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龙舟竞渡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推动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和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本文以龙舟竞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符号学视角对龙舟竞渡称谓符号的演变、龙舟竞渡演变过程中的象征符号进行解析探究,在龙舟竞渡符号演变基础上旨在通过对现代龙舟竞渡传承的优势价值与困境桎梏的审视,探讨现代龙舟竞渡传承与发展之路,更好地促进龙舟竞渡的良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符号学" 象征符号" 龙舟竞渡" 演变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3-010-3-TBB
1、引言
龙舟竞渡是一种国家精神、国家实力、国家形象的映射,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承载着民族文化认同、集聚了民俗节庆记忆、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有着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关乎着建设体育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符号学领域探索符号系统内部的机制特征是研究符号意义表达的必经之路,故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梳理古代龙舟竞渡称谓符号的演变及发展过程,探讨龙舟竞渡演变进程中的象征符号并分析其符号内涵,以此审视龙舟竞渡现代传承优势和存在困境,探索龙舟竞渡的当代价值,从更大程度上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良性传承,保护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2、古代龙舟竞渡称谓符号的演变分析
有学者考证发现历史上用于竞渡的舟船并非只有龙舟,还有鸟舟、凤舟、虎头舟、燕尾舟以及无任何造型装饰的普通舟船等多种形态,这也是“龙舟”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在不同时期其称谓符号不同,但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只是在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社会流行程度中,一直都是以龙舟为竞渡的风向标。
2.1、鸟舟称谓的初现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卡西尔认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我们就是通过一个个符号、一个个记号来研究认识事物背后的象征意义,符号作为意义的载体而存在。例如,中国古代百越各族都对鸟带有极高的崇拜意义,把自己装扮成鸟的形状,化身为“羽人形象”,这是一种早期“鸟图腾”的具象表现。从我国出土的“竞渡纹”青铜器物中(表1)可得知:其一,青铜器物上的纹饰多为“羽人竞渡纹”;其二,羽人形象与先民“鸟图腾”崇拜息息相关。纹饰多以“羽人形象”为基本造型,突出了鸟的特征,且组织有序,共同划行于水面上,这种形式与现如今的龙舟竞渡极为相似。这些“竞渡纹饰”都在反复强调竞渡船纹呈现出鸟的特征,鸟舟竞渡的形象更为典型,为鸟舟的出现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2.2、凤舟竞渡之凤鸟崇拜
“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并流传不绝。”古人有着“凤鸟”符号的信仰崇拜,“凤”是从“鸟”的形象中具体抽象出来的一种图腾信仰的代指符号,凤被赋予了“百鸟朝凤”的至高形象。由浅显的图腾崇拜认知转变到实际生活中,将其所信仰之物“凤鸟”进行了物象化和具象化,如“凤鸟载日”图像、“双鸟朝阳”象牙雕、“太阳神鸟”金饰等,具有指向意义的“凤鸟”符号隐含了人们大胆细腻的创新思维,象征着天上的神灵,有通天入水、镇定河神的作用,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寓意;同时借助符号的使用与传递,使得称谓符号的演变有了推演的可能,从“鸟舟”“飞凫”“凫艇”“鹢舟”到“凤舟”,符号的演绎过程得到了有序的传承,这些都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下“鸟舟”到“凤舟”形态转变的描述,赋予了其生命力和时代意义。
2.3、龙舟竞渡的缘起
关于龙舟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纪念人物说、祈求丰收说、辟邪禳灾说、龙图腾崇拜说、祭祀水神说”是较为常见并得到较多认同的几种。中国古代舟船活动有着极高的地位和作用,在早期已呈现带有体育价值的舟船竞渡雏形。首先,“凤鸟”都是具有飞行和凫水能力的动物,既擅飞也能蹚过急流,将其作为舟船造型,更有宗教祭祀仪式中争先恐后划船送灾之意。其次,《抱朴子》中记载:“屈原投汨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为竞渡。”以“端午—屈原—赛龙舟”为主旨的龙舟竞渡已经成为共识,逐渐成了人们缅怀英雄、追念亡灵的民俗节庆活动。在当代端午民俗、节日仪式和各种体育赛事中也随处可见龙舟竞渡活动。
3、龙舟竞渡演变过程中象征符号的解析
符号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所做的记号和标志,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按照符号学的观点,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和解释,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事物的东西,都可以定义为符号。因此,龙舟竞渡也是符号,表达着特定的象征含义。
3.1、龙舟竞渡中的自然象征符号——龙
任何符号都是历史的产物,符号的出现必然带有一定的意义,这些意义逐渐成为符号所指的一部分,它的出现必然会引起人们的联想,“龙”是一种神灵的象征,是一种虚拟的象征物,是龙舟竞渡中的自然象征符号。尤其在农耕文化时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避免水旱之灾、庇护子孙和施财降福等强化了人与龙图腾之间的直接联系,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尊“龙”、崇“龙”的信仰。
3.2、龙舟竞渡中的器物象征符号——龙舟
符号源自实际生活,并非理念和意识的东西,需要用具体实际的物体来支撑。统治阶级利用人们对龙的敬畏心理,巩固统治地位,将龙舟文化带上了神秘的皇权色彩,使龙舟器物象征符号有了一定的代指意义,彰显着统治阶级的皇权皇威,将龙舟文化等同于皇家政权符号,进一步推动龙舟竞渡活动的发展。
3.3、龙舟竞渡中的社会象征符号——龙舟竞渡
在宋朝安定团结时期,龙舟竞渡完全被皇家贵族、朝廷统治阶级所接纳并极力地推广,统治阶级借助龙舟竞渡引导百姓思想,向民众普及屈原的民族气质和爱国情怀,使之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形态,并逐渐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进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这在民俗信仰与民族精神上进一步强化龙舟竞渡,使之得到民俗行为与民族心理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3.4、龙舟竞渡中的行为象征符号——竞渡仪式
根据翟明安的象征符号分类法,仪式、礼节、节日等属于行为象征符号。因此,龙舟竞渡仪式是一种行为象征符号。仪式是在特殊事件时开展的一类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展演,代表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风土人情。人们经常参加各种仪式活动,会对民族文化产生深刻的认知,逐渐形成稳固的生活态度,进而接受这种带有民族符号的生活方式。龙舟竞渡仪式以祭祀和祈祷为主,带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仪式行为者以竞渡仪式为载体,与虚拟的仪式对象“龙”进行沟通,以这种互动方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进而巩固了对龙的信仰。
4、龙舟竞渡传承的优势价值与困境桎梏
4.1、龙舟竞渡传承的优势价值
从符号学视角来看,龙舟竞渡符号在传承过程中被赋予许多文化象征意义。其一,在民俗文化层面,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的象征符号之一,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承,承载着民俗深层次的文化记忆,为民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物质文化载体,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其二,在精神文化层面,民俗体育精神不仅需要呈现中国元素,更要符号化地还原表达,使之能感知、能辨识、更好记忆。龙舟竞渡所传承的“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符号精神与现代奥林匹克新理念“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相吻合,有利于推动龙舟竞渡国际化发展。其三,在行为文化层面,对龙舟竞渡动作行为给予内涵诠释就是符号化体现,龙舟竞渡利用“肢体行为”一致划桨等动作所传递出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符号信息,为龙舟竞渡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4.2、龙舟竞渡传承的困境
(1)动力基础:传承者减少,发展渠道受困。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电子智能化的影响,传承者逐渐减少,传统龙舟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消失,使得龙舟竞渡的传播渠道弱化、传承发展陷入了困境。在现代竞技体育浪潮的冲击下,本就存在“男多女少”参与现象的龙舟竞渡曾陷入边缘化境地,在其传承与发展中丧失了群众基础。
(2)自身条件:环境变化地域发展不平衡。
龙舟竞渡传承与发展需要适宜的水域环境。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适宜的水域资源逐渐减少,因我国地理位置的分布,南北方水域条件差异较大,南方地区水域分布较多,北方地区河流湖泊相对较少。在这些多种因素的限制下,使得南北方龙舟竞渡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导致龙舟竞渡的传承与发展受限。
(3)文化差异:东西方“龙形象”的差异化。
中国人认为龙是人们对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愿望,是一种祥瑞的象征。西方的龙则是一种凶狠且贪婪的恶龙形象,其形象一直处于负面,被视为不祥和邪恶的象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龙”这一形象遭受误解,使得人们产生了恐慌或抵触的心理,这种认知上所产生的偏差,阻碍了龙舟竞渡的国际化发展。
(4)人文缺失:竞技行为与人文价值剥离。
龙舟竞渡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理解为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所留下的“符号”,其中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功能。在西方体育浪潮的冲击下,现代龙舟竞渡以竞赛为标杆,重视运动行为、竞赛结果,以速度取胜,出现了忽视“人”本体感受的现象,忽视龙舟竞渡的民俗文化意蕴和人文价值,让龙舟竞渡逐渐走向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但原本对龙舟竞渡该有的关注与热情随之荡然无存,使得现代龙舟竞渡的传承与发展偏离了轨道。
5、龙舟竞渡现代传承与发展之路
5.1、拓展传承主体,推动竞渡文化符号进校园
学校教育是“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的载体,通过学校教育加强龙舟符号的共同叙事,增添龙舟文化校园活动,强化学生对龙舟文化的认知,将龙舟文化、竞渡精神融入集体记忆中,使之成为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表达;调动学生参与龙舟竞渡的积极性,强化学生传承与发展龙舟竞渡的意识,加快速度培养一支思想道德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的龙舟竞渡传承人才队伍。
5.2、保护自然生态,唤醒龙舟原生态文化符号
龙舟文化符号极具地域特性,需要保持其原生态的存在环境,龙舟运动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社会、个人应加强对自然生态、水域的保护和恢复,为龙舟竞渡提供更多、更适宜的水域场所。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利用VR等技术为人们提供龙舟数字化体验,积极推广旱地龙舟、冰上龙舟等活动方式,丰富龙舟文化内涵,唤醒原生态的龙舟文化符号,丰富龙舟人文资源,让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序传承。
5.3、坚定文化自信,加快龙舟国际化步伐
在面对东西方龙文化差异时,我们始终要保持龙文化自信,积极向西方传播龙文化、龙舟文化和龙舟精神,打破西方对龙舟认知的陈旧枷锁。建设龙舟文化博物馆,以此为符号载体,让人近距离感受中华龙舟历史文化,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慰藉;借助国际龙舟赛事的影响力,加强海内外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龙舟竞渡走向世界。
5.4、坚持以人为本,探究技术与人文符号融合
人民群众参与龙舟竞渡,既是对龙舟竞技技术的追求,也是对龙舟精神文化的认同。如果其演变成只追求速度与竞技的运动,抛弃人文符号,必然会使龙舟竞渡在传承上失去发展的动力。龙舟竞渡是以人的身体运动为手段,以人文符号为支撑,注重“人”本体感受性的运动,以人的整体发展为目的,实现龙舟竞技技术与人文符号的互动融合,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使人民群众积极促进龙舟竞渡的传承与发展。
6、结语
龙舟竞渡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在不断融合嬗变中形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复合体。在传承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所存在的优势价值与困境桎梏。因此,在时代的发展下,我们应该厘清龙舟竞渡的演变历程和符号载体的影响力,积极推动龙舟竞渡传承下去,推动龙舟竞渡与现代化发展的结合,促进龙舟竞渡的可持续发展,让龙舟竞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连朋,杨海晨.凤消龙长:中华竞渡文化渊源流变的历史考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2).
[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张建华.符号学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03).
[4]王洪珅.中华龙舟文化演变的生态适应论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6).
[5]虞世南.北堂书钞[M].孔广陶,校注.北京:中国书店,1989.
[6]张建华.符号学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C]//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体育局,甘肃省社科联,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2014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
[7]张忠杰,龙宇晓,张宝根.苗拳与族群认同:中国苗拳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学研究[J].体育学刊,2017,24(06).
[8]瞿明安.象征人类学视野中象征的构成要素[J].贵州社会科学,2013(08).
[9]邱腾飞.龙舟竞渡仪式的象征体系及社会功能[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02).
[10]段丽梅,杨小凤,张伟,等.传承与俱进:民俗体育文化认同的现代化路径分析——以非遗项目花棍舞(打莲湘)为个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2).
[11]李明.侗族勾林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