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摆在了重要位置,统筹谋划、持续推进,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作出了部署安排。白城市委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吉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突出组织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健全长效机制规范工作,创新思路破解难题,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改问题、强弱项,以实干实效推动白城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
一、扛稳政治责任,以加强思想建设铸魂赋能、凝聚力量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抓好各项重大政治任务落实,确保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理念和工作作风跟上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是高站位抓好党纪学习教育。突出学与思、检与改、守与行、实与效相结合,抓实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思三问”专题讨论、纪律党课等任务。完善作风建设长效制度机制,定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内化为自觉行为准则。二是常态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教育培训,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培训班次19期,轮训重点岗位干部4305人次。建设乡镇(街道)党校95所,在“吉林云党校”开设线上班级5763个,党员开展专题学习8万余人次,把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三是全方位开展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小切口、大纵深”,紧扣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把问题清单作为改革清单,研究谋划市管干部、公务员、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和组织部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村集体经济收入管理使用、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重点领域改革带动组织工作整体提升。
二、聚焦关键重点,以锻造过硬队伍引领改革、攻坚突破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突出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统筹事业需要和干部队伍长远建设,持续优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从严从实抓管理、抓监督,推动干部担当实干、锐意改革。一是以科学识人用人引领。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重点工作一线观察、日常联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制度机制,建立组工干部联系县(市、区)、市直部门制度,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领导班子建设调研、列席重要会议或实地查看成效等,推动日常了解与年度考核贯通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班子运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以抓好后继有人夯基。建立2731名90后、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年轻干部数据台账,精心挑选优秀年轻干部503人、“三方面”干部270人,落实集中培训、一线历练、岗位交流、互派挂职等具体措施,实行市县统筹调配,择优选拔使用,变以往“散养”为有针对性培养、“急用现找”为有规划使用。全年提拔45岁左右正处级干部6人、40岁左右副处级干部17人,市管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下降到50岁以下。三是以从严监督管理促干。率先制定《白城市市管干部离任交接暂行办法》,配套印制《离任交接书》,清单式列出党建人事、财务工作、业务工作、遗留问题等8个方面25项交接事项,推动形成“一任接着一任干”、“新官理旧账”的良好局面。四是以激励担当作为提能。推进中组部在镇赉县公务员平时考核联系点建设,建立“定目标、晒业绩、评表现”工作体系。推动县(市、区)全部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政策,促进基层公务员更好地干事创业。
三、突出强基固本,以建强基层组织夯实根基、激发活力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紧盯干部、服务、制度、发展4个关键要素,全面深入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一是突出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调整选配66名年富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923人,落实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结对帮带、压担历练等培养措施,完成最后一批119名基层治理专干招聘,蓄好基层干部队伍“源头活水”。二是着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围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细化63条具体举措,有效推动乡镇(街道)履职清单编制工作,实行“社区合伙人”模式,成立60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常态开展义诊代办、技能培训等20余个服务项目,提升服务群众质量。三是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实行村集体经济规范化管理使用“五步工作法”,细化明确范围、预算砍块、民主议事、公示公开、综合监督5个步骤,确保白城每年超7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使用安全。健全党内关爱帮扶机制,完善流动党员“223工作法”,不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四是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围绕明责、抓细、做实、见效,择优选配5名国企主要负责人,出台“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攻坚37条举措,指导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校长、公立医院院长负责制,引导推动行业系统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四、紧扣“引育留用”,以强化人才支撑驱动发展、服务大局
加快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是关键,人才引领是基础。突出人才“第一资源”,推动人才引育与作用发挥同步见效,促进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一是强化优选引进。围绕白城构建“四大产业集群”,在省市所属高校开展“书记进校园”、“‘就’在白城 ‘职’引未来”等活动,吸引4700余名高校毕业生留白。对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面试落榜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建立跟踪联系机制,定期推送人才需求,构筑白城引才聚智“新高地”。二是抓好发现培育。实施“鹤乡育才”行动,整合域内各类人才资源,研发“白城人才”信息库,落实分类施策、跟踪培养措施。深化校企合作,推广白城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组织企业与域内高校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加强沟通联系和跟踪服务,为高层次人才落实住房、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生活补助等政策,倾力办好服务人才“关键小事”,用事业、感情和待遇吸引留住人才。三是突出作用发挥。围绕人才助力“四大产业集群”、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探索建立企业报单、人才技术攻关、企业有偿使用科研成果工作机制,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白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共白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