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一论述既明晰了新时代“赶考”精神的丰富内涵,也诠释了赶考精神的时代内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赶考精神,既是对毛泽东“进京赶考”清醒、坚定意识的承扬与创新,也是告诫中国共产党赶考永未结束,赶考永远在路上。
一、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永恒主题强化担当作为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书写着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的执着。追溯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为民族寻求希望、为国家谋求出路、为人民探求解放的历程中形成的。
(一)以光辉的历史进程追寻初心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奋斗姿态,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奋斗姿态,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复兴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奋斗姿态。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奋斗目标虽有不同,但始终将初心使命作为永恒的时代主题和考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故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困苦而涅槃重生的精神支撑和实践靶向,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有力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命任务和风险挑战并存。在这样的形势下,亟需时刻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坚守。
(二)以炙热的人民情怀涵养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将坚守人民立场融入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并转化为执政目标。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不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追求美好生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总体提升的基础上,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明确、现实的认识和要求。为此,要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跨越。
(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滋养初心使命。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之钙,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历经各种风险挑战而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灵魂。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对科学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坚持不懈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知、深刻认同和充分认可上。理想信念重在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筑牢思想防线、勇于担当作为的战略任务和永恒课题来抓,在强化道德素质、锤炼党性修养的过程中体悟理想信念。将能否对党忠诚、能否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能否在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能否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作为判断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衡量标准。
(四)以伟大的奋斗目标滋育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境遇基础上,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可见,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成为检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标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战略期,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以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永葆政治本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作出了防止党员干部骄傲自满的“六条规定”。西柏坡“赶考”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执政、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政治保证。这一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后跳出“历史周期率”、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原点。今天,随着时代发展和时间推移,“赶考”的环境和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赶考”仍在继续。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提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宣示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的坚定决心。
(一)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态度和思想准则。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战胜的历史性灾难证明,秉承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和思想准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克服精神懈怠、勇立时代潮头的重要法宝。过去拥有不代表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代表永远拥有。恰恰相反,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全部基础来自坚持不懈淬炼自我否定、自我批评、自我扬弃、自我提高的党性修养。正是靠着这种永不满足现状的谦虚谨慎态度,中国共产党才能以清醒的头脑正视自身不足,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创造历史走向未来。
(二)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和实践要求。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党的二十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时指出,“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依然需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可以说,在百年磨砺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已经熔铸于党的基因血脉中。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正是保持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治国理政“大智慧”,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的事业仍然在继续向前发展,仍然需要一代代接力者持之以恒地奋斗。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赶考之路带来了新难题。从世情来看,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层出不穷,“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情来看,中华民族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任务依旧严峻,影响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问题仍然突出。从党情来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严峻复杂,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如何更好预见前进道路上已知的和未知的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化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做到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勇于胜利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勇毅奋进的精神力量。
三、以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姿态赢得历史主动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和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具有批判性、革命性的特征,其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始终。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宣示了共产党人本质上带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基因。
(一)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传统破解时代难题。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发展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民族蒙羞、人民蒙难之时,一出生就被打上了斗争的历史烙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从斗争形势来看,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突破性变革,但是面对波谲云诡、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从斗争内容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斗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环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要继续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姿态,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
(二)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夯筑精神高地。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目标越是伟大,过程越是艰辛,就越需要发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延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发扬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其一要形成正确的斗争认知,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看待危与机,以当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为依据,全面准确把握斗争对象的性质、特点及涉及的领域;其二要培养昂扬的斗争情感,保持积极乐观的斗争心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激发干事创业的原动力;其三要磨练坚定的斗争意志,坚决抵制前进征程中的各种诱惑,在是非面前敢于举旗亮剑,在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
(三)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要求推进“四个伟大”。斗争精神只有植根实践、服务实践,才能真正由思想自觉转变为行动自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与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互联互通、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以实现伟大梦想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将新时代伟大斗争持续向前推进。
(四)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自觉进行自我革命。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特有优势。新征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赶考路,赶考路上只有加强自我革命,才能克服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自身及党所面临的形势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完成历史任务,要求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答好时代问卷提供根本保证。为此,中国共产党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看齐意识;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深化党的制度改革,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总之,时代是出卷人,共产党人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赶考史。“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以新时代赶考精神奋进新征程,必须以“赶”的昂扬斗志和“考”的高强本领,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回答时代问卷,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