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5-02-07 00:00:00李文凯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改革

[摘" 要]“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是一门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岗位知识需求为载体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平法识图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三教”改革,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及教学改革路径,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学校可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以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三教”改革" 平法识图" 钢筋翻样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积极响应市场需要进行改革。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中,首要的是教师,因教材与教法都需要教师去实施,教材与教法必须紧跟企业岗位需求进行专门化的改革。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发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作用,各大院校师生应积极参与“三教”改革。

“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教学现状

目前,“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教学依然沿用传统模式,以知识技能积累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很多学校都尝试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课程内容庞大、课程知识深度较深、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得不太明显。同时,因课程实训教学课时相对有限、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使得实践和理论相互分离,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也不能深化理论教学。

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图例复杂,讲解部分主体结构构件钢筋的排布、锚固及构造时,仍基于《16G101》图集规范中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要求。但是,现行图集规范已更新至《22G101》,对部分构造进行了修正,而教材未能及时更新,比较滞后。教材中的图例大部分源于规范图例,对于从未接触过平法识图与钢筋构造的学生而言,没有形成感官认识,学习起来有较大困难。因“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知识点相对比较多,也比较相似,学生容易记忆混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授课时多依靠国家规范图集进行讲解,没有工程实例作为支撑,学生无法将学习内容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另外,课程考核仍以期末考核为主,评价缺乏科学性,没有考虑到过程性学习,未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是专业核心课程,读懂施工图、掌握建筑各部分钢筋构造是从事建筑施工的必备技能之一。“三教”改革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使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结合程度不够、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所以,学校应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改革背景下“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1.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学习,学生会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培养组织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施工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相关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建筑施工技术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一定的施工问题;能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断提升技能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应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以立德树人、构建专业体系为核心,进行教师改革,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结构合理的教学创新团队。同时,还要更新“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进行教材改革。

2.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在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培养,更要重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等要素纳入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互动实践教学模式。对此,学校应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三级评价,即学生自评、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施工图识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教学改革中,学校应加强与建筑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将行业的最新动态、技术和需求引入课堂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生产性实训为主导,建设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实训教学基地。

“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差,个体差异较大

很多高职学生的进校成绩不太理想,自信心严重不足,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日常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很多学生未能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全心投入,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162名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线下调研,共涉及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和工程造价三个专业,发现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差异较大。35.7%的学生课程学习自信心不足,52.9%的学生对课程学习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46.6%的学生日常学习效率低下,63.3%的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习惯。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导致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则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

2.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注重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会重点讲授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可以识读单一简单的图纸,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许多高职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难以将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和技巧融入教学,无法快速识读复杂的图纸,而且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传统教学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较为有限,难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很少接触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多以操作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过于关注技能掌握,而忽视了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等其他重要素养的培养。

大部分学校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评价以考试考核为主,对于实训成果的评价比例较少,且实训成果评价时效性较差,无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实训成果,导致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实训成果的准确度,难以实现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想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训成果,就必须利用大量课余时间随时跟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且事倍功半。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见表1所示。

“三教”改革背景下“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习能力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思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添加三维模型,开发“互联网+”创新型专业特色教材,丰富课程资源,使教学资源立体化,让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有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构件模型制作”过程中,应加深学生的构造感性认知,使其更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

教师可利用各类平台建设三维模型、制作视频微课,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划分课程结构。在教学中,应注重“学训结合”,课前分配学习任务,发布引导问题;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方式实施效果;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馈,并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同时,还可以“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登记考核、建筑工程识图省赛、建筑工程识图国赛等为契机,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如表2所示。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为提升“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教学改革质量,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引入模拟实训、项目合作、工程实践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提高“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原理、技能和方法。

首先,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改革中创新教学授课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创新教学计划。例如,以模拟实训法为例,用立体化模型资源工具进行平法识图实训,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掌握图纸识读技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多种教学策略,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工作情境,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再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实训体验感,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将实际项目应用到课程教学中,该方法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态度,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后,在授课过程中要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育有机融合,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厚德精技、严谨务实、实事求是、尽忠职守、追求卓越等工匠精神要素进行课程设计,开展职业素养培训,让学生了解建筑行业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应关注建筑行业新动态,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将最新的技术、需求引入课堂教学。同时,要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方面评价学生,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要以生产性实训为主导,以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建成“校内基地教学生产一体化、校外基地教学功能多样化”的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实训教学基地;其次,要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学生、企业、教师三级评价体系。三级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

(1)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及个人素养是否能达到企业要求、教学成果是否实现了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制订多元化的技能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所以,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不能单一地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学习能力、实训成果、学习态度、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意识等因素导入考核评价中,按照各部分的比重换算成不同的分值,科学、客观、准确地呈现学生的实际能力。

(2)企业评价

企业评价主要是企业教师根据岗位要求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包括是否适应岗位要求、是否具有职业素养、企业满意度等内容。教学应认真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分析内容判断教学效果,并据此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推动实践课程教学可持续发展。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指从考试成绩、学习态度、学院考核等多个角度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

结" 语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可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发创新性教材,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持续提高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识图技能,深化学生对各种构件内钢筋构造的认知,增强钢筋翻样的计算能力。学校要对接现行国家工程规范、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学校还要重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教师也要主动提升自身能力,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节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多维度育人路径,以提升“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苗苗.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263-264.

[2]祖雅甜.《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9(8):140-141.

[3]覃孝海.基于《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课程实训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8):292.

[4]苏静伊.《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学方法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6):2906.

[5]梁丽霞,李伟峰.多元一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61-262.

[6]邱玲玲,陈丹.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94-97.

[7]李文凯.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筑施工工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魅力中国,2023(31):13-15.

[8]段奇.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讨[J].长江丛刊,2019(13):133-135.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中国外汇(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2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0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