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三项要旨

2025-02-07 00:00:00冯维
政工学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路径与目标、内容与主题的关系,如《决定》中所指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202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党的二十大以来,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科学总结现代化建设规律,深刻把握当前世情国情,从国家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作出的战略判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责任担当和战略自信。全党全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这一要求,并在这一过程中遵循三项要旨。

一、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历史共识

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现代化大潮浩浩汤汤,各国在一波又一波追逐现代化的浪潮中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虽然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模式上存在共性,但历史地看,他们的成功无不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只有选择和坚持适合本国国情、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充分利用发展条件的道路和模式,才能成功并快速地实现国家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艰辛历程和显著成效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正确性。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对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不仅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成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对国家现代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形成独创性理论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总结并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形成历史共识。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贡献的全面概括和科学总结,同时也反映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规律和趋势。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历史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它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最有力依据。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一历史共识,才能更坚定地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笃定前行。

二、全面贯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要求

科学思想引领正确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必须持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理论和论述,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全党全社会必须深入学习,改革中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改革要深刻认识发展与稳定的紧密联系和辩证关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步向前;改革要不断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与时俱进地创新政策,求真务实地解决问题;改革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提供不竭动力;改革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改革既符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各领域协同向前,国家得到全面发展;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带动其他领域形成改革合力。《决定》中还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突出重点和改革实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为更好实现“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决定》中提出改革的“七个聚焦”。具体包括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和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七个聚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反映了党对全方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以“七个聚焦”为改革重点和施政方向,能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守重大原则,运用科学方法。《决定》中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在2024年10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这说明,在改革过程中,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同时要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运用以上科学方法推进改革,也有助于处理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六大关系,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鲜明特征,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突出优势,能够激发强劲动力、凝聚磅礴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第一,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第二,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第三,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共产党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体来说,一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二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的建设体系和机制,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三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四要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与此同时,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至关重要,要通过改革使党的全面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通畅高效,不断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改革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