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5-02-14 00:00:00刘婧娴
科学导报 2025年6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建设

乡村振兴建设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涉及多领域、多维度多方面,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建设,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

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就是利用红色文化的优势作为助推器,以此来服务于乡村振兴建设,给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要想合理有效地利用红色文化,就必须对红色文化本身进行挖掘、研究、保护、传承。由于许多乡村地区受到地理环境、区位因素、教育水平和人才供给的制约,还有很多红色文化未被挖掘和研究,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文化研究单位拓宽红色文化挖掘范围,发现更多新的可以利用、讲述的红色文化;对已挖掘的但研究尚浅的薄弱环节展开深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编纂成文献书籍或制作成影视材料供人们学习。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地方政府要组织当地农民进行各地红色文化保护工作。对于遗址遗迹、设施设备、文献典籍等红色物质文化,设立博物馆、纪念堂,采取技术和制度等手段保持这些物件的完整性;对于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红色精神文化和红色制度文化,各地党组织要注重党员的“五史”学习教育,让红色文化首先在党组织内部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并使其成为信仰之一。在社区、乡村等基层举办红色文化活动,让红色文化的学习传播深入百姓之中。党员带头,校园培育、基层推行,在全社会广泛掀起培育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之风,将社会成员都培养成合格的红色文化认同者,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全社会的红色文化自觉。

除此之外,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要注意传播手段的创新。每个地区的红色文化各有其特点,应该注意当地红色文化的特殊性,从本土实际情况出发,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拥有红色历史文化的地区,要注重对红色故事的叙事建构,既要有严谨的学术资料记载,也要构建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在学术研究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就是对于一些细小的但又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很难找到来自亲历者的第一手记录资料。所以针对一些零散的、未经集中收集、整理、研究的红色文化元素,例如,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典型人物,要尽量找到他们,对其进行纪实采访,收集他们的人物故事经历,并进行记录编写,不断充实红色文化数据库。对于红色文化的呈现和传播,在当今融媒体时代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线下的方式,而要善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对于网络用户,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对于部分老年人群体,利用好报纸杂志的传统媒体,多管齐下进行红色文化传播,使不同年龄层、各个阶层的群众都能了解红色文化、从而学习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鲜活的、与时俱进的,所以必须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进行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是在过去的历史中产生的,从时间上来说距离人们已经遥远,从实践上来说,红色文化的实践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于年轻人而言,没有亲自参与过上述实践,对于这部分红色文化理解起来不够直观和具象。所以需要将红色文化与新时代先进文化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时代的文化语言来解释传统的红色文化。

"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赢

目前大部分乡村的产业结构仍然单一、仍以发展传统农业作为主要产业,有些乡村开始进行产业多元化的初步尝试,但产业分散,没有形成模块集聚效应。产业兴旺乡村才能兴旺,要加快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红色文化转化为红色资源,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利用“红色文化+”模式,打造红色文化全产业链。例如,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康养等,还可以将文旅融合后助力其他产业发展,采取“红色旅游+”模式,例如红色旅游+农业、红色旅游+生态等。

要打造红色文化全产业链,必须盘活乡村资源,对乡村红色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同时对乡村的农业、环境、劳动力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合理配置,提高乡村全要素生产率。资源整合不仅要在同一地域进行,还需要实现跨区域合作,打造空间范围更广、资源更全面的产业集群。以“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为例,该联盟跨越15个省27个城市,通过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成立区域合作组织,整合资源开展多样活动,对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展示,实现了红色旅游城市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共赢局面,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红色文化资源跨区域整合合作的典范。

整合资源后,要将其利用到产业发展中。通过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盘活载地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旅品牌设计,打造在地红色IP,以品牌故事和IP为节点,将全区域的资源串联,建设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农业、制造业、生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进而实现各产业带动就业、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和组织建设,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和人才保障

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治理,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融入村民自治中,通过红色制度文化引导村民有序参与乡村各项事务治理、涵养乡村先进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在乡村治理体系和制度设计中,可以借鉴红色制度文化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实行的成功制度实践可以作为今天乡村治理体系和制度设计的参考依据。加强乡村治理,还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在乡村立法工作中,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进立法体系;在执法、司法实践中,要利用红色文化的带动作用,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法治建设。同时依托本土红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乡村范围形成激浊扬清的良好氛围,增强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以红色榜样为标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道德,在弘扬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夯实道德根基,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道德建设,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要以红色文化为精神指引,利用红色文化的教化作用加强村民的意志品质、为村民树立彻底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培养其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精神,让村民从消极被动式地等着政府手把手将其拉出贫困转变为积极主动自力更生创造条件摆脱贫困,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转变。

在乡村组织建设中,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以红色思想浸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的专题培训。以红色文化为驱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弘扬廉洁文化,纠正贪腐之风和特权思维,贯彻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理念,肃正懒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在党组织内部形成气正风清的氛围,以红色文化推进乡村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命。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话语逻辑研究”(编号:MYYJ24S12)。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红色建设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画报(2021年7期)2021-08-06 08:54:50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中州建设(2020年6期)2020-12-02 02:27:50
红色在哪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红色旅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