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王篇》是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以字行)一九〇一年出版的一部政论性作品,虽然有中文书名,但书本身是用英文写成,英文书名是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A Chinese Plea for the Cause of GoodGovernment and True Civilization ,附了一个点题、耀眼的中文副题而已(《 随幕总督衙门文录:就致善政与达治世的一个中华建言》)。“汤生以英文草《尊王篇》,申大义,列强知中华以礼教立国,终不可侮,和议乃就。”(《清史稿》辜鸿铭本传)该书开篇有献词,是一首组诗,辜鸿铭写明是为了纪念他的已故好友、德国驻广州领事:In Memoriam Hermann Budler(其人的姓实际需要写成Büdler)。
辜鸿铭自己没有给这书写成中文,现有黄兴涛先生的译本《尊王篇(总督衙门论文集)》,这位外交官的名字译为“赫尔曼·布德勒”。其实,驻华外国使节、长职参赞随员往往有一个正式的汉名,以方便与中国人打交道。Hermann Büdler 的汉名是卜德乐,见于《清季中外使领年表》,一八八七至一八九五年在广州先后任代理领事、领事,其身影也常见于《申报》的外交时事报道,他曾短期出任德国驻汉城副领事。据莱比锡大学白莎教授基于德国外交档案的研究,卜德乐曾经为德国军火售华当过推手。他曾经做过一次与中国学者合作翻译的工作,口译《德国缘起择要》,由李圭(字小池)笔述,收入一八七四年由西方人在北京编刊的《中西闻见录》(第二十一号)。这样看来,卜德乐旅华时间跨越了至少三十年,看来是一位老中国通(old China hand)了,只是似乎官运不济,多年徘徊于领事一级,最终以饮弹自杀的方式告别人世。辜鸿铭在诗章最后的附言里也明确提到了此事,但中译本在此脱离原文,以“走完了人生旅途”委婉地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恻隐之心。辜鸿铭作诗十章隆重悼念,也为寂寞的老友卜德乐稍稍弥补了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