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尺度到统一的尺度

2025-02-10 00:00:00林佳骏王捷
检察风云 2025年2期
关键词:铭刻量器法令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灿若星辰的文物,让我们捧起其中几朵小小的“浪花”,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有趣的解读,倾听历史的回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本刊推出《趣读文物》栏目,与读者分享文物背后的法律文化、法律故事,感受人类法律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小小量器上的法令铭文

现存世商鞅量有多种,形制多样,有铜方升、铜椭量、陶量等等。最为知名者当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系1966年从民间征集而得,该器外侧有铭文35字,另附有秦始皇廿六年诏铭40字,此诏令在很多当时的量器中都出现过。商鞅方升主要著录在:《殷周金文集成》(器号10372)、《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器号923)、《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器号:18819)。商鞅方升为长方形,通长18.7厘米,内口长12.5厘米,宽 7厘米,高 2.3厘米,容积 202.15立方厘米。一侧有中空柄,其余三侧及底面皆刻有铭文,方升刻有两组铭文。

部分铭文细节

第一组铭文释文如下:

十八年,齐率(一作遣)卿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临,重泉。

铭文大意为: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即齐国派遣其卿“众”到秦国聘问修好的那年冬十二月乙酉日,时任秦大良造的商鞅监制此量器,十六寸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标准一升容量。“临”、“重泉”三字刻于量器壁,均为秦国地名,系此量器的铸造地;二地名均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加刻。上列铭文说明商鞅量的制造是得到秦孝公认可,具有法律效力,而后一直沿用,直至秦统一天下仍有效。第一组铭文在收于《殷周金文集成》的另一种商鞅量也有见,这说明秦国大量铸造商鞅量。

第二组铭文释文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大意为: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兼并天下诸侯,百姓大为安宁,立名号为皇帝。于是诏令丞相隗状、王绾废除度量规则不一及有疑问的情形,颁布命令要求统一度量。第二组铭文是始皇帝时诏令,说明至秦统一天下之后,仍旧沿用商鞅量,并将新诏令铭刻于其上。

商鞅量除了方升形制之外,更多见有椭圆形制的铜椭量传世,其存世数量在10种以上,这些量器上同样刻有上列的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

商鞅量在秦二世时仍继续沿用,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还颁布了诏书予以确认,传世多种两诏椭量即是见证。

诏书释文如下:

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从铭文记载的诏令内容来看,秦二世元年再次通过诏令确认了从商鞅开始的统一度量法令的效力。

统一的尺度和大一统的帝国

中国度量衡的诞生源于古人对人体与自然认知,如《史记·夏本纪》所述“(禹)身为度,称以出”;《小尔雅》释“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汉书》记“豪,兔豪也,十豪为厘”。以人体和自然为尺度,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小范围交换尚可,扩展至全社会则必然产生混乱。故国家兴起后统一度量衡就成为必要措施,古书多有记载。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频繁,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最显著、影响最深远,是中国法律史上的重大事件,变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这是因为商鞅认为:“先王县(悬)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商君书·修权》)即上古先王发明了称量轻重的秤,确定了尺和寸为长度单位,至今还在使用,是因其清楚明确。如果不用秤判断物品轻重,不以尺寸为准而臆测物品长短,即便明确,商贾也因为其标准不确定而弃之不用。因此,法律令就是国家一切行为的权衡标准。可见,商鞅将度量衡和法律令的作用等同,二者在统一国家与社会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从史实看,商鞅的变法措施中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实施,与商鞅变法的其他措施相辅相成,这些措施共同为当时相对弱小的秦国奠定了日后统一六国的坚固基石。

商鞅量不仅是商鞅将“身为度”的自然尺度向统一尺度转变的见证,在一百二十多年后,更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重要基础。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律令等成文法数量剧增,其内容涉及广泛,达到“凡事皆有法式”之境。诸多变法事项中,度量衡之事关涉官府征税、市场交易顺畅运行等,有重要意义,自然也必须制定国家法令来规范。当时秦国多采取量器上铭刻国家法令的方式来推动度量衡法令实施,至秦统一天下,由于法定量器需求大增,还出现了陶制量器,其上同样铭刻法令。

由于这些铭刻法令的量器在当时被大量制造和应用,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用品,故而能流传后世的量器也颇多。如秦国有方斗、椭圆量等,齐国有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等,后世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也记载其见过有铭文的秦铁秤权,欧阳修也在《集古录跋尾》记载有“秦度量铭”等。记载秦度量衡法令的出土资料中,除了律令与司法文书简册之外,更有诸多量器上铭刻度量衡国家法令,本文介绍的商鞅量即是典型之一。铭刻有国家法令的量器被广泛使用,本身就是推行国家法令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成为以法为准绳的法家治国思想的实物载体。

在商鞅量问世一百二十多年后,秦始皇完成天下一统的事业,正如汉初贾谊所言:“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随后,他凭借这一强大基础,将秦法推向全天下,实现了“皆令如秦制”的统一效果。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秦的统治,也终结了长期以来诸侯林立、度量衡制度错综复杂的局面。此时,统一的国家也意味着统一的经济制度,秦始皇时期继承并进一步发展秦国时期的法制化、制度化的经济管理措施,秦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设置了经济管理的行政机构,配备相应的官员执行政务。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前所未有的经济贸易体系,更需要以统一度量衡来巩固经济的基础。因此,在时隔一百二十多年之后,商鞅量被刻上新的铭文,赋予了秦帝国“标尺”的作用。度量衡制度的实施是秦国实现大一统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与“车同轨、书同文字”共同构成秦国统一的重要标志,为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管理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象征着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构建起高度集中、有序运行的大一统王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直到今天,尽管度量衡单位值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改变,但基本单位以及进位关系仍然被我们所继承。这充分证明了商鞅在两千多年前所确立的标准,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捷,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法制史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铭刻量器法令
铭刻
心声歌刊(2022年2期)2022-06-06 05:14:28
常用玻璃量器计量检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乘风破浪的法令纹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6
常见液体量器的误差分析及其正确选用
云南化工(2020年3期)2020-04-17 03:10:12
世界最大升船机铭刻
中国三峡(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二等金属量器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谁出卖你的年龄 法令纹大作战
健康必读(2015年11期)2015-12-04 18:54:54
我永远不会忘记
罗马《审判老皮索的元老院法令》译注
古代文明(2012年2期)2012-10-22 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