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E教学模式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

2025-02-13 00:00:00孔静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5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情境教学模式

摘" 要:信息科技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空间,5E教学模式通过精心构建的一系列真实、逐步深入的场景和问题,有效地将传统的教学互动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苏科版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在线信息的搜索”为例,阐述基于5E教学模式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

关键词:5E教学模式;信息科技;在线信息的搜索;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1-00-03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01.0

0"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社会各行各业,教育领域是其重要的应用场景。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信息科技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激发其创新思维。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考空间往往受到限制,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勇敢面对各种挑战。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应用5E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5E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下,以往课堂教学往往倾向于采用灌输式而非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风格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会阻碍学生独立学习技能的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过于侧重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将标准化、模板化的任务成果视为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体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式思维的重要性,这种做法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而5E教学模式的出现,恰好为这一教育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5E教学模式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吸引、探索、解释、迁移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1]。

5E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五个相互关联的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以字母“E”开头,包括吸引(Engage)、探索(Explore)、解释(Explain)、迁移(Elaborate)和评价(Eva-

luate)[2]。这一模式通过设计一系列真实且逐层深入的情境和问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转变为学生主导的自主学习过程:

1)在吸引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2)在探索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或研究等方式,主动探索问题,积累经验;

3)在解释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解释,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

4)在迁移阶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在评价阶段,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方式,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5E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为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统介绍5E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以苏科版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在线信息的搜索”为例,阐述具体做法。

2" 5E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 "的实践

2.1" 吸引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在5E教学模式中,情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教学的起点,还是引导学生进入信息科技学习领域的桥梁。情境的设计对于确定教学的基调和深度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教师需要采取一种双管齐下的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以此为基础设计能够触动学生现有知识框架的情境。这些情境不仅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而且应当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已知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参与度,并为后续的探索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而成为积极的探索者。

纵观三年级的新教材,每个单元都设定了相应的主题,围绕主题建立单元的知识逻辑。因此,基于学生兴趣点设计主题情境和激活知识逻辑的问题链,是实现吸引的关键。在“在线信息的搜索”一课中,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构建他们感兴趣的海洋馆主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通过“我们怎么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思考与探索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后续教学环节愿意深度参与和持续探索,让学生在对比建构中发现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线搜索是最为高效、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在本课的设计中,在线搜索方式是暗线,探秘海洋生物是明线,让暗线知识的建构置于明线真实的充满趣味的探秘海洋生物情境之中,通过海洋生物的话题吸引学生的同时,形成学生学习的张力。

2.2" 探索阶段:互动探究,适时点拨

探索环节作为5E教学模式的核心,其实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因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体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多给学生一些尝试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当学生真正陷入困境,无法构想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者未能洞察问题的关键所在时,教师再适时地提供引导和启示。这样的介入旨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促进他们深入理解和学习。构建支架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前行,在困境中顿悟,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个引发兴趣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从多个视角和层次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实现高效教学。通过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实际课堂教学观察,可以概括出一个游戏化竞赛与适时赞美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策略。这一策略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调整与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在线信息的搜索”一课中,设计“谁是火眼金睛”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进行搜图游戏,他们很快能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图片。教师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你能找到相应的图片?”学生思考后认为是因为教师描述的是海洋生物的关键特征,引出“关键词是搜索的依据”的概念。继续给出“有很多触须的海洋生物”提示,学生搜图后发现有触须的海洋生物有很多种,如珊瑚、水母等,从而产生疑问。追问学生:“为什么你又搜不到相应图片了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是因为教师给的描述不明确。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关键词合适才能高效搜索”的结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以游戏为支架进行互动式探究,给枯燥且生硬的原理探究增添了一些乐趣。

2.3" 解释阶段:实践验证,成果共享

传统教学中的解释是教师讲授与输出知识的过程,教师的单向输出,因互动程度不够,难以有针对性地把握学生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度不高。因此,教师应避免以讲授为主的单向输出,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体验,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标中提出的实验法是很好的促进概念理解的方式,实指实践,验指验证。实验法不只应用于包含实验的科目(如物理、化学、科学等),在计算机学中同样可以用实验法逆向地进行实践验证,这比单一的讲授更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查证意识。尤其在信息科技学科中,纯粹的理论是不能完全解释事实的,最后的结果必须依托真实可靠的实践过程进行检验。在这一环节,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平台,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实践、验证并呈现他们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成果。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识别自己最初的思考与最终正确答案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精炼思路。这种展示和反思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在线信息的搜索”一课中,在教授在线搜索工具时,教师如果单刀直入地进行工具使用的流程解释,学生不但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难以理解在线搜索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面。对此,在本课中将班级分成鲸鱼组、珊瑚组、水母组三小组,设计判断解说词的正误表(表1),并追根溯源地组织学生验证海洋馆小讲解员的解说词方式。用这种逆向学习方式,融合自主性学习、分析、批判性思维、提问、对话和合作学习等因素,让学生学会在线搜索工具运用的同时,体现学生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4" 迁移阶段:强化拓展,思维提升

迁移即通过为学生布置新的任务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这种方法旨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从而使他们能够更机智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程度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布置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理论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讨论,以巩固知识和完成新的任务,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思考。最终,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演讲或汇报的方式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经验。这样的迁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还能让其他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在“在线信息的搜索”一课中,笔者基于珠海长隆海底世界的真实育养活动,设计拓展活动“海洋生物我会育”,主要的育养对象为海豚和海牛。学生对海洋动物有一些了解,但是还未达到保育员的水平,需要在线搜索学习。因此,可以设计开放性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保育对象,确定保育方向。让学生经历需求分析、关键词确定、在线搜索的完整过程,让学习在亲历中真实发生。

2.5" 评价阶段:多维评价,素养促成

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的尾声,而应当渗透在5E教学模式的每个环节。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检验和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同时涉及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综合考量。这种全程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更准确地把握学习进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实际教学评价中,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学习单、学习支架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让学生对各个环节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发掘可以提高的空间。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将教师评价贯穿始末,对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给予表扬,纠正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肯定学生的思考。

2)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汇报、演讲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汇报或演讲进行打分,学生之间也可以打分互评;还可以采用试题检测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后延伸与思考。

在“在线信息的搜索”一课的评价环节,设计贯穿整个过程的自评项,通过学生的评价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因地制宜地调整学习进程;通过学生分享和展示的学习成果观察他们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获取“优秀保育员”学员证为外驱力,激发学生搜索的内驱力,让学生“卷”起来,形成比学赶超之风。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5E教学模式极大地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角色,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解决各种问题,并强调合作与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5E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框架,还可以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5E教学模式与我国当前的教学需求高度契合,将5E教学模式融入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对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侯晋荣.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5E教学模式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108-109.

[2] 黄若辰.5E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猜你喜欢
批判性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