在班级群中,并说明作业要求和截止时间。
2.学生作答: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完成第二层级作业。如果选择完成,则将作业写在数学作业纸上,并在规定时间内交给老师。
3.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成绩和反馈。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改错。
4.成绩评定:第二层级作业有总评奖励,最多两分。学生根据作业成绩和完成情况获得相应的分数。
第三层级作业依据于高等教育出版社专升本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二》这本教材。老师每个月初布置本月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课下阅读教材把例题搞清楚,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本月大作业,作业题目就是这一部分历年考试真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教学内容布置:教师在每个月初将本月的教学内容发布在班级群中,并说明学习要求和目标。
2.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自学,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作业布置:教师在月底布置本月的大作业,作业题目来源于历年专升本考试真题。学生作答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给老师。
4.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成绩和反馈。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改错。
5.成绩评定:第三层级作业有总评奖励,最多两分。学生根据作业成绩和完成情况获得相应的分数。
在数智赋能的今天,数学建模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笔者开设数学选修课《数学与生活》,这里就涉及了数学建模的内容。学生自愿组成数学建模小组,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模拟数学建模大赛。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小组组建:学生自愿组成数学建模小组,每个小组3人左右。
选题与资料搜集: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模拟数学建模大赛,题目是往年的数学建模大赛题目。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参考往年的数学建模论文。
2.模型建立与求解:学生根据所选题目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学生需要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作为附录。
3.论文撰写:学生将建模过程和结果整理成论文形式,包括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部分。
4.作业提交: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论文提交给老师。
5.作业批改与评定: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批改,并给出成绩和反馈。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改错。本层作业在期末总评也有奖励,最高两分。
第五层级作业是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例如,运用统计学中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内容,结合当前学生上课犯困的问题,对住宿学生睡眠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实践主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实践主题,如住宿学生睡眠问题统计分析。
2.设计调查问卷:学生根据实践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包括问卷内容、问题设置等。
3.调查实施:学生利用问卷星等工具进行在线调查,并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果。
4.撰写实践报告:学生将实践过程和结果整理成实践报告形式,包括问题的提出、调查实施过程、数据分析结果等部分。
5.作业提交与评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实践报告提交给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报告进行批改和评定,给出成绩和反馈。本层作业情境真实、问题属实、实践踏实,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创造了很好的平台。本层作业期末总评也有奖励,最高两分。
通过分层级设计作业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级设计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上得到提升。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分层级设计作业,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上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巩固。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再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层级设计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性。最后,促进了因材施教。分层级设计作业是教师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合其水平的作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分层级设计作业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工作量较大。分层级设计作业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并进行批改和反馈。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进行更多的投入。其次,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虽然分层级设计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这可能与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习惯等因素有关。
作业评价标准的制定:分层级设计作业需要制定不同层次的作业评价标准。这要求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业难度,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高职数学作业布置形式的创新探索,本文提出了分层留作业的策略,并将其细分为五个层级,旨在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实践表明,这种分层作业的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作业内容,如巩固基础、举一反三、续本准备、建模基础以及数学实践活动,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些作业形式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项目: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2024年校级课改项目“高职数学作业分层设置的探索与实践”(编号18)。
(作者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基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