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工作尤其繁忙,所以从记事起,我就是在外婆家过的年。每到除夕那天,我总是早早爬起来,左蹿右跳地来到灶台处观望。这时,舅舅们早已开始热火朝天地宰鸡杀鸭,准备拜神和年夜饭。
外婆则在一旁,准备开始她的“拿手好戏”——做一顿滋味能鲜掉舌头的萝卜丝鸡杂面其。“面其”是客家话的音译,它的形状类似面疙瘩和刀削面的结合体,拇指长宽,有嚼劲。
秋冬之交的萝卜脆嫩多汁,清甜可口,连碧绿的萝卜缨都可以制成一道开胃小菜。民间有传:秋冬萝卜小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正如秋收冬藏,人也一样。秋冬主敛藏,人容易产生郁气,应季的萝卜则能通气润肺,缓解体内累积的夏日燥热。外婆对此深信不疑,所以餐桌上时常会出现萝卜的踪影——萝卜排骨汤、萝卜猪肺汤、清炒萝卜丝、萝卜炖牛腩等,应有尽有。
新旧交替之际,外婆就会用萝卜丝做一道美味面食。她早早从菜市场买来新鲜萝卜。萝卜表皮雪白细腻,毫无褶皱,尾巴处有一条又细又长的根须,上有一排整齐的气孔。“拿在手上掂一掂,分量沉的就是个好萝卜。”外婆低着头,微微带着笑意,耐心地向我传授着生活“秘诀”。
“我来,我会削皮。”我扯着外婆的衣服往上蹦跳,萝卜成功掉入我怀中。外婆将准备好的面粉倒入白瓷盆里,接着慢慢倒入清水,右手拿着筷子不断搅拌,渐成絮状。然后,她轻轻地用手将面絮揉成光滑的面团,放置一旁让其发酵。动作麻利的外婆并未停下,她拿起萝卜和嫩姜,用水冲洗干净,随后“哒哒哒”地将萝卜、嫩姜切成细丝,挪到盘中备用。舅舅风风火火地走过来,将手中早已清洗好的鸡杂交到外婆手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外婆慢条斯理地起锅烧油,等到清亮的花生油冒出一个个小泡,她就“唰”的一声倒入鸡杂。我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个步骤。热油与鸡杂碰撞,激发出一股浓郁的鲜香。片刻,待鸡杂变得微微焦香,外婆便把开水倒入锅中。
“咕噜咕噜”,在炉火的催化下,白汤开始微微泛黄,外婆掀起锅盖,拿起萝卜丝轻轻撒在浓汤表面。滚滚蒸汽将萝卜丝的清甜榨出,其本身也开始慢慢变软。重头戏来了,外婆抓起面团,用刀轻快地削出一片片,“啪嗒啪嗒”,一块块面其争先恐后跳入滚汤中。为防止柔软的面其粘锅,外婆还时不时停下手中的动作,拿起筷子搅拌一下,让面其在沸腾的锅中舞动起来。面其全部下锅,熬煮五分钟后,外婆再撒入适量的食盐、虾皮、酱油,色香味俱全的萝卜丝鸡杂面其就大功告成了。
“星星,来,给你盛碗满满的。”外婆笑眯眯地牵着我来到餐桌边。我迫不及待地爬上椅子,一本正经地坐好,然后接过外婆递来的勺子,扑面而来的香气瞬间把我打回原形。我不顾吃相,趴在桌子上“刺溜刺溜”地吃起来。面其软硬适中,沾满了浓郁的汤汁,一口下去,我直呼:“好吃好吃,我可以再来十碗。”
此刻的外婆如沐春风,笑意盈盈地边吃边关注一旁囫囵吞咽的我,“好吃就多吃些,多住几天,明年还来外婆家过年。”我连连点头,同时不忘“咕咚咕咚”地往肚子里灌面汤。小小的我,彻底折服在这浓郁咸香的滋味中。
所以,我的新年记忆,总是伴随着这一碗滋味丰富的萝卜丝鸡杂面其。
2
外婆的生鲜猪杂粥又是我心心念念的另一道美味!
我们把猪肉以外的部位统称为猪杂,其营养丰富,价格比猪肉贵,在广东的大街小巷和家家户户都十分受欢迎。为了能吃到最新鲜的猪杂,外婆总会拉着年幼的我,踏着熹微的晨光,早早在猪肉档口等着。
菜市场的味道其实不好闻,混杂着新鲜蔬果、微腥的肉类和海鲜的气息。但越到时间点,人越来越多,摩肩接踵,各种充满活力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嬉笑吵闹声交织在一起,熙熙攘攘,热闹极了。在外婆陪我成长的这些年,我充分领略到了菜市场里的人间烟火气,听到了一场又一场奏响在此处的交响乐,天真无邪的眼里映上生活最真实、最有温度的平凡底色。
待到档主将猪肉、猪杂摆放完毕,眼明手快的外婆便会在一圈经验丰富的同道中人手里抢下粉肠、猪肝、猪心和猪肾等,然后在最短时间内赶回家,将其用生粉揉搓并清洗干净,再放上食盐、蚝油等调料抓腌一会儿。接着,外婆从电饭煲里舀出稀粥放到砂锅里,大火烧开煮至浓稠后,又把粉肠、猪心切成薄片,麻溜地倒入正在滚沸的浓粥中。
“不着急哦,星星,先用小火慢慢熬一会儿,让粥变得香香的。去,帮外婆把猪肝拿过来。”外婆絮絮叨叨地向我强调着下料的次序和如何控制火候。猪肝入锅,3分钟后便会浮起,此时,暗红中露白的猪肝由生转熟,最为鲜嫩多汁,香脆爽口。
一寸肝,一捻肠,一滑一嫩一滋溜。一碗猪杂粥下肚,配上外公的生烫枸杞叶汤,米鲜肉香,润肺清气。外婆用一碗生鲜猪杂粥俘获了我那刁钻的饕餮胃。
后来,外婆渐渐老了,病痛让她变得佝偻、清瘦,她的拿手美食也做得少了。我在耳濡目染下,意外激发了厨艺技能,还顺道继承了外婆的厨道哲学:熬粥多一丝耐心,多一分等待,用砂锅细火慢熬才能熬出我最喜欢的又稠又滑的粥底;注意材料的先后次序,少一点,多一点,分量适中,才能让食客迸发出最大的食欲。
3
在外求学工作的这些年,一想起外婆,心未动,口水先淌出。我总喜欢在闲暇时刻自己动手来一碗不加葱姜蒜的猪杂粥,煮一锅大乱炖面食,细细品味美食带来的满足感,回忆过去和外婆一同生活的美好时光。伴随着这些多滋味的美食,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又会在此时倾泻而出,直往心尖上奔涌,温暖得让人泪目。每一次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或工作上遇到难题时,我都靠着与外婆的美食记忆迅速回血,驱除日积月累的负能量,留下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而留在时光里的外婆开始变得唠唠叨叨,讲了很多很多愿望。她希望我早早结婚、成家生子,希望我多和妈妈回家陪陪她,希望我多多帮助舅舅家孩子们的学业,甚至工作……在她眼里,曾经小小的囡囡已经长大成人,是个顶顶厉害的人了。然而,疲于应付工作的我在她面前常常讷讷无言,除了问候一句“今天吃些什么”就无话可说。久而久之,我开始学会逃避,减少打电话的频率,也减少回去探望的时间。
时光会冲走很多沙砾,留下精心挑选的“礼物”。或许从我学会叫第一声“外婆”开始,就已经悄悄埋下一颗悲伤的种子,长大后,种子发新芽,渐成参天大树。看着外婆那单薄的身影,白如雪的头发,恐惧萦绕于心,她终有一天会像外公那样猝不及防地离去,变成墙上的黑白照,变成天上遥不可及的星星。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不再选择逃避,慢慢习惯抽出空闲时间和妈妈驱车回去看望外婆。有时是有一句没一句闲聊着,偶尔没话说,在一旁悄悄地发呆,静静地陪着外婆。难得心血来潮,我还会学着外婆的手法复刻出她的拿手美食,端到她面前嘚瑟……
每一次相逢,外婆的呢喃碎语、美食流动的香气和阳光下翩翩起舞的尘埃,竟也显得那般岁月静好!