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实现创新发展,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将廉洁文化与教学事业相结合,明确新时代廉洁文化务实、为民和清廉的核心价值。将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打造清正廉洁的校园环境,开创高校党风廉政的新局面,并作用于社会与国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高校清正廉洁文化的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构建良好健康的校园生活、培养朝气蓬勃的社会栋梁具有重要意义。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传统的廉洁文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对事公道。廉洁并非是从政之最,而从政的起点一定是从廉洁开始的。其次,对物清白。财富与权力皆是人在欲望催促下通过不合理的手段得到的,唯有一身正气可立足。第三,对人严明。对待他人严谨且明理。严谨是指对待所有人都要一丝不苟,明理是指在处理他人事物与关系时,以“道理”作为主导而不是“情理”。最后,对己慎独。传统廉洁文化价值体系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也是第一步。而在现代社会,廉洁不仅包含传统的中华美德,还涉及法治、民主、马克思主义等,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等方面。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实质,就是不断引领并牢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牢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廉洁不仅关乎个人的情操风尚,还关乎党和国家的兴亡盛衰。而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来源基地,更要做好人本身的工作。从高校实际出发做针对性教育,对高校人员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教育,来保障廉洁文化建设的全面性。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结合其具有的创新创造性,可以不断为廉洁文化体系提供养分,促进廉洁文化的繁荣。但同时也具有缺乏社会经验、相对浮躁、容易被不良风气影响的缺点。因此,高校学生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培育对象,需要用廉洁文化来引领走上正轨,发挥廉洁的“催化剂”作用。
育人队伍主要包括教师及科研团队。育人队伍具有理论知识丰富、教学经验扎实、价值观念不易改变等优点。但其存在教学的相对刻板、灵活性不足等反面缺点,不能将廉洁教学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体系中,弱化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现实作用。教师科研团队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将廉洁作为“润滑剂”,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道德水平,营造健康的氛围。
党员群体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引领力,不仅在高校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身,并且还能及时学习、传播和实践理论知识,是高校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党员的廉洁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党员同志是维护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防线,必须将廉洁视为“防腐剂”,将廉洁文化紧紧与党员贴在一起,筑牢不能腐、不敢腐和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高校在建设廉洁文化的同时,需要用规章与道德共同管理。道德起调节作用,是由内而外地转变人的思想;而规章制度则起约束作用,是由外向内地管制人的行为。因此,规章制度作为高效运作的底线,必须把廉洁作为“粘合剂”,将廉洁管制放在光亮处,时刻督促提醒着高校的运行。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构建廉洁校园与廉洁社会的双循环常会面临新挑战、新需求和新危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内涵并把握廉洁文化建设的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育人实效,进而积极推进高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环境教学是人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新时代高校要实现以“德”树人的廉洁文化建设,就必须时刻把握住廉洁的任务,将廉洁与教学相融合。渗透到各学科、各领域的学习中。其次,将廉洁与工作相融合。拒绝“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真正做到“想一想”“试一试”“动一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再次,要将廉洁与生活融合。结合高校内部实际情况,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工作日常,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渲染力与影响力。最后,将廉洁与思想融合。不仅现实世界需要廉洁文化的滋养,精神世界同样需要廉洁文化的教化。
中华传统的廉洁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推动新时代高校廉洁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等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高校聚焦廉洁文化建设这一目标,就要落实“四三二一”工作法,党员干部以及领导团队首先要“四看”,即看责任、看过程、看监督、看标准。在“四看”的基础上实现“三化”,建设规范化、载体多样化、宣传网络化。在“三化”基础上实现“两抓”,即一手抓精神廉洁、一手抓现实廉洁,共同打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纯、学风清新的新时代高等院校。最后坚持一个方法,即教育学习法,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回归到教育本身,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理论教育,层层递进,逐级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高校思想建设的廉洁程度,最直观的表达就是领导工作的管理法。为了更好地贯彻廉洁文化,直线式上下级管理应得到改进,在交互式管理的同时结合“四公”原则,更好地开创高校廉政新局面。交互式管理即管理者与执行者不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为彼此。在此模式中,管理者与执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中管理者会给执行者更多的机会参与思考、判断、计划等,使其真正自觉成为“参与者”并发挥出他们巨大的潜能。
新时代高校通过廉洁文化的全面教育,青年师生要加强自我修养,磨练品格意志,筑牢劳动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意识,并自觉将廉洁文化传递到个人的小家庭、社会的大家庭,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工作、生活氛围,知廉、敬廉、尚廉、践廉,为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贡献更持久、更稳定、更强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