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高考结束后,我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抽离出来,去享受为数不多的慢节奏生活。市图书馆成了我假期的打卡圣地,我每天都把精力倾注在书本里,似乎连流逝的时间都增添多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书架上找到了一本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摸着它的封皮,我的心跳忽然加快了几分。我下意识地翻开一页,果然在目录里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小说名——《项链》。
这让我忽然想起一个在我记忆深处的女人。她留着一头棕色的长卷发,衣柜里有许多漂亮的连衣裙。她还爱穿那双长到膝盖处的长靴,看着就很潮。
这个美丽且自信的女人是我的舅妈。年少时,我曾一度羡慕表妹,因为她可以留漂亮的小辫子,可以去学电子琴……而我的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我跟姥姥在一起生活,一直留着酷似男孩的短发,也没有任何才艺。
很多次,和爸妈通话时,我都打算跟他们聊聊自己想学才艺的事,但每次话到嘴边,又被我硬生生咽了下去——即便他们同意,我也不想再给家里增添负担了。
某一天,舅妈和表妹到姥姥家留宿,我们三个人挤在一个硬邦邦的炕上,身体明明很疲惫,可就是难以入眠。柔和的月光顺着窗帘的空隙射进来,平添了几分宁静的气息,钟表声愈发响亮。
或许是因为我们一直翻来覆去睡不着,舅妈忽然开口:“我给你们讲个故事,讲完你们就乖乖睡觉好不好?”她用温柔的语调娓娓道来,讲了那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项链》。
不一会儿,我就听见表妹均匀的呼吸声,而我却越发清醒。直到她讲完后,狭小的房间再次陷入安静时,我才悄悄睁开眼,将目光投向窗帘,幻想着透过它,看向外面的世界。
在那之后,我就对各类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我生活的小镇并没有图书馆,我也没有零花钱买书。这时,语文书上的一篇《窃读记》给了我灵感。下课后,我便立马跑去书店,激动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咦?手感怎么这么奇怪?我定睛一看,意外地发现,原来书的外面包着一层保护膜。我不死心,又拿了好几本下来。几分钟后,我失落地发现,这里每一本书都有保护膜。
“你在这里干什么?”一个熟悉的声音忽然响起。原来是舅妈,她蹲下身,看了一眼我手里的书。
我急忙将书放回原位,背过手,尴尬地移开视线。
“你喜欢这本书吗?”
也许是自尊心作祟,我很怕她说出“这本书送给你”这句话,连忙摇了摇头。
她笑了笑,不动声色地换了个话题。
我们边聊边朝门外走去,在她转身的一刹那,我垂下眼帘,偷偷扫了一眼那本放回原位的书,这时才记住它的书名——《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在书名下面,还有一行直击灵魂的小字:“你的人生还有别的可能。”
不得不承认,这句话在我敏感脆弱、又带着一丝自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开始变得控制不住自己,总会在放学后钻进书店,隔着几个书架,远远地看一眼那本书,再默默转身离开。我不愿深入探究这是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没办法去轻言未来的一切,只能带着隐隐的期盼,幻想着长大后的模样。
我本以为自己短时间内绝无机会再看到这本书,不料仅仅过了几天,我就在家里看到了它。除了它之外,我还看到了许多书。它们被放在两个书箱里,堆得满满的。
我惊喜地问道:“姥姥,您怎么买这么多书?”
姥姥正在厨房做饭,没听清我说的话,只捕捉到了“书”这个字。
“那些书是你舅妈上大学时读的,她家里放不下,就放在这里了。”
原来是舅妈的啊!我心里一沉,刚想强迫自己移开视线,姥姥的声音就再次响起:“她说,你要是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真的吗?”我高兴地喊出声来,迫不及待地从箱子里抽出那本自己心心念念的书,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之后的课余时间,我都留给了那两箱书,细品其中的故事,琢磨里面的文字。在交通不便的小镇,那些书成了我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亲眼去书中描绘的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体会各地的风土人情,去探究人生新的可能。
我开始每天和初升的朝阳赛跑,和晚间的星星相伴。做过的卷子越堆越高,我却从不觉得辛苦,反而感觉它们可以编织成一艘小船,助我驶向远方。
多年后的今天,长大后的我再回想起当时的事,也更明白了舅妈的良苦用心。书之前一直就放在她家里,怎么会突然就没地方放了?她细心照顾着我的想法,让我可以自然而然地捧起那些书,毫无压力地做那个带有书香气的梦。现在哪怕梦醒了,我也不会害怕,因为梦中的一切都变成了现实。我即将成为自己理想的模样,去拥抱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