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珍宝古人自有妙招

2025-02-13 00:00:00王田
中国收藏 2025年2期
关键词:柜子隔板抽屉

家具的使用历史悠久,作为实用工艺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承载着明确的社会功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明清时期,传统家具的制作水平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期,柜架类家具作为家居陈设、物品储存和珍玩展示等多项功能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架格陈设文房

架格亦称为“书格”,是用来陈设、摆放物品的家具。其最基本的样式是以立木为四足,四足之间施横枨与顺枨,用以安装隔板,隔板一般有三层或四层,常用于书房存放书籍文玩。为了增加其整体稳固性和耐用性,通常会在最底层格板下面施加牙条和牙头。

故宫博物院所藏黑漆嵌螺钿山水花卉纹架格(图1)是典型的架格。其整体结构为四面开敞的方材,共分四层。每层横枨与顺枨间打槽装板,板下用三根穿带承托,底部为黄铜套足装饰。框架边缘满饰以彩色薄螺钿和金银片托嵌而成,内部镶嵌螺钿山水、人物、花果、草虫等精美图案。

此架格在造型上遵循着明式家具的基本样式,但在装饰上却运用了精湛华美的漆艺,呈现出简约与繁复装饰的对比之美。尤其是在架格中间一层底面刻有“大清康熙癸丑年制”款,表明其制作于1673年,这种带有纪年款的家具较为稀见。

历史上较早记录架格的学者是“ 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他在其所著《长物志》中将架格分为大小两种,“大者高七尺余,阔倍之,上设十二格,每格仅可容书十册,以便检取,下格不可置书以近地卑湿故也,足亦当稍高”。明代的一尺与今相差不大,高七尺余基本上就是2.1米左右,这一高度基本属于正常身高的人举手曲臂就能够轻松取放书籍,方便检索使用。书中还强调了架柜下层的格不宜放置书籍,以免书籍受潮致损,因此最下层的格板要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这表明了作者对南方湿润环境的考虑。

亮格柜展示器物

亮格柜是明式家具中的一种,由架格和柜子相结合而成,常见的形式是架格在上,柜子在下。架格的高度一般与人肩齐,或稍高一些,便于展示、观赏器物。其整体设计注重下部分重心,有利于家具的稳定性。北京匠师称上部开敞无门的部分为“亮格”,下部有门的部分为“ 柜子”,二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亮格柜”。这种家具兼备陈列展示与收藏存储两种功能,实现了美观与实用的统一。

按照存放物品的层次和结构设计,亮格柜可分为单层亮格柜与双层亮格柜两种。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明代黄花梨亮格柜(图2)属于单层亮格柜,上层架格部分装有后背板,其余三面装有壶门圈口牙板。架格的左右两侧以攒斗的手法做出万字纹饰。下方柜子部分对开两门,柜门采用镶嵌的素板来凸显材质之美。在传世的亮格柜中,单层亮格的款式要比双层亮格更为多见,这主要是由于双层亮格柜需要同时兼顾亮格与柜子的功能,所以容易陷入两个空间分配的矛盾中。

多宝格切割空间

多宝格是清式家具的代表之一,由明式家具中的架格演变而来。与传统架格相比,多宝格在设计上使用横板与竖板,将空间切割成若干个高低不等、大小各异的格子。这种柜架款式大致出现在明末清初。

多宝格的出现是明式家具受到满族传统家具影响的例证。1644年清军入关后,满族传统家具便与明式家具相融合。其中一种用于展示、陈放物品的家具,叫作额林。《钦定满洲源流考》载:“庋横板楣栋间,以贮奁、箧、缾、瓮诸器具,兼几案、匮椟之用。”楣栋指的是房屋的正梁和次梁,在正梁和次梁之间装横板便是额林。与传统家具部件有所不同,额林更像是建筑的一部分。

在故宫博物院漱芳斋中有一套五件的多宝格,紧贴墙壁摆放,与房间融为一体。一些格子镶嵌有不同形态的拐子纹角牙,而总共12个小抽屉的面板则呈现出不同的图案。通过设计,5件多宝格之间切割出了100多个空间,摆放对应的器物,整体和谐统一,琳琅满目。这套多宝格与建筑的结合,依稀能够看到额林的影子。

即便到了乾隆时期,满族传统家具仍被当时统治者所重视,比如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叩祖谒陵的途中作诗《盛京土风杂咏十二首》,其中就有一首涉及“额林”:“横拖木板置楣振,家计精粗具毕陈。菽栗为文莫忘古,雕几作器漫求新。”

除满族传统家具的影响外,文人的影响力也一直在发挥作用。明式家具之所以具有简练、厚拙、空灵等特点,与文人的需求和品位息息相关。明末清初时期著名戏剧家和文学家李渔在其代表作《闲情偶寄》的“ 器玩部”中,详细记录了对几案、椅杌、床帐、橱柜等家具的独到理解与建议,明确表达了对于橱柜类家具的两个意向——其一是多设隔板,可以在每层的两边钉细木二条、增设活板。这样当需要放大体量物品时,可以撤掉活板,增大空间;放置较小物品时,再放回活板,实现一层变两层的效果。其二是多设抽屉,抽屉内部应该分割为大小不同的格子。这两个意向对多宝格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传世实物来看,清早期的多宝格还处于探索阶段,样式并不固定。比如清康熙时期的黑漆嵌螺钿花蝶纹架格(图3),虽然还被称为架格,但第一层分成两面开敞及三面开敞的两个格间,中间出现了隔板,一层格下还悬一抽屉;第二层四面全敞,格板上有一红漆描金拐角几。种种变化与明式家具的架格并不相通,反倒是很符合李渔所提倡的多设隔板、多装抽屉的理念。这可以算是架格发展为多宝格进程中的一个例子。

又如一件清雍正至乾隆时期的紫檀多宝格(图4)打破了以立木为四足的定律,采用以紫檀木做边框、内部为髹漆板的做法,以隔板和边框将空间切割成不规则的形状。

此时期的传世文物较多,空间切割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清早期的多宝格样式不一,没有清中后期的程序化制作。抽屉、隔板的使用增多且灵活,抽屉可大可小,出现的位置可上可下。横板与竖板的组合可长可短,很少规矩的等量分割空间。开光不仅是在竖隔板上使用,还会出现在背板及两侧山,形状也有方形、圆形、扇形、菱形、方胜形等。在切割出的格子内,还会放入小几之类的家具进一步将空间切割,同时放入的小几本身也作为一件珍玩展示。其所用材质也不局限图4 清雍正至乾隆 紫檀多宝格长107厘米 宽50厘米 高155厘米于紫檀花梨等硬木,髹漆多宝格也很多。

柜格盛极一时

这里所说的柜格,特指上部为多宝格,下部为柜子相结合的一类家具,也有称其为“书柜式多宝格”的。其最早出现于清早期,清中期之后开始流行起来。

多宝格中用柜子来切割空间的方法从清早期就已经出现,但并不是只要多宝格中出现柜子就是柜格,而是根据柜子的大小,对开柜门要占整体空间一半左右的、宽度要与整体宽度等同的,才被称为柜格。

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帝行乐图》描绘了冬天季节,雍正皇帝坐在火盆旁读书的情景。背景中出现了一组柜格,展示了雍正时期多宝格与柜子相结合的柜格面貌。画中呈现了黑漆描金柜格,上半部分为多宝格,中间平设两具抽屉,下部是两对对开门的柜。多宝格通过横竖板切割展示空间,每一格都采用栏杆、角牙或圈口进行装饰。其右侧设两个小抽屉,中间有一个较大的抽屉,每个抽屉的面板修饰各不相同。格内摆放着书籍、包袱、印章、瓷瓶等珍宝。下部的柜子,两对柜门装饰黑漆描金山石花卉纹。

清中期之后,上部为多宝格、中间平设抽屉、下面设柜子的形式变得非常流行。清中期紫檀嵌珐琅柜格(图5)分三部分,多宝格的设计高低错落,每一格均安装珐琅西蕃莲拐子花牙,背部及格顶则镶有玻璃镜。格下设抽屉两具,底部两门对开,嵌五爪龙纹珐琅片。柜门之下施錾胎珐琅西蕃莲卷草纹牙条。

柜格之所以能在清早期就出现,应是受到了亮格柜的影响。在架格发展为多宝格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了不同组合相互搭配之下产生的新的家具形式。比如架格与柜子相结合产生亮格柜,多宝格与柜子结合便产生了柜格。而由亮格柜产生的架格与柜子争抢空间的问题,也因为多宝格灵活多变切割空间的特点所解决。

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在我国家具发展史中皆是璀璨的明珠。明式家具尚意,尽管雕饰不多,但榫卯结构精巧合理、各构件处理得当,简约而不简单。而清式家具则重形,其品种丰富,追求奇巧,选料考究,不计人工。同时,清式家具还善于将其他工艺融合其中,吸收西方艺术特点。明清两种家具各有特点和趣味。

猜你喜欢
柜子隔板抽屉
柜子也疯狂
柜子
抽屉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4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隔板工艺支撑技术研究
东方汽轮机(2021年3期)2021-12-30 07:46:44
抽屉问题
压力容器隔板的一种设计方法
化工设计(2021年1期)2021-03-13 08:32:08
“抽屉”问题
横隔板参数对装配式箱梁宽桥受力的影响
谁是小偷
双频带隔板极化器
电子测试(2017年15期)2017-12-18 07: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