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饺子卖得不错,订单多的时候,一天能加工近20袋面粉,做出800多公斤面食……”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东坡村党支部书记连庆红说。1月12日,《科学导报》记者在该村食品公司的加工厂房里看到,几位妇女顺着生产流水线,正在忙碌着制作水饺,和面、剁馅、擀皮……一派忙碌景象。
东坡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支村“两委”一直在为村民寻找致富商机。一次,连庆红偶然发现,村里每逢婚丧大事聚餐用的饺子都是从邻县镇上的一家流动饭店购置,这个发现让他找到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出路。2021年11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支村“两委”认真筹划下,村里成立了武乡县蟠龙镇东坡村阿嫂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东坡村利用村集体壮大资金,在原有70平方米的厂房基础上,又扩建了330平方米,购置了全套面食加工设备,开始制作馒头、花卷、饺子、猫耳朵、炒饼丝等品种多样的面食产品。
“我们的面食制作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把控。”连庆红说,生产出的面食用料实在、品质优良,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认可,不少餐厅都是我们的长期客户。
走进公司厂部,送货师傅正在忙着将刚刚出笼的馒头放进冷藏运输车,很快这些馒头会被运往各个销售点。进入厂房,足足有一人高的架子上摆满了一排排馒头,掰开后层层分明、极富韧性。刷了一层油的面坯被烙制成金黄的面饼,经过自动切饼机器加工后,成为长短一致、厚薄均匀的饼丝。另一边,就是工人们手工制作水饺的场面,但见工作人员将一个个制作成型的饺子依次摆放在托盘里,随后放入速冻柜中。
“我来这里打工两年了,每个月能挣2400元,在家门口能挣到这么多钱我心满意足。”村民程姚艳一边忙碌着手里的活一边说道。
小小加工厂,却能生产各种馒头、花卷、饺子、猫耳朵、炒饼丝等山西特色面食,成功带动33位留守妇女就业,户均年增收1.8万元,面食加工小工厂成为村民增收致富“幸福地”。
“现在工作不好找,能在村里的食品厂上班,我觉得挺好的。”村民姚素芬告诉记者。姚素芬的子女都在外地上学,平日里她和丈夫以种地为生,面食加工厂建成后,除了春耕秋收,她都在村加工厂里上班。
凭借品种多样、手工制作、安全健康等优势,东坡村的各类面食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东坡村在蟠龙镇和武乡县城都设置了专卖点,定点销售,打通了销路,增加了销量。传统面食加工让村民有了活干,日子有了奔头,东坡村在产业带动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